首頁/ 歷史/ 正文

柏林戰役蘇軍佔絕對優勢,為什麼仍然傷亡30萬人?其實代價比較合理

歷史長河奔騰不息,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湧,讓小編來帶你走進歷史,瞭解歷史。

德軍在斯大林格勒遭遇的抵抗有多麼頑強,蘇軍在柏林撞見的敵人就有多麼瘋狂,因為城市保衛戰和巷戰是最為“絞肉”的戰爭形式。不過要注意,柏林戰役中蘇軍的巨大傷亡不是僅僅出現在城區裡,因為“柏林會戰”實際上分為三個階段:奧德河西岸戰役、分割圍城戰役和最後的巷戰,如此宏大規模的一場會戰,蘇軍總共付出305000人的死傷代價,就戰爭常識來說其實又是合理的。

柏林戰役蘇軍佔絕對優勢,為什麼仍然傷亡30萬人?其實代價比較合理

一、柏林會戰雙方投入的兵力規模巨大。

蘇軍集中了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白俄羅斯第一和第二方面軍,共270個師約250萬人,分為東、南、北三個突擊集團,其中以東路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為主攻。德軍則糾集了不太完整的兩個集團軍群共63個師約80萬人,同時在柏林城區徵集了所有能夠拿起武器的“人民衝鋒隊”和平民、以及黨衛軍成員約20萬人,總兵力幾乎達到了100萬、當然,在技術兵器上蘇軍也佔絕對優勢,不詳列了。

我們不妨回顧一下斯大林格勒會戰,它也不僅僅是城區的巷戰,而是圍繞這個城市在廣袤戰場上進行的大規模會戰,兵力對比是蘇軍300萬對德軍200萬,戰役規模與柏林會戰相比約為1:0。7,然而整個會戰期間德軍損失150萬之眾,蘇軍傷亡更接近200萬。這麼一比,蘇軍在柏林傷亡30萬人很多嗎?顯然不是,比如實際負責攻擊斯大林格勒城區的第6集團軍,陣亡數量即達14萬餘人,加上傷者肯定突破30萬。

柏林戰役蘇軍佔絕對優勢,為什麼仍然傷亡30萬人?其實代價比較合理

二、朱可夫在奧德河西岸戰役中表現欠佳。

奧德河位於柏林以東50到70公里處,橫亙在蘇軍進入柏林的主要通道上,所謂的“帝國一號公路”就穿過這裡。駐守此地的是東線德軍最後的精銳“維斯瓦集團軍群”,原來的總司令居然是黨衛隊頭子希姆萊,直到蘇軍兵抵奧德河東岸後,希特勒才命令號稱“東線防禦專家”的海因裡希大將接管部隊。

他充分利用了奧德河西岸的有利地形,在奧德河與尼斯河之間構築了三道築壘防線,縱深最高達到40公里。其中第二道築壘防線是德軍的重點防禦地段,它以號稱“柏林之鑰”的澤洛夫高地為中心,設定了大量反坦克壕、雷區和鹿砦,海因裡希在蘇軍發起進攻之前還從上游開閘防水,讓整個陣地前面成為了一片沼澤,確實是易守難攻。

柏林戰役蘇軍佔絕對優勢,為什麼仍然傷亡30萬人?其實代價比較合理

死守這裡的,是德軍“維斯瓦集團軍群”全部加上從德國縱深調來的一切後備力量,連軍校生都上前線了,總兵力超過55萬,擁有坦克512輛和大量火炮、突擊炮。而烏克蘭第一方面軍擁有77個師120萬人,但朱可夫顯然有些輕敵,攻擊的步兵陷在泥沼中遭遇德軍火力收割,僅在澤洛夫高地之下的陣亡就達到了3萬人。

朱可夫眼見突破困難,向最高統帥部提出將自己的兩個坦克集團軍繞到南方,在科涅夫的戰線上投入戰鬥撕開突破口,遭到後者的拒絕,可見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在奧德河西岸的窘境,耗時整整五天才完成突破。按照一比三的通常傷亡比例,蘇軍在奧德河-尼斯河戰役中至少損失了15萬人左右,而在南北兩個方向上,白俄羅斯第一、第二方面軍在野戰中也有損失,當完成對40多萬德軍的戰役分割後(有20多萬德軍被孤立在外),兩個方面軍也傷亡了6萬人左右。

柏林戰役蘇軍佔絕對優勢,為什麼仍然傷亡30萬人?其實代價比較合理

三、柏林城區的德軍火力其實非常強大。

換句話說,還沒有等到進入柏林城區,已經有20多萬蘇軍官兵倒在了戰場上,但是一旦蘇軍主力迫近城區,其實柏林戰役已經沒有懸念了,在沒有增援的情況下,任何一座城市的陷落都只是時間問題。但這個時候,也標誌著最苦逼的巷戰開始,每一個街區,每一座樓房,蘇軍都得用人命去換取。德國人有充分的時間,把城區劃分成為八個守備區和一箇中心特別守備區,整體防線分為外狙擊區、外城廓和內城廓三層。

德軍不僅在街道上設定了街壘和反坦克障礙物,每座可以利用的樓房遍佈射擊孔,同時還充分利用了地下鐵道、地下下水道管網玩起了“地道戰”。除國防軍退入城區的部隊、黨衛軍部隊外,光受過巷戰訓練的“人民衝鋒隊”就有200個營,另外,德國人還把之前用來柏林防空的600門各口徑高射炮全部用於平射,再加上陸軍的反坦克武器和“鐵拳”,蘇軍光坦克被幹掉了1000多輛(整個會戰損失2156輛),可見巷戰之殘酷。

柏林戰役蘇軍佔絕對優勢,為什麼仍然傷亡30萬人?其實代價比較合理

四、黨衛軍各部非常狂熱在巷戰中困獸猶鬥。

為什麼之前會任命希姆萊為集團軍群總司令呢?讓他帶兵明顯是個笑話嘛,問題在於,到1945年4月,武裝黨衛軍所餘的42萬兵力,大部分投入了柏林戰役,使郊區和城區的黨衛隊成員、黨衛軍部隊比例非常之大,包括配合“維斯瓦集團軍群”作戰的黨衛軍、以及守備柏林中心地區的黨衛軍。

這幫傢伙不僅自身非常頑固,客觀上還起到了監督國防軍和平民的作用,成為了戰鬥隊加督戰隊,逼迫所有德國人死戰到底,死守國會大廈的1500人幾乎全部是外籍黨衛軍成員,僅此一地就給蘇軍造成了數千人的傷亡。柏林被攻克後,一個月內追隨希特勒自殺的黨衛軍達63000餘人,躲在城市角落裡拒不投降也有70000餘人,那麼蘇軍為了對付這幫狂熱的傢伙,付出的代價必然慘重。

柏林戰役蘇軍佔絕對優勢,為什麼仍然傷亡30萬人?其實代價比較合理

五、希特勒沒有逃走也刺激了德軍瘋狂抵抗。

蘇軍開始渡河攻擊奧德河西岸德軍陣地時,納粹德國的主要軍政機關和頭目都開始撤離,包括德軍最高統帥部等等,但是希特勒卻堅持留了下來,就如同莫斯科保衛戰時期斯大林沒有撤離一樣,確實起到了提振士氣的作用。為了保衛納粹最後的堡壘和精神象徵,德國軍隊和平民、甚至一些外籍黨衛軍部隊垂死掙扎,讓蘇軍每前進一步都付出重大代價,蘇軍在城區的傷亡數量至少在8萬人以上。

一直到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殺,德軍的抵抗才趨於減弱,24小時後的5月2日凌晨,德軍柏林守備司令魏德林就派員接洽投降,也就是說,如果希特勒不死,德國人還得頑抗幾天,蘇軍的傷亡還要增加。到1945年5月2日下午3點,接到投降命令的殘餘德軍才全部停止抵抗,柏林會戰宣告結束。

整個柏林會戰期間,德軍傷亡也超過42萬餘人,因此就一場超大型城市的攻堅戰來說,蘇軍的傷亡數量並不意外。

柏林戰役蘇軍佔絕對優勢,為什麼仍然傷亡30萬人?其實代價比較合理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