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揭西民間故事-三山國王

揭西民間故事-三山國王

相傳一千四百多年前,中原有三位俠義之士,一個叫連傑,號清化,生得眉清眼秀,是教書先生;一個叫趙軒,號助政,臉似重棗,蠶眉鳳眼,是個屠夫;一個叫喬俊,號惠威,豹頭環眼,黑臉鬍鬚,是燒炭者。他們都有—副忠心赤膽,義俠心腸,且能文善武,故結為異姓兄弟。南北朝時,五胡亂華,長期混戰,人民慘受干戈之苦。出於護國庇民之心,他們協助隋朝開國君主楊堅,殺子諸王,平定天下,完成帝業,因而被隋文帝封為駕前開國三大將軍。隋煬帝之後,越王楊侗即位,宇文化及引兵來攻,他們又助隋拒敵,打敗了宇文化及,救了楊侗,被封為大元帥。但是,他們三人不貪人間榮華富貴,在一個夜裡,掛了大印,寫下留書,走出中原。他們來到了東遼地界,找到三座高聳入雲,風景秀麗的山峰——巾山、明山、獨山,便隱居修行而成正果,成了三山之神。

這就是“肇跡於隋”的故事。

傳說唐朝貞觀年間,東遼犯境,唐太宗李世民御駕親征。兵至“三江越虎城”,李世民急於要見夢中賢臣,聽信軍師徐茂公之言,只帶三百兵丁,到野外行圍射獵。突然,他見草叢中竄出一隻兔子,唐皇便策馬引弓追趕,獨自跑了一二十里,兔子不見了。這時,前面忽來了一人,此人正是遼東大元帥蓋蘇文。唐皇一見,嚇得膽戰心驚,魂不附體,撥馬便跑。蓋蘇文見唐天子不帶兵將,不覺大喜,馳馬追趕。唐皇逃到一個大山口,兩邊是懸崖峭壁,前面是一條大河,已無路可走。李世民想:“我寧死於水中,決不為敵所擒。”於是,他縱馬一躍,誰知馬蹄陷於河灘。情況危急萬分,他只有高聲呼救……

這時,驚動於此處的三山神,明山神道:“我等本屬中原,寄居異國,今日唐天子有難必須速往救援。”巾山神說:“我們今居東遼,享受當地香火。此事若被子民聞知,恐今後沒人來祭祀了。”獨山神道:“二哥所言有理,我們要救唐皇,請大哥想個兩全之策。”明山神想了一下說:“我們已不露面,可引一替身前來救駕,我等還可施法相助。”巾、獨兩阻山神齊聲叫好。於是,他們三人駕起祥雲,飛向“藏君山”。

三山神飛臨“藏君山”上空,明山神化成一匹白馬,巾山神化作一個赤馬鞍,獨山神化作一支方天畫戟,降落在“藏君洞”口。

且說這蓋蘇文追至烏坭河邊,見唐皇閒於河灘,便道:“李世民,想不到今日你命該在此喪!”他正想舉刀取唐皇首級,忽聽得頭頂鵝毛峰上有人大喊:“蓋蘇文,休得猖狂!”他忙丟開唐皇,揮刀迎敵。

原來。此人就是驍勇善戰,多次立下戰功的薛仁貴。他因受張士貴所騙,便和八個金蘭兄弟住於“藏君洞”。他今日生病留在洞裡,忽聞洞外有呼救之聲,急走出洞外,又見洞口站著一匹毛白如雪的戰馬,旁邊還放一支方天畫戟。薛仁貴立即跨上馬背,持起方天戟,那白馬立即騰起四蹄,飛也似地奔向白坭河。他見了蓋蘇文。便直奔下來,大敗遼元帥,救了唐朝天子。

其實,薛仁貴救駕之功,乃三山神之力。因三山神都是化身,未能向唐皇領賞受封。三山神想,這巾山、明山、獨山,屬東遼地界,非唐之疆土,得回中原另找三山居鎮方可。於是,三山神離開東遼,駕上雲頭,周遊中土群山。到了嶺南揭陽縣霖田都河婆上空。只見下面層戀疊嶂,中有玉峰聳起。兩溪環抱,三山鼎峙,景色清幽。真湊巧,這三山也叫巾山、明山、獨山。三神大喜,立即按下雲頭,降落於此三山。大王爺連傑鎮於居中的明山;二王爺趙軒鎮於東面的巾山;三王爺喬俊鎮於西方的獨山。

可是,三山神初到霖田,無人知曉,叫誰給他們建廟奉香火呢?一日,有一位陳姓鄉民于山中見到:一個白麵騎著白馬,一個紅面騎著赤馬,一個黑麵騎著黑馬的將軍在前面走,便趕上去跟在他們後面觀看。他被引到明山的石穴前,三個將軍便無影無蹤了。只見石穴中有一株古楓樹,樹上開著蓮花,其色紺碧,大者尺許,異香撲鼻。他感到十分奇怪,奔跑告訴其他鄉民。這事一傳十,十傳百,附近鄉民紛紛跑來觀賞。不覺天空中又出現三個分乘白、紅、黑戰馬的將軍,眾鄉民見了,紛紛叩頭跪拜。有頃,三位將軍不見了。鄉民們認為他們是三山之神,大家便在這裡築廟,塑造神像供人祭拜。從此,三山神常顯聖護國佑民,潮汕各地人民也前來朝拜,香火甚旺。

三山國王還有一個受封於宋的傳說。

自宋太祖趙匡胤開元以來,由於稱帝較早,兄弟內訌,四夷未平。南有南唐造反,北面北番屢犯邊境,西方西域作亂,故連年刀兵不斷。傳至太宗趙炅時,北漢劉繼元尚未歸順。宋太宗帶領韓國公率兵親征北漢。劉繼元陳兵太原城下。與宋兵對峙,相持不下。忽一日,兩軍正在交鋒,勝負難分。突然,漢兵有如山崩地裂,紛紛潰逃。原來,戰場上出現三位魁梧雄偉的將軍:一個白麵,一個紅面,一個黑麵,分騎白、赤、黑三色戰馬,向漢兵衝殺。因此,宋兵大捷,劉繼元城下投降。但尋三位將軍時,早已無影無蹤了。宋師入城後,城上空雲層中又現三位金甲將軍,與陣中一模一樣,雲中飄一面旌旗,上書:“潮州三山神”五字。宋君臣合掌向天朝拜,片刻,三位金甲神不見了。

宋師凱旋迴京後,宋太宗即命韓國公偕大將木坑公到潮州查訪三山神下落。在揭陽縣霖田都河婆境內,尋得三山神廟址。

韓國公回朝奏知宋帝。宋太宗以三山神護國有功,遂下旨封贈:明山神為清化盛德報國王,巾山神為助政明肅寧國王,獨山神為惠威宏應豐國王,賜廟額稱“明貺”,敕增廣廟宇,歲時合祭。

揭西民間還流傳著三山國王救宋帝昺的故事。

南宋末年,宋帝昺因元將張弘範追趕,從福建進入廣東。一路上愴惶逃跑,翻山越嶺,到了嶺南揭陽北面霖田都一帶,心才稍安。他見這裡,三山環抱,林密山高,便想在這裡歇息,好睡個安穩覺。誰知剛睡得酣,忽被四面喊殺聲驚醒。宋帝昺急忙下床,準備收拾逃跑。過了一會,不見元兵追來,便問陸秀夫:“陸丞相,朕剛才聞得四面人聲吶喊,疑為元兵又到,為何此刻不見動靜?”陸秀夫稟奏道:“萬歲,是三山國王在此鎮守……”宋帝昺嚇壞了:“這還了得,前有人鎮守擋了去路,後有敵兵追趕,豈不是走投無路了嗎?”陸秀夫忙道:“萬歲勿憂,這三山國王原是三位山神,曾助先帝太宗皇平定北漢,太宗皇敕封為三山國王。萬歲聽到殺聲,定是三山國王領神兵在此保駕。”宋帝昺道:“但願神靈助朕抗元復國,日後當加封贈之。”後來,張弘範帶兵追到,山裡忽衝出了白、赤、黑三位將軍,大破元兵,救了宋帝昺……

揭陽民間用多種形式崇拜三山國王,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有人認為,三山國王原是出生為英,死後為靈的義俠勇士,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智慧卓群,因而被後人奉為精神上的典範人物。既是地力神,又是“人本化”的昇華。

三山國王不但在潮汕地區廣為立廟祭祀,而且傳到福建、臺灣,又隨著華僑而傳到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在霖田祖廟,每年都迎來海內外及港、澳、臺同胞的進香團成百萬人。除進香外,還進行尋根問祖活動,甚為感人。實際上,三山國王作為一種地方民俗文化,已經發展成為弘揚中華文化、促進海內外和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活動的紐帶和橋樑。

本資訊轉載自《揭西釋出》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