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國祚三百餘年的大理國段氏江山,為何被高升泰攔腰截斷

提到大理國,很多人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在歷史上或者以歷史為題材的小說、影視劇中,經常聽到“大理”這一稱謂,就譬如說金庸先生所著的《天龍八部》,就曾用大量的篇幅來介紹大理段氏;在現在的雲南省境內,就有一個行政區劃叫做大理白族自治州,悠久的歷史起源於新石器時代;陌生的是雖然對於“大理”一詞常有耳聞,但與歷代中原王朝相比較,它的知名度要小很多,或者說對其文化、歷史認識不詳盡。

國祚三百餘年的大理國段氏江山,為何被高升泰攔腰截斷

《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皇宮

大理前身:南詔

我們觀察隋唐時期的疆域圖可以發現,在西南邊陲一帶有塊土地是不屬於中原王朝統轄的,就叫做六詔。它們以部落的形態存在,經過長期的兼併最終形成了六個大的部落政權:

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蒙舍詔。

對於六詔起始的時間,歷史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大體時間應該是在隋末唐初時期。

起初,六詔之間的實力相當,彼此之間無法靠武力獲取利益,相處的還算融洽,可是之後卻因為唐與吐蕃關係的惡化,六詔形勢也產生了改變。當時,東方的大唐與西方的吐蕃是最為強盛的兩個國家,公元636年(唐太宗貞觀十年),松贊干布向大唐請婚遭到拒絕,便開始入侵吐谷渾,之後為了息事寧人才有了文成公主入藏。雖然戰事最終和平解決,但雙方都成為互相忌憚的存在,彼此間的掣肘也從未間斷。

在當時兩國對峙的局面下,西南六詔的態度起很大的作用,誰能夠把控西南,便可藉此地作為跳板,屆時戰事再起,就可以從西南出兵奇襲對方。當時的蒙舍詔(南詔),因為地處六詔最南,與吐蕃並不接壤,便歸附於大唐,另外五詔依附於吐蕃。公元653年(唐高宗永徽四年),南詔派使臣入長安,向唐高宗表達了拳拳之心,並立誓永遠追隨。如此操作下,南詔獲得了大唐的鼎力支援。

“當是時,五詔微,歸義獨強,乃厚以利啖劍南節度使王昱,求合六詔為一。”

史料中的“義”指的是南詔王皮邏閣。唐玄宗為了進一步拉攏南詔,賜名皮邏閣為蒙歸義,還授予了大唐爵位。而南詔也爭氣,一舉兼併了其餘五詔,實現了西南的統一。

國祚三百餘年的大理國段氏江山,為何被高升泰攔腰截斷

唐、吐蕃、南詔

可是隨著南詔的強大,與大唐產生了利益的糾紛,導致國內多次叛唐,國號也經歷了大蒙、大禮、大封民、大長和、大天興、大義寧的轉變,實質上就是為了否定其歸附於唐的歷史,宣揚自身政權的獨立性。

段氏大理建國

當南詔改國號至大義寧的時候,國內的階級矛盾已經激化到了頂峰。全國大多數的土地掌握在少數的貴族手中,那些平民、奴隸只能寄身於貴族之下,嚴格的等級制度註定他們乃至後代被剝削的命運。

以後的大理國開國皇帝、時任通海節度使的段思平利用這層矛盾,向平民許諾“減稅糧半”,迅速拉起了一支起義隊伍。公元937年,起義軍隊包圍大義寧國都城,皇帝楊幹貞聞訊倉皇出逃,從此杳無音訊。

國祚三百餘年的大理國段氏江山,為何被高升泰攔腰截斷

段思平故里

段思平是個稱職的君主,他深知國內經過數十年的戰亂紛爭百姓已經不堪重負,繁重的徭役與苛政只會使政權過早瓦解,奉行仁政是最為行之有效的手段,於是兌現了起義時的諾言,舉國上下無不感激涕零。另外他還提出“強國務須止戰”,多次向大唐、吐蕃派遣使臣,修復關係,表示不願與之為敵,為國家的發展換來了難能可貴的和平環境。百姓穩定了,政權也就得以穩固,新建立的大理國也就紮下了根。

大理穩固的發展因為段思平的離世戛然而止。公元944年,段思平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留下了一個富足強盛的大理國,接任的是他兒子段思英。

“思英性暴戾,居喪淫戲無度,多變易文德年制度。”

都說打江山易、坐江山難,段思英作為繼承者,縱使沒有太祖皇帝那般膽識智慧,效仿西漢惠帝恪守黃老之道、無為而治,等到有才能的後繼者上位,再大刀闊斧的改革,也算是承上啟下的作用,不失為一件美談。可是他卻偏偏是個荒淫無度的君主,貪圖享樂、不理民間疾苦還不算完,還非要改革舊制,來彰顯自己的才幹。制度的改革往往會牽起很大的利益變動,段思英沒有足夠的手腕壓制因利益激起的朝中矛盾,他的叔父段思良籌集實力、廢帝自立,開了大理國權力爭奪的第一槍。

國祚三百餘年的大理國段氏江山,為何被高升泰攔腰截斷

大理國地圖

高氏崛起:奪權

我們上面講的是大理段氏的前三代君主,高氏的崛起是從大理第四代君主廣慈帝段思聰在位時開始的。

相傳大理高氏祖先為三國時期諸葛亮的追隨者高定,

“隨諸葛武侯南征,因功封益州太守”

,至此高氏便在雲南一帶落腳。到段思平起義時,任善巨郡守的高氏族人高方鼎力支援,因而取得了世襲爵位。到了段思聰這一代,高氏已經成為大理第二大氏族,在之後的二百餘年時間內纏距相位,已經發展成為了政治世家。

公元1080年,權臣楊義貞發動政變,自立為帝,這對於段氏與高氏來說都是沉重的打擊,段氏的江山基業和高氏百年的苦心經營,因為這場政變即將付諸東流,這將是亡國滅種的危機。鄯闡侯高智升與其子高升泰擁立段氏新帝,打著“征討國賊”的旗幟反擊楊義貞。在民心所向和實力差距之下,楊義貞被滅,大理政權實際落入高氏父子手中。

國祚三百餘年的大理國段氏江山,為何被高升泰攔腰截斷

高升泰

公元1094年,高升泰迫使保定帝段正明手書《罪己詔》,闡述自己在位時種種弊政,稱要讓位於賢,顯然這位“賢者”就是高升泰。

至於他為什麼能夠奪權成功,我想是皇權的爭奪導致段氏在國中的聲譽下降,高氏權力藉機擴張。

從高方開始,高氏的權力就因深得大理宗室信任而突飛猛進,雖說前期國中的第一大氏族是董氏,因為段思平起兵時董迦羅出謀劃策,為表嘉賞許諾董氏世襲官爵。可是在段思平死後,他的弟弟段思良覬覦皇位,便聯合董迦羅發動政變。

雖然奪得皇位,董氏功不可沒,但其見風使舵的本性讓段思良不得不防。於是他在位期間就對董氏多有打壓,段思聰繼位後更是扶植起同為開國功臣的高氏予以掣肘。沒想到的是,高氏權力發展太快,導致最後皇室已經不能把控的局面,直到楊義貞叛亂,高升泰藉機獨攬朝政。而段氏皇族因為內部權力的爭鬥,早就為世人不恥,在民間的信服力大打折扣,所以高氏竊取皇位並沒有遇到太大的阻力。

至此,高氏在大理苦心經營二百餘年,終於奪得了夢寐以求的帝位,高升泰改國號為“大中國”,稱正德皇帝,大理國段氏的江山被他攔腰截斷。至於為什麼說是攔腰截斷,因為高升泰稱帝兩年後,自知命不久矣,便稱自己上位是順從天道,死後要還政於段氏。

在高升泰病逝後,段正淳繼位,是為文安皇帝,斷層兩年的大理段氏江山得以延續。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