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魏徵被李世民稱為一面鏡子,死後竟被砸了墓碑,他到底有什麼罪?

李世民與魏徵,千百年來這兩個明君與諍臣之典範的響亮名字,在歷史上被廣為傳頌並且稱道至今。可為什麼魏徵死後不久,李世民就下令推倒魏徵墓碑呢?

魏徵被李世民稱為一面鏡子,死後竟被砸了墓碑,他到底有什麼罪?

李世民為什麼會推倒魏徵的墓碑?史書對此早有明確記載:“

嘗密薦中書侍郎杜正倫及吏部尚書侯君集有宰相之材。

徵卒後,正倫以罪黜,君集犯逆伏誅,太宗始疑徵阿黨。

徵又自錄前後諫諍言辭往復以示史官起居郎褚遂良

,太宗知之,愈不悅。”

我們先來看看第一條,魏徵秘密舉薦侯君集和杜正倫。然而這兩個都捲入了太子李承乾的謀反之舉中,侯君集更是直接參與其中。太子李承乾因擔心自己被廢,與侯君集策劃謀反,不料事情敗露,太子被流放,侯君集被處死。而杜正倫呢?

《舊唐書·杜正倫傳》中如此記載:“後承乾構逆,事與侯君集相連,稱遣君集將金代遺正倫。”

李承乾曾經派遣侯君集給杜正倫送過金腰帶,可見太子謀反與身為太子左庶子的杜正倫也有關係,杜正倫因此被流放驩州。

魏徵被李世民稱為一面鏡子,死後竟被砸了墓碑,他到底有什麼罪?

《舊唐書·魏徵傳》中記載:“(貞觀)十六年,拜太子而師,知門下省事如故。”

可見當時魏徵是擔任太子的老師。魏徵、侯君集、杜正倫這三個人都與太子李承乾有關,魏徵又舉薦過侯、杜兩人,而且是秘密舉薦。後來太子造反,我們站在李世民的角度,懷疑魏徵與太子叛亂有關,是有一定道理和依據的,而且李世民一向忌諱人臣結黨,對此自然非常憤怒。

再來看看第二條,魏徵把一些資料給褚遂良,這些是什麼資料呢?“

前後諫諍言辭往復

,”這些不是指魏徵的諫言,而是魏徵進諫與唐太宗吵架的過程,類似於魏徵與李世民互相指著鼻子破口大罵,最後李世民同意了魏徵意見。魏徵做這些事,說明了他對李世民提建議的目的不再單純。如果僅僅為了國泰民安,我們需要的是結果而不是提建議的過程,然而魏徵現在想把這些過程放入史書,目的何在?是為了讓後世歌頌自己,丟李世民臉嗎?當然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魏徵此舉的用意也可能是原原本本還原歷史,或許是為了讓後世皇帝勇於納諫,也可能是為了歌頌李世民的明君形象。

但我們從李世民的角度來看,當他聽說這些事情,是否會認為魏徵名流千古是建立在自己的丟人上。另一方面,李世民作為一個傑出的皇帝,他明白皇權是最重要的,皇帝主動採納諫議,主動權應該在皇帝手上,魏徵將他們爭吵的事情流傳下去,後世的君臣關係是否會扭曲,皇權是否會受到威脅,這些都是李世民要考慮的。

魏徵被李世民稱為一面鏡子,死後竟被砸了墓碑,他到底有什麼罪?

更何況,李世民極為看重君臣坦誠相待,魏徵此舉李世民並不知道,這就犯了李世民大忌。“太宗移舊閣”事件中,因為魏徵對李世民有所隱瞞,

李世民大怒:“昨問卿事,遂隱不言,朕今思量深可怪恨,向若遂即不道,終不與卿相見。”並正式啟動給魏徵的治罪程式

。當時魏徵還在世,可見李世民對君臣坦誠相待的重視。然而魏徵事後不改正,李世民在魏徵死後得知這件事,當然憤怒。

李世民在推翻魏徵墓碑後不久就後悔了,直到徵高麗鎩羽而歸,李世民感嘆道:“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於是立馬馳驛以少勞之禮祭祀魏徵,又重立墓碑,給了自己一個臺階下。敢打自己的臉,李世民不愧是英雄人物,歷史上多少君王能夠做到。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