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西周“鎬京之亂”後,那些諸侯們都受到了哪些影響

公元前771年,西周發生“鎬京之亂”,周幽王被殺於驪山之下,西周宣告滅亡。《史記》在記載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時候,提到了秦、晉、衛、鄭四個諸侯國,那麼除了這四個諸侯國外,對其他的諸侯國都有什麼影響呢?

我們大致可以把鎬京事件對當時諸侯的影響劃分為四類:

西周“鎬京之亂”後,那些諸侯們都受到了哪些影響

第一類屬於基本未受到鎬京之亂影響的諸侯國。如《吳太伯世家》,甚至連這場鎬京的動亂都沒有提及。鎬京之亂主要發生在關中地區,而且由於目標明確,發動戰爭就是針對周幽王本人的,所以戰爭的影響十分有限,並沒有波及到關中之外。所以當鎬京地區烽火狼煙之時,關東諸國卻異常平靜,諸侯國基本沒有受到什麼影響。

申國聯合繒國、犬戎攻擊鎬京,起因是王室的繼承權問題,而由誰繼承王位,對多數諸侯來說是並沒有特別意義的。由於周國與諸侯國之間的關係只是名義上的君臣關係,諸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權力是獨立的,諸侯只要管理好本國的事務,至於誰是周王,諸侯們是沒有必要在意的,因為無論哪一個王室成員繼承周王,對諸侯國的國內政治都不會產生多少影響。因此鎬京之亂可能僅僅只是關中地區的區域性戰亂,它的影響其實非常有限。

西周“鎬京之亂”後,那些諸侯們都受到了哪些影響

第二類諸侯國也沒有受鎬京之亂的影響,只是《史記》把這一事件作為“時間座標”以明確《世家》的世系。

“鎬京之亂”最直觀的影響便是作為《史記》寫作中的一個 “座標性事件”,成為橫亙在西周與東周之間的分水嶺。古人讀《史記》,因為沒有公元紀年這一方法,而各諸侯國所使用的紀年又只是以本國的君主世代為軸,如果沒有一個共同的時間座標的話,便很難推算各《世家》的時間節點,而“鎬京之亂”恰好可以成為這樣的一個時間座標,於是我們便看到了以下《世家》的記載:

《齊太公世家》:“莊公二十四年,犬戎殺幽王,周東徙雒。秦始列為諸侯。”

《魯周公世家》提到:“孝公二十五年,諸侯畔周,犬戎殺幽王。秦始列為諸侯。”

《燕召公世家》記載:“頃侯二十年,周幽王淫亂,為犬戎所弒。秦始列為諸侯。”

《管蔡世家》:“釐侯三十九年,周幽王為犬戎所殺,周室卑而東徙。秦始得列為諸侯。”

《陳杞世家》:“(陳)平公七年,周幽王為犬戎所殺,周東徙。秦始列為諸侯。”

《宋微子世家》:“戴公二十九年,周幽王為犬戎所殺,秦始列為諸侯。”

《楚世家》:“若敖二十年,周幽王為犬戎所弒,周東徙,而秦襄公始列為諸侯。”

西周“鎬京之亂”後,那些諸侯們都受到了哪些影響

透過這一事件確定的時間座標,古人便能夠推算出各《世家》記載的每一個歷史事件所對應的時間位置了。不過在《竹書記年》中卻提到了魯國與“鎬京之亂”的聯絡,書中說“申侯、魯侯、許文公立平王於申。”然而,據錢穆先生考證,魯國並未參與此次陰謀,他說把魯國拉進去,只是“申許鄭三國假託其名”,因為魯國掌天子之禮,兼有王朝宗正等身份,沒有魯國的認同,自然也得到不其他東方諸侯的承認。此外,也有認為“魯”字是“曾”的誤寫,畢竟繒侯是與申侯共同起事攻打鎬京的。

第三類是由於鎬京之亂對本國的政治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的諸侯國。這一類諸侯國是“鎬京之亂”這一歷史事件的重要見證者和參與者,主要有晉國、鄭國、衛國、秦國。

西周政體比較特別的是,它有兩個政治中心,西方的鎬京和東方的洛邑成為王朝的兩個戰略支點,以這兩個支點為中心形成了相連的兩個王畿之地。因此,西周的勢力橫跨關中和中原地區,其實力是任何諸侯國難以望其項背的。可是經過鎬京之亂後,西部關中的王畿全部喪失,東周淪為一個與中原普通諸侯國沒有區別的國家。

而西部王畿之地此後全部歸入秦國,秦國從此一躍成為西方的大國。因此,如果說誰是鎬京之亂最大的受益者,則非秦國莫屬!

西周“鎬京之亂”後,那些諸侯們都受到了哪些影響

《秦本紀》載:“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事實上,何止是岐西之地,平王東遷後,整個鎬京便不再屬於周王室了。至秦文公,“文公以兵伐戎,戎敗走。於是文公遂收周餘民有之,地至岐,岐以東獻之周。”岐山之東邊是西周舊都鎬京,不過,令人不解的是春秋之世,並沒有見到周王室恢復對鎬京地區的主權。應該說,秦文公的這種做法只是做做樣子罷了,並沒有真正的將鎬京地區獻給周王室。《史記》主要的記載不過是一種障眼法而已。

其次是晉國。鎬京之亂後,晉國獲得了山西南部至陝西中部的控制權,並陸續吞併了山西和陝西、河南附近的諸多小國,奠定了其春秋霸主的地位。

其次是鄭國。鄭國在西周末年只是一個王畿之內的小封國,而經過鎬京之亂後,鄭國與周王室捆綁在了一起,並隨著王室東遷後,僅僅控制了周王室,憑藉王室殘存的權威,打著“尊王”的旗號,幹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大大擴張了自己的勢力,鄭國在春秋前期的小霸地位便是“鎬京之亂”帶給鄭國的政治遺產,而這遺產畢竟不夠豐厚,以至於鄭莊公之後,這些政治遺產便被揮霍殆盡了。

最後一個是衛國,衛武公因為“將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周平王命武公為公。”衛國原先是侯爵諸侯國,此次鎬京之亂後,因為協助平王東遷,所以在政治待遇上有所提高,而且入東周後,衛國與東周朝廷往來也較為密切,成為周朝廷中的重要大臣。

第四類則是基本消失在歷史舞臺上的諸侯國。鎬京之亂是申國主謀的、繒國參與的聯合犬戎入侵西周的戰爭。戰爭期間,由於秦、晉的介入,這場混亂逐漸平息。平王東遷後,西周的政治中心東移,而申國、繒國的勢力則無法抵達中原,因此申國、繒國在此後的政治舞臺上逐漸邊緣化,最終為秦國吞併,徹底從歷史舞臺上消失了。

從以上的歷史中,可以看到,鎬京之亂對當時諸侯國的影響,主要集中在西方的幾個國家,而對整個中原地區的影響則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鎬京之亂最大的受害者當然是周王室,而戰爭的發起者申國、繒國的下場則更慘,而最大的受益方反而是秦國和晉國,這是不是有一點反諷的意味呢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