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走馬觀花俄羅斯--俄羅斯秋日遊記(一)

走馬觀花俄羅斯--俄羅斯秋日遊記(一)

下諾夫哥羅德 ,小克裡姆林宮外的沃爾霍夫河

1 緣起

回來有些日子了,關於俄羅斯的一些細枝末節的印象還沒有消褪,每次開啟冰箱的時候,都看到聖瓦西里大教堂屹立在冰箱貼上;出門見到朋友,他們說,咦,你曬得好黑,比上次從海邊回來曬得還要黑;茶几上放著大娃娃頭的巧克力,看電視或手機的間歇掰一塊放嘴裡,苦與甜兩種味道瞬間同時以霧狀包圍味蕾。。。 。。。。

當然,還有手機裡把空間塞得滿滿當當的照片們,那些個洋蔥頭頂的金光閃閃的教堂,那些在透明空氣中變得格外眩目的陽光,那些個黎黑色小方塊兒石頭鋪就的道路和廣場。。。。。在我所謂的遊記沒完工前,我不太捨得把它們轉移到其它地方,因為蘋果手機的相簿有個好處,每張圖片都能找到相應的地理緯度座標和時間資訊,對於一個開始要老掉、記憶力開始有點滑坡的人來說,這個功能很重要,茲要挨個看看這些地址和時間資訊,那已經在記憶裡已經開始變得細碎和剝落的旅程就會慢慢連貫起來、變得整體和立體起來。

這次去俄羅斯,是緣起於母親心中突然升起的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的念頭,過去的一兩年間,她因一些事情身心俱疲,經過多半年的恢復後,她希望透過一次旅遊,把自己從某種低落情緒的窠臼裡擺脫出來,當她在朋友圈裡看到有朋友在熱聊俄羅斯遊之種種妙處後,她便把俄羅斯定做了這次旅遊的目標地。

我家老太太絕對是個有高效執行力的人,從心中產生念頭伊始,她立即開始聯絡旅行社,很快就詢問清楚了詳細旅行線路和相關細節,並迅速敲定了行程計劃。旅行社告知,在她74歲這個年紀,出國行必須得有人陪伴,而父親顯然對俄羅斯的遙遠行程缺乏自信,於是她的旅伴這個角色當仁不讓的賦予了我,當然,這也是因母親的緣故,突然賜予我的一次親近俄羅斯的寶貴機會。

忘記了上一次與母親外出旅行是什麼時候了,好象是在我上小學的時候的一個暑期,母親帶著我和姐姐去青島玩兒,印象中住在當時青島二中用教室臨時改造成的招待所裡,那時候的青島的前海沿還有推著小車賣冰棒的人,冰棒用一個一個小圓蓋兒的保溫筒存著,上面蓋著小棉被,當第一次吃到紅豆味兒的冰棒,感覺真是好吃極了,那味道至今記憶猶新。

時光的穿越如同莊子夢到那隻蝴蝶的一振翅間,轉眼間三十多年就過去了,這次,該輪到我陪著母親完成一次旅行了。

秋天的一個溫暖的午後,我和母親奔赴機場,開始我們的俄羅斯之旅。

走馬觀花俄羅斯--俄羅斯秋日遊記(一)

莫斯科街景

2 旅行與旅遊的區別(番外篇)

其實很多年來,我都很排斥跟團旅遊,我知道,“旅遊”與“旅行”是兩個詞義相近但內容截然不同的詞兒,前者意味著你的行程已被固化,象是機器流水線上的每道嚴絲合縫的工序早已被規定好了,參加某旅遊團後,你的這次旅行就被納入一個早已成型的產品裡面去,比如,走到某景點,導遊即告知這個景點留給大家20分鐘,那麼這個景點就意味著20分鐘的長度,象是一臺機器上精確到毫米的齒輪。於是下車後先排長隊上廁所,完事一看還有五分鐘了,趕緊端著相機手機朝周圍猛拍一氣兒,360度還沒轉一圈兒呢,耳際裡就聽得導遊開始在點名:1號、2號、3號。。。,3號來了麼?3號!3號!

在這種旅遊團中,通常更可恨的是旅遊中的購物環節,因為它把生活當中人與人之間最赤祼祼的利益關係帶到了一段旅行當中。往往當大家興致勃勃的出發去某地觀光,車上的地接導遊開始調節大家氣氛,在歡聲笑語中介紹當地風土人情,而當他在話鋒一轉,切入到更加熱情洋溢的介紹當地特產時,你自然就會明白下一站是哪兒了。

第一個購物店進去一看,玻璃櫃臺裡擺得大多數商品價格都超出你的團費,於是你定定神出門等上車。上車後導遊就委曲的象一個剛剛失戀的人,開始痛訴生活的種種困苦和導遊生涯的種種不易,好象帶的這個團如果人人都是葛朗臺般的人物拒絕消費,那明日他只有懸樑自盡一途了。一車人在悲悲切切的情緒中又抵達第二家購物店,一進門,我靠,櫃檯裡擺著全是“此物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見”的寶貝,價格完全可以透支你之後N次的旅行預算,於是只好咬咬牙再次厚著臉皮出門。

導遊上車後仰天長嘆,自此全程黑臉噤聲。

注意,以上我所說的,不是低價團和購物團,是正常的所謂“一價全含”的團裡出現的情形和橋段。

走馬觀花俄羅斯--俄羅斯秋日遊記(一)

母親和其他團友在購物店外喂鴿子

所以,有過類似經歷,十餘年來,要麼不出門,出門一定是自助行、自由行。去哪兒、在哪兒呆多久、住多少價位的酒店、吃什麼樣的食物,自己說了算,山高水長,自由自在,那才是旅行該有的狀態。

還有,說句矯情的話,好的旅行既要把自己放空,又要有時間用思考把自己填滿,而這些東西,在旅行團的行程裡,基本上是真正的奢侈品。

但是,去俄羅斯,對我們來說,自由行真的是有些難度,這個難度主要來自於語言方面,有過一些出國旅行經驗的朋友知道,無論是歐美還是日韓,如果你有些二把刀的英語水平基本上加上比劃都是可以過關的,特別是去日本,一多半日語都看得懂,商店裡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都能用。但是俄羅斯不行,因為在俄羅斯,所有的導向和指引標識上只有俄文!據說,俄羅斯人普遍有大國沙文主義情緒, 他們在說英語的時候會有一種自尊心被傷害的感覺。所以,他們的英文看上去比我們還爛,你甭指望用非俄文以外的語言與他們溝通。

對比一下他們,我們這裡一個小公園裡的標識上就可能標有三四種語言,我們這兒從幼兒園時就開始學英文,中考高考包括大學畢業幾乎所有的晉級考核都必須要過英語這一關,那麼,是我們這個國家更具開放性呢?還是我們對自己的母語不是那麼的自信呢?我想,這能成立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後來聽我們團裡一大姐說,她去超市買奶粉,分別作了兩組動作才從店員那裡知曉奶粉的位置,她先是把兩手放頭頂做牛角狀,嘴裡哞哞做聲,然後比劃雙手擠牛奶的樣子。看來形體動作笨拙的人,連口俄羅斯牛奶也是喝不上的。

走馬觀花俄羅斯--俄羅斯秋日遊記(一)

3 初到俄羅斯

下午四點多飛機起飛,經過九個多小時飛行抵達俄羅斯的謝列梅捷沃機場 ,俄羅斯與中國有五個小時的時差,當飛機降落,北京時間是凌晨時分,而夜幕才剛剛降臨莫斯科,從車窗望出去,大巴駛出機場的沿途兩邊,多林立著各個品牌的汽車4S店,我從中看到了拉達的4S店,這是個中國人熟悉而又陌生的品牌,94年去青島的時候,滿大街跑的計程車只有兩種牌子,一是來自蘇聯的拉達,另一種是來自波蘭的波羅乃茲,二十多年過去了,中國大地的變化可稱得上風起雲湧、改天換地,當年帶給中國巨大影響力的蘇聯與東歐的痕跡在某些方面已然漸卻消失。

走馬觀花俄羅斯--俄羅斯秋日遊記(一)

俄羅斯街頭的拉達轎車

但是,對於父母那一代的人來說,來自蘇聯的影響力卻深植在了他們的心中。自斯大林時代中蘇兩國開始結成政治與軍事同盟,到50年代赫魯曉夫執政後,雙方關係迅速進入歷史上的最佳階段,開始了將近十年的中蘇“蜜月期”,而那個時候,正逢父母那代人最美好的青春年華,他們在中學時期學的外語可不是英語而是俄語,電影、書籍和歌曲絕大部分來自於同為社會主義的蘇聯和東歐,這麼說吧,那時代天安門上還曾掛過斯大林像呢。

走馬觀花俄羅斯--俄羅斯秋日遊記(一)

我想,正是因為他們這代人濃厚的“蘇聯情結”,才會讓這麼多頭髮早已花白的古稀之年的老人把海外的旅遊地首選放在俄羅斯,這個團裡的遊客多為六、七十歲的年齡,母親還不是年齡最大的,有一位老者已經七十七歲了,依然精神矍鑠、步履遒勁的在每個景點駐足觀賞、拍照留念。在旅遊團行進的隊伍中,我時不時能聽到類似“紅莓花兒開”、“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哼唱的歌聲。對他們而言,這真是不折不扣的一趟“懷舊之旅”。

剛到俄羅斯的第一天, 安排看了兩個皇家莊園,卡洛明斯克莊園和察裡津諾莊園,甫一下車,便看到莊園門前人頭攢動,全是一個大巴接一輛大巴運送過來的中國遊客,且多是大爺大媽們。穿行在葉卡捷琳娜二世或者彼得大帝曾流連散步的教堂、宮殿、湖畔和皇家園林中,在耶穌昇天大教堂、彼得木屋前和莫斯科河邊,是一簇又一簇揮舞紗巾擺出各種POSE拍照的大媽們,耳邊則嘈雜著各種來自祖國大地四面八方的各路口音,腦海中會瞬間出戲般浮現出一絲錯覺,這裡,真的是俄羅斯麼?

走馬觀花俄羅斯--俄羅斯秋日遊記(一)

當然,迤邐雄偉的景色還是會把你的眼球帶回這桌俄羅斯風光大餐的,俄羅斯人性格熾烈奔放,決無中國人性格里的低調內斂和溫厚中庸,因此他們的建築也大都把透過建築來表達的信仰與意境做到極致,皇家莊園裡有天藍底色的、有著亮閃閃金色星星裝飾的伊凡雷帝教堂,也有通體潔白色挺立雲端的耶穌昇天大教堂,這些似乎要向天空升騰而去的建築,都在純正的深藍色天空的幕布下炫耀著它們曾經的光榮與顯赫,表達著這個國家歷史中引以為傲的至高無上的信仰、來自天界的神喻,以及在凡間絕不容挑戰與置喙的強大的專治集權。

走馬觀花俄羅斯--俄羅斯秋日遊記(一)

據說,當年的第一位沙皇伊凡雷帝,就在這裡某座美麗的宮殿內,在狂暴的雷霆萬鈞中用手裡的笏杖擲中兒子頭部,親手殺死了自己的繼承人。也是在這裡,他揮斥方遒,統一起分裂的俄國,四處擴大疆域,在此後的三百年中,其國土面積以每天50平方米的速度擴張,終於在20世紀初發展成全球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

走馬觀花俄羅斯--俄羅斯秋日遊記(一)

耶穌昇天大教堂

走馬觀花俄羅斯--俄羅斯秋日遊記(一)

教堂外向學生講授宗教知識的修女

而在伊凡雷帝執政期間,正值中國嘉靖帝在位期間,嘉靖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每日沉迷於煉丹、修道,而任由奸臣嚴嵩專國弄權,大明朝致此開始吏治敗壞,邊事廢弛,為之後的分崩離析埋下禍端。————類似這樣的文字在以下我的這篇遊記中會多次發生(如引起您的不適,在這裡提前道歉),在遊歷俄羅斯國土時,在接觸俄羅斯的歷史時,我常常喜歡把相鄰的這兩個國家在同一時間緯度內發生的事情做一個對比,這或許能讓我由此找到這段歷史的位置感,同時也更能看清楚這兩個東方大國相當相似又完全迥異的由遠及近的路。

俄羅斯是東正教的最後一個橋頭堡,俄羅斯人也一直自詡為上帝在人間最後的代理人;他們崇拜絕對權力與捍衛權力的強悍武力,這大概已經深入到了他們的民族基因裡面。在莫斯科大學外的麻雀山觀景臺,我發現了一群摩托黨,其中一輛三侉子摩托車引起我的注意,在那臺摩托車上架著機關槍,後面還吊著火箭桶和軍事頭盔,一名壯漢載著一個男孩在觀景平臺上盤桓了兩圈後加大油門呼嘯而去,“戰鬥的民族”這詞兒馬上就浮現在眼前。

走馬觀花俄羅斯--俄羅斯秋日遊記(一)

莫斯科街頭的摩托黨

大家都知道巴黎的凱旋門,但是大多不知道在莫斯科也有凱旋門,其建制與宏偉絕不遜色於法國人的凱旋門,1805年,拿破崙打敗了俄奧聯軍,在巴黎修建凱旋門以示慶祝,但7年後,他指揮的大軍到達莫斯科時已是強弩之末,只好無功而退,折戟沉沙,付出了巨大的人員與物質損失,這也成了偉大的拿破崙一步步走向滑鐵盧的開始。為了記念戰勝法軍的勝利,俄國人同樣修建了一座凱旋門,勝利女神駕車雄立在其頂端,寓示著俄羅斯之強硬勇悍、之無法征服。

走馬觀花俄羅斯--俄羅斯秋日遊記(一)

莫斯科的凱旋門

走馬觀花俄羅斯--俄羅斯秋日遊記(一)

伊凡雷帝教堂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