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艾陵之戰:春秋時期最慘烈的一場戰爭,吳王夫差為稱霸有多拼?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古往今來,改朝換代就避免不了戰爭,戰爭的結果有時候甚至會影響一個國家的興衰發展。

歷史上有名的戰爭數不勝數,春秋戰國時期也是戰爭頻發的年代,說到這一時期的戰爭,不得不提的就是艾陵之戰。

艾陵之戰:春秋時期最慘烈的一場戰爭,吳王夫差為稱霸有多拼?

戰爭起因

周敬王在位期間,周天子的威望正處於十分低下的時候,諸侯國不僅有不上貢的行為,就連齊桓公當上諸侯國聯盟的盟主,周天子還要送禮祝賀。

諸侯的野心都開始逐漸顯露,尤其是吳王夫差,一心想要稱霸中原,為此不斷地騷擾與攻擊別的諸侯國。

周敬王三十五年,吳王夫差就曾聯合魯國等三國攻打齊國,不僅派了步兵,更是連海上軍隊也發動了,可惜的是彼時的齊國兵強馬壯,並沒有讓吳王的計劃得逞,不僅如此,海上船隊還損失慘重。

艾陵之戰:春秋時期最慘烈的一場戰爭,吳王夫差為稱霸有多拼?

齊國作為比較富饒強大的諸侯國,居然被吳國與魯國如此羞辱,定然不會善罷甘休。

次年春天,齊國開始了報復行動,他們選擇了實力相對較弱的魯國,想打壓一番,卻不想被魯國給擊敗了。

此事傳入吳王夫差的耳朵,自己的附屬國被齊國挑釁,再加上稱霸中原的路上定然要將齊國打垮,吳王更加堅定要打敗齊國的心了。

戰前預備

有了攻打齊國的心還不夠,吳王夫差要開始有實際行動了。

艾陵之戰:春秋時期最慘烈的一場戰爭,吳王夫差為稱霸有多拼?

首先他徵用農民來祁地建造城池,目的是囤積戰備物資,後來還開鑿綿延近千里的運河。

光是建造城池與開挖運河,就已經將吳國國庫幾乎耗空,農民死傷無數,莊稼無人種植,一片荒蕪。

伍子胥看到此情此景,心中不免擔憂,為此伍子胥還隔三差五向吳王夫差進諫,希望吳王能不要攻打齊國,先將吳國治理好,再將心頭大患越國除了,再考慮問鼎中原之事。

奈何吳王並不聽勸,而是盲目自信,聽從奸臣伯喜的吹捧與讒言,一心就想著打敗齊國就能稱霸中原了。吳王將不支援發動戰爭的伍子胥派去齊國下問罪書,大戰一觸即發。

艾陵之戰:春秋時期最慘烈的一場戰爭,吳王夫差為稱霸有多拼?

戰爭過程

公元前484年7月,吳王夫差親自掛帥,率領十萬吳軍從魯國境內經過,直達齊國。

齊國此次應戰的主帥為國書,加上齊國丞相陳桓派出其弟陳逆增援的大軍,正好也是十萬之數。吳兵入侵齊境以後接連攻克城池,早已深入齊國內部。

齊軍將領田書與陳逆商議戰略,為了守護齊國,三軍陣前只有擊鼓進攻,沒有鳴金收兵,此戰將士們抱著必死的決心,最終首戰大捷。

此次的勝利衝昏了齊軍的頭腦,以為這次還會像上次一樣大敗吳國,吳軍的頭髮短,田書居然就讓齊國的將士們準備好七尺長繩,目的就是將擊殺的吳國士兵頭顱綁起來掛在戰車上以示威風。

艾陵之戰:春秋時期最慘烈的一場戰爭,吳王夫差為稱霸有多拼?

吳國慘勝

有了先前的勝利,齊軍將士更加有了信心。次日,兩軍交戰,雙方將士都十分驍勇,從一開始保留實力,到陣前十七萬士兵混戰。

吳國陣前僅有七萬士兵,而齊軍早已被全軍壓上。陣前士兵死傷無數,血流成河,眼看吳兵處於下風,帳內吳王卻不慌不忙,喝酒吃肉。

眾將領心急如焚,卻無人敢有異議,他們看到了吳王沉著冷靜的另一面,那便是冷血。兩軍廝殺,從早上到下午,將士們早就精疲力盡,慢慢沒有了最初的精力,此時吳軍突然鳴金收兵。

艾陵之戰:春秋時期最慘烈的一場戰爭,吳王夫差為稱霸有多拼?

就在齊國的將士們心想吳軍不敵,鳴金收兵,假以時日吳王肯定會派人前來議和,放下戒備的時候,吳軍退到兩邊,從中間衝出來一支精神飽滿的軍隊,領頭的便是夫差,原來吳王還留了三萬的預備軍,等實際合適才揮兵出戰。

此時的吳軍從兩邊退到預備軍後面跟隨,形成了一個新的軍隊,而齊軍面對休息充足,準備充分的預備軍,直接被打得潰不成軍,最後全軍覆沒。

當齊軍最後一面戰旗被砍倒的時候,回頭看看整個戰場,血流成河,無數將士在這荒山野嶺丟了性命,最後就連齊國主帥國書也難逃一死,吳國反敗為勝,艾陵之戰也隨之落下帷幕。

艾陵之戰:春秋時期最慘烈的一場戰爭,吳王夫差為稱霸有多拼?

戰爭後果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使用預備軍就如此勝利,吳王對自己的步兵自然也是十分自信的,再加上晉國傳入的戰車在吳國受地形限制,並沒有什麼大用處,因此吳王夫差便將繳獲的齊國戰車盡數贈與“功臣”魯國。

雖然此次吳國打敗了齊國,繳獲戰車戰甲數量龐大,卻也彌補不了因為此次戰爭給吳國帶來的巨大損失。

由於連年征戰,艾陵之戰前又大興水土開鑿了運河,吳國早已國庫空空,短時間內沒有大規模興兵作戰的能力了。

戰後的齊國也是受到重創,兵力物力均損失龐大,不僅自此走向衰落,在諸侯國中的地位也是直線下降。

艾陵之戰:春秋時期最慘烈的一場戰爭,吳王夫差為稱霸有多拼?

齊國衰落

艾陵之戰後,吳王夫差並沒有繼續乘勝追擊,因為他的目的是稱霸中原,而非吞併齊國。

再者,那時的齊國也是尚存一線兵力的,如果吳國強攻,齊國還是有能力拼死一戰的。

不僅如此,長期將自己的戰鬥主力放在齊國身上,其他蠢蠢欲動的國家難免藉此機會討伐吳國,這樣的話對於吳國並無好處,綜合所有因素,所以夫差並未選擇吞併齊國,而是撤兵返吳。

齊國眾多卿大夫有的被俘虜,有的主動投靠吳國,齊國人才流失嚴重,是齊國衰落的一點原因。

艾陵之戰:春秋時期最慘烈的一場戰爭,吳王夫差為稱霸有多拼?

其次是兵力損失嚴重,在春秋戰國時期,二十萬人的大規模戰役極其少見,勝者吳國尚且損失慘重,齊國就更不用說了。

這場戰鬥齊國派出了大量精銳部隊,卻不想戰爭失敗,精銳盡失,齊國兵力直線下降,這也大大加速了齊國衰落。

艾陵之戰對於齊國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創傷,可對於田氏來說,卻是通往成功的極好的跳板。

田氏在戰鬥之前便想好了退路,發兵之時也沒有押上全部兵力,而是派出一部分兵力。

艾陵之戰:春秋時期最慘烈的一場戰爭,吳王夫差為稱霸有多拼?

參與此次戰鬥的田書與士兵們都是抱著必死的心態去的,目的不僅是為了保家衛國,更是想鼓動其他大家族全力應戰,消耗他們的兵力與物力,好讓他們失去與自家爭權奪利的能力。

最終其他大家族在戰鬥中紛紛倒下,僅有田氏,保留了相當一部分實力。

失去了與其互相牽制的其他家族,田氏在齊國一家獨大,最終越俎代庖,取代了姜氏,成了諸侯國裡頭一個異姓侯爺。

事實上在齊國還沒有易主的時候,高氏與國氏還能牽制田氏,只是隨著田氏的慢慢崛起,這兩大家族都遭到田氏的打擊與驅逐,失去了對抗田氏的能力,最終眼看田氏謀權篡位,卻束手無策。

艾陵之戰:春秋時期最慘烈的一場戰爭,吳王夫差為稱霸有多拼?

高氏與國氏是齊國最為強大的兩個公族,他們的衰落不僅促進了田氏代齊的步伐,更是加速了齊國的衰落。

吳國滅亡

對於吳國的滅亡我們並不陌生,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知道吳王好大喜功,便忍氣吞聲使吳王夫差降低防備,知道吳王好色,便將越國首屈一指的美人西施進獻給夫差做妃子。

經過長期的忍耐與一系列謀劃,越國最終成功將吳國滅亡。事實上這只是導致吳國滅亡的一個重要因素,並非全貌。

艾陵之戰:春秋時期最慘烈的一場戰爭,吳王夫差為稱霸有多拼?

吳國滅亡的一大重要因素,首先是因為吳王好戰,一心想著做齊桓公一樣的春秋霸主。

全然不顧國家的實際能力,從攻打楚國到攻打越國,最後攻打齊國,所攻的諸侯國都是當時實力不平的國家。

可想而知戰爭雖然成功了,連年征戰使國內精壯越來越少,能留用耕種之人也越來越少,國家存續最基本的物質條件肯定越來越差。

艾陵之戰以後的吳國,國庫空虛,表面風光,內裡卻是空空如也,雖然在打贏諸侯國的同時一步步奠定了地位,卻也將吳國慢慢打垮。

艾陵之戰:春秋時期最慘烈的一場戰爭,吳王夫差為稱霸有多拼?

其次對於吳國這樣的後起之秀來說,戰術也是比較欠缺的一部分。吳國在吳王壽夢時期才從晉國使者的傳授下學習了兵術和車陣,相對於其他大國晚了很久,所以吳國的戰術並不成熟。

吳地地形崎嶇並不適合戰車作戰,因此戰車在吳國的對外戰鬥中也派不上用場。

最後一個原因,便是我們所熟知的原因:吳王覺得自己地位穩固,以前勾踐都不敢有反叛之心,如今自己地位如此之高,勾踐怎麼敢輕舉妄動。

對於奸臣伯喜的阿諛奉承欣然接受,不僅不聽伍子胥的提醒,還將其害死,導致最後吳王夫差北上會盟的時候,被越王勾踐滅了國。

艾陵之戰:春秋時期最慘烈的一場戰爭,吳王夫差為稱霸有多拼?

總結

在古代君王統治之下,一國興旺與統治者的思想覺悟密不可分,統治者一念之差都可能會對整個國家造成重大影響。

春秋戰國時期屬於諸侯國混戰時期,是諸侯野心的表露,也是統治者的無能的展現,對於周天子來說,盲目崇信天命論,不因地制宜,諸侯不敬地位不穩也是在所難免的。

艾陵之戰影響了多國的命運,齊國因此受到重創,姜氏更是連國君之位都假手于田氏了,吳國因此戰人疲國空,最後導致滅國。

艾陵之戰:春秋時期最慘烈的一場戰爭,吳王夫差為稱霸有多拼?

在春秋戰國時期,戰爭是國家統一不可避免的途徑,可如果好戰喜功,難免害人害己,最終自取滅亡。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