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出海射“蛟”,是真的蛟龍嗎?

秦始皇射“蛟”是怎麼一回事呢?這其中緣由,切讓我們一探究竟。

《史記·秦始皇本紀》關於這位建立了第一個大一統的專制主義帝國的帝王第四次海上之行,有一段頗具神奇色彩的故事。

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出海射“蛟”,是真的蛟龍嗎?

司馬遷寫道:秦始皇在登會稽山,望於南海,又刻石紀念之後,他的車隊折向北行,經過吳(今江蘇蘇州),從江乘(今江蘇南京)渡長江。沿著海岸北上,北至琅邪。方士徐巿等入海求神藥,連續多年,沒有收效,費用已經相當驚人,擔心遭到斥責,於是編造出這樣的謊話:蓬萊仙藥是可以得到的,但是經常因為海中的大鮫魚阻攔航道,所以難以抵達蓬萊。他們又請求派善於射箭的武士和一同前往,當航行中看到大鮫魚的時候,可以用連發的強弩射殺。

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出海射“蛟”,是真的蛟龍嗎?

司馬遷還記述,秦始皇夢見自己與海神作戰。海神的狀貌竟然和人一樣。第二天,他詢問負責占夢的博士,回答說:水神是看不到的,大魚蛟只是他派出的偵察兵。現今陛下對神靈禱祠恭敬嚴謹,沒有犯任何過失,然而還是遇到這樣的惡神,應當除去。惡神除去了,那麼,善神就可以請來了。

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出海射“蛟”,是真的蛟龍嗎?

“蛟”實為揚子鱷

秦始皇於是命令入海者都攜帶捕殺巨魚的武器,又親自手持可以連射的強弩,等待巨魚出現時發弩射擊。從琅邪(今山東膠南南)向北,一直到了榮成山(今山東榮成東北),都沒有見到這種大魚。來到之罘(今山東煙臺北)時,看到了大魚,秦始皇竟然親手射殺一魚。秦始皇一行於是繼續沿海岸西進。

秦始皇所夢見的“海神”,或者占夢博士所謂“水神”,前者據說狀貌和人一樣,後者則據說根本就看不見,其具體形象已經不得而知。

《山海經·大荒東經》說到海神,說在東海的水面上,有人面鳥身的神,耳朵上懸垂兩條黃蛇作為裝飾。他的名字叫“禺虢”。禺虢是黃帝所生,禺虢又生了禺京,禺京居住在北海,禺虢居住在東海,是為海神。

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出海射“蛟”,是真的蛟龍嗎?

屈原《楚辭·遠遊》描述天海壯行的情景,則寫道:“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海若,據說就是海神。對於屈原將“湘靈”和“海若”並列的說法,王逸解釋說:“河海之神,鹹相和也。”

“河海之神”似乎有神性“相和”的特點,秦始皇身邊占夢博士稱之為“水神”,不是沒有道理的。

值得注意的還有,秦人雖居西北內陸,然而對於海神,也有虔敬崇拜的意識。《史記·封禪書》列數秦雍地神祠時說道:“雍有日、月、參、辰、南北斗、熒惑、太白、歲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風伯、雨師、四海、九臣、十四臣、諸布、諸嚴、諸逑之屬,百有餘廟。”我們清楚地看到,所謂“四海”之神,赫然名列於秦人的崇拜系統之中。

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出海射“蛟”,是真的蛟龍嗎?

秦始皇出巡,儘管有所謂“大樂之”,甚至有因此在琅邪留居三個月的情形,然而途中也曾經多次經歷險厄與不利。僅據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和“水神”相關的記載,我們就可以看到:

(二十八年)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風,幾不得渡。

(三十七年)臨浙江,水波惡,乃西百二十里從狹中渡。

另一次,就是三十七年北至琅邪,“夢與海神戰”,這裡所謂“海神”,被占夢博士解釋為應當“除去”的“惡神”。

對於以農耕定居生活為基本生活形式的人們來說,出行,特別是遠端出行,是富有神異色彩的生活內容。

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出海射“蛟”,是真的蛟龍嗎?

在交通條件相對落後的古代,如《抱朴子·登涉》所說,行旅不免災異,除了“令人遭虎狼毒蟲犯人”之外,又有“或被疾病及傷刺,及驚怖不安;或見光影,或聞異聲;或令大木不風而自摧折,岩石無故而自墮落,打擊煞人;或令迷惑狂走,墮落坑谷”等情形。木折、石落、傷刺、墮谷等,都是行旅生活中威脅安全的常見的險情,而在陌生的環境中“或見光影,或聞異聲”引起的所謂“驚怖不安”,“迷惑狂走”,可能也是比較常見的情形。

海上交通的經歷,對於長期生活在內陸的人們來說,當然更富有神秘主義的意味。

秦始皇出行途中所遇到的險厄,自然也屬於意料之中的“千千萬萬的危險困難”,除了“必懷有異心的人們”的敵意,如“至陽武博浪沙中,為盜所驚”而外,“蟲蛇虎豹,草木森林,深山幽谷,大河急流,暴風狂雨,烈日嚴霜,社壇丘墓,神鬼妖魔”,也處處形成巡行的嚴重阻難。作為身為天下之尊的帝王,自然具備優越的“自衛”條件,有“周密的戒備,有效的應付”。然而,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秦始皇對於行旅險情,採取了一種積極勇進的態度。

秦始皇不僅不遠萬里,頻繁出行,“以身去嘗試危險”,“自己去找它們,去嘗試它們的羅網”,而且在面臨風險時,敢於以人力和神力對抗。當浮行江上,來到湘山祠,遭遇大風,差點兒不能平安濟渡的時候,竟然大怒,調集刑徒三千人大肆砍伐湘山林木,使得湘山成為禿山,就是一個例子。另一個更為典型的例子,是夢見海上“惡神”時,敢與之搏鬥,並決心“除去”之,並且親自手持連弩射殺海上大魚。秦始皇,可能是歷史上唯一一位能夠在海上“自以連弩”“射殺”大魚的帝王。

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出海射“蛟”,是真的蛟龍嗎?

另一件與秦始皇這一事蹟相類同的史事,是漢武帝江上射蛟。《漢書·武帝紀》記載:元封五年冬,行南巡狩,至於盛唐,在九嶷山望祀虞舜,又登潛天柱山,在尋陽地方浮航江上,親自在江中射蛟,竟然殺獲江蛟。船隊首尾相連,前後千里,經樅陽東進。漢武帝興致勃勃,作《盛唐樅陽之歌》。於是北至琅邪,並海而行,沿途隆重祭祀名山大川。

對於所謂江中之蛟,晉代學者郭璞曾經形容其狀貌,說它像蛇,但是有四隻腳,頸部稍細,有白色環帶,體大的可至數圍,卵生,能夠吞食人。

漢武帝親自射蛟江中,所殺獲的,應當是揚子鱷。

秦始皇射殺海中大魚後,於是並海而西。漢武帝射獲江蛟後,於是北至琅邪。射,在古人的意識中,是表現旺盛生命力的一種行為動作。看起來秦始皇和漢武帝射魚射蛟,似乎有某種厭勝的意義。行旅的危厄,或許因此可以闢除,於是又能夠朝向既定目的地大步前行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