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湖北人有一句俗語叫作“不服周”,與楚人自封為王有什麼關係呢?

湖北人有一句俗語叫作“不服周”,與楚人自封為王有什麼關係呢?

“不服周”是湖北人、特別是武漢及周邊地區人們的口頭禪,含有“不服氣、不認可”的意思在裡面,而這句話起源於西周時期,反映出楚國先人對周朝的不服心理並做出反抗的行為。

湖北人有一句俗語叫作“不服周”,與楚人自封為王有什麼關係呢?

話說姬昌當年帶著數萬兵馬,一個月就滅了商朝,建立周朝,後來他就成了人們熟知的周文王。周朝建立後實行分封制,在分封時,中原的沃土都被周王室分給了名門望族。楚國作為一個子國,當時得到的地盤方圓不足50裡,楚人對於周王室的做法非常不滿意(這就是不服周的由來)。

湖北人有一句俗語叫作“不服周”,與楚人自封為王有什麼關係呢?

周夷王在位期間,王室衰弱,各大諸侯都開始不朝見周王室,並且諸侯之間開始相互討伐。楚王熊渠在江漢一帶深得民心,於是進軍攻打中原諸侯,聲稱:“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

於是,楚王熊渠就將自己的三個兒子都封為王,到了周厲王的時候,據史書記載周厲王暴虐而好攻伐。熊渠害怕王室攻打自己,於是就將原來封的王都給撤回了。

湖北人有一句俗語叫作“不服周”,與楚人自封為王有什麼關係呢?

地方方言作為我國地域傳統文化最典型的特徵,是非常值得考證的,附之我國三千多年的文明傳承,任何一個地方方言的產生都是真實歷史事件的縮影,甚至可以代表地域思想文化特色,在這裡,最典型的就是河南人三句不離的“中”字了。雖然推廣普通話已經成為共識,但是地方方言在文化傳承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希望各地青年將地方方言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和推廣普通話並不衝突。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