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擅長挖土的湘軍!安慶城外的壕溝,太平軍用屍體填平也未能突破

1860年3月曾國藩決定分三路大軍進攻安慶,其中一路由曾國荃率領,他率領的八千人奉命來到安慶城的北面。曾國荃到達安慶後,並沒有攻城,而是命令湘軍放下手中的武器換上農具開始挖土。

擅長挖土的湘軍!安慶城外的壕溝,太平軍用屍體填平也未能突破

湘軍“掘土大隊”的稱號絕非浪得虛名,很快圍繞安慶城的三面兩道壕溝就初具規模。農民出身的湘軍對泥土有一種特殊的情感,他們對挖壕溝的激情始終不減。沒有其他任務時,這支軍隊彷彿永遠都是在跟泥土打交道,或許他們知道在關鍵時刻壕溝深一寸、土牆高一尺是能夠救命的。

安慶城的南面是長江,不能掘土,這時楊嶽斌的水師就派上用場了,這支水師直接封鎖了安慶城的南面。已被湘軍四面封死安慶城,在接下來一年半的時間裡,以陳玉成為主力的太平軍始終沒能突破。

擅長挖土的湘軍!安慶城外的壕溝,太平軍用屍體填平也未能突破

湘軍的前線陣地是環環相扣的,在安慶壕溝分兩道,前壕圍城,後壕拒援;壕溝外是籬笆牆,主要防禦太平軍的馬隊。

這種熬人、見效很慢的戰術,給人一種很笨、很低階的錯覺。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這種斷敵糧道、斷敵退路的“笨辦法”在戰場上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某教授這樣評價道:“曾國藩打仗奧秘是:用世界上最笨的方法打世界上最聰明的仗。”

安慶很重要,從1760年(乾隆時期)到1938年一直是安徽的省會所在。安慶在被太平軍佔領後,地位同樣也很高,僅次於天京(南京)。出於安慶的特殊地位,面對曾國藩湘軍的鐵桶陣,太平軍自然是要全力解救安慶的。這個時候洪秀全軍事所能倚重只剩下二人,一個是英王陳玉成,一個是李秀成。

擅長挖土的湘軍!安慶城外的壕溝,太平軍用屍體填平也未能突破

安慶保衛戰中,陳玉成是出力最大的一位。相比之下,李秀成就有點不地道了。李秀成與陳玉成是面和心不合,他對解救安慶興趣不大。李秀成有自己的小算盤,他一心想要建立以蘇州為核心的統治區域。

陳玉成和李秀成針對安慶,曾計劃來一個“圍魏救趙”,幾路大軍全力攻打武漢進而迫使圍攻安慶的湘軍撤兵來馳援武漢。

這本是一個很好的計劃,但由於李秀成的不配合,到了約定的時間他的部隊卻遲遲未到,直接導致這次計劃的失敗。安慶城中大約有兩萬多名太平軍,只能繼續忍飢挨餓。

擅長挖土的湘軍!安慶城外的壕溝,太平軍用屍體填平也未能突破

太平軍一直想和湘軍來一個大決戰,在空曠的地帶真刀真槍的比劃比劃。湘軍早期也確如太平軍所願,但經過武昌之戰(湘軍傷亡三千多人)、三河大戰(湘軍傷亡六千多人)後,曾國藩才逐漸轉變思路,不求速戰速決,只求穩紮穩打。

等湘軍轉變思路,開始挖戰壕實行鐵桶陣後,太平軍的噩夢就開始了。戰壕、籬笆牆環環相扣,外面的太平軍攻不進、裡面的太平軍打不出,只能在漫長時間的消耗中坐以待斃。

1861年8月陳玉成親自指揮,十路大軍挺近對安慶城,對安慶城發動了最後一次營救行動。從8月25日到30日的五日中,太平軍戰死萬餘名,屍體都填平了壕溝,但始終沒有突破湘軍的防線。陳玉成最後一次的努力,依舊是沒能解安慶之圍。

擅長挖土的湘軍!安慶城外的壕溝,太平軍用屍體填平也未能突破

1861年9月曾國荃用炸藥炸塌一段城牆,湘軍攻入安慶城內。這時,以葉芸來為首的太平軍因長期斷糧早已喪失了戰鬥力,安慶城輕而易舉的就被湘軍佔領了。城中的英王府,從此也成了曾國藩的前線指揮部,直到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國滅亡。

1862年5月陳玉成本打算進攻中原地區“由汴梁(開封)直取燕京,共歸一統”,可惜後來遭到叛徒苗沛霖的出賣,被清軍俘虜。同年6月4日,在河南被凌遲處死,時年二十六歲!

擅長挖土的湘軍!安慶城外的壕溝,太平軍用屍體填平也未能突破

做任何都要都要善於總結經驗教訓,假如曾國藩的湘軍不採用“鐵桶陣”,而是一成不變的與太平軍速戰速決,歷史恐怕就要改寫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