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殺貪30年,朱元璋最終敗給了商人的資本

殺貪30年,朱元璋最終敗給了商人的資本

馬 曰

開局一個碗,結局一個國。

你說,明太祖厲害不厲害?

可惜,輸給了資本的腐蝕!

五千年封建史而能成大業者,或豪強貴族,或亡命之徒。

沒學問,沒長相,沒家境。從死屍堆裡一步一個血腳印爬到天花板的帝王,只有兩個——劉邦和朱元璋。

1

一個碗起家

說起明太祖,他的出身是無法迴避的精彩內容,以下是朱元璋的前半生履歷。

0到14歲,餓著肚子給地主放牛,眼睜睜看著親人一個又一個活活餓死。

15歲,半個月內全家餓死三口人,差點死絕戶了。

16歲到17歲,出家當和尚,開始撞鐘的生涯。

18歲到24歲,往好裡說叫雲遊四方,實際上是外出要飯。

25歲,找到靠山走上造反的道路。

40歲,混一天下。

用現在的一句話說

開局一個碗,結局一個國

,玄幻小說都不敢這麼寫的故事,真真的發生在654年前的元末明初。

要是以狹隘的華夏血統而論,朱元璋的明朝與劉邦的漢朝是真正意義的中原大一統王朝。

要是論出身的話,朱元璋比劉邦更可愛。

劉邦好歹是一個亭長,相當於社群保安隊隊長,算是半個公門人。

朱元璋可是八代赤貧,根正苗紅到叫人無法反駁。

他用自己的生平經歷,完美地詮釋了什麼叫“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因為人生太過於跌宕起伏,近乎於魔幻,朱元璋因此成為歷代史學家研究的熱門人物。

哪怕在當時社會,朱元璋也是備受矚目,大家很想知道從一無所有到富有天下,一夜暴富的朱元璋該如何治理大明王朝。

殺貪30年,朱元璋最終敗給了商人的資本

2

一個字“猛”

很快,朱元璋內心的治國方略釋放出來,他給自己的頭號軍師劉伯溫寫信時,說:

胡元以寬而失,朕收平中國,非猛不可。

我給大家翻譯翻譯這句話,元朝因為對官僚士族和地方豪強過於寬鬆,所以丟了江山。如今,在我的大明王朝裡,非採取剛猛嚴苛的策略。

朱元璋剛上臺,立刻將自己的政治決心“兵分兩路”付諸行動。

一是向歷代開國帝王一樣“殺功臣”。

二是磨刀霍霍向富人。

天下已定,皇帝急於“殺功臣”,哪個朝代的開國帝王都這麼幹。

秦始皇、漢高祖、唐太宗、宋太祖、皇太極絲毫不遜色於朱元璋,這是封建社會的傳統。

朱元璋在共同中,略有不同。

較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是,朱元璋順手把“富人”一鍋燴了。

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沈萬三代表的沈氏家族。

到現在,依然有人弄不明白,朱元璋已經貴為九五,威加海內,富有四方,為什麼不肯放過一個不入上九流的生意人沈萬三呢。

實際上,朱元璋針對的並不是沈萬三個人,也不是瞅著沈氏家族不順眼。

朱元璋的意圖是劍指大明王朝的“資本界”。

殺貪30年,朱元璋最終敗給了商人的資本

3

有沒有沈萬三不重要

說到這,或許有人會拿出顧城先生寫得《明朝沒有沈萬三》來反駁。

說沈萬三不是明朝人,他是元朝人,跟朱元璋也沒有交集,早在朱元璋尚未出生時,沈萬三已經駕鶴西遊了。

但是不要忘了,我們研究歷史只有兩條路徑:一是文獻,二是文物。

文獻說他有,後人憑什麼非要說他沒有。

再者說,所有的歷史、野史,包括神話傳說,絕不都是空穴來風,它必然有一個原始的模型為基礎。

明史到底有沒有沈萬三,不影響討論朱元璋的方方面面。

明史關於沈萬三的記載,目的在於解剖朱元璋的心理活動和他的施政方針。

沈萬三幫朱元璋修了三成南京城。

朱元璋對此很是感激,但因為沈萬三過於獻殷勤,自告奮勇想犒勞軍隊,結果把朱元璋惹毛了。

窮人出身的朱元璋內心對金錢的自卑受到刺激,認定沈萬三在向自己炫富,想伺機除掉他。

在馬皇后的求情下,沈萬三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發配雲南流放至死。

明史記載有鼻子有眼,兩人的對話都寫得清楚清楚。

朱元璋問:朕有百萬軍,汝能遍濟之乎?

沈萬三說:每一軍犒金一兩。

朱元璋說:此雖汝至意,不須汝也。

朱元璋當即給了沈萬三“一個大嘴巴子”,以表敬意。沈萬三的倒黴運相繼而來。

堂堂大明王朝首富死後,朱元璋並沒有放過沈氏家族的意思,打擊接二連三而來。

朱元璋藉著清除功臣的機會,順帶手把沈家一起收拾了。

先是胡惟庸案,朱元璋給沈萬三的女婿陸仲和定了“胡黨”的罪名滿門抄斬,陸家滿門抄斬。

再到藍玉謀反案,主角藍玉被殺,沈家滿門抄斬。

殺貪30年,朱元璋最終敗給了商人的資本

4

串在一起更有意思

到此,朱元璋做了兩件大事。一是殺了威脅最大的功臣,二是斬斷民間最富的地主豪強。

如果把兩件事聯絡起來看,朱元璋的意圖或許會明朗很多。

藍玉代表的權力,沈家代表的是財富。

自古以來,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還要有權力和財富的加持。

要是權力和財富足夠絕對的話,才華也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實際上,朱元璋弄死藍玉和沈家,既是幫助皇長孫朱允炆掃清障礙的意思,也是限制地方豪強勢力。

說到底,都是為了大明王朝的長治久安。

用現在的話講,叫整肅資本市場。

朱元璋為什麼要整肅資本呢?那些說他有仇富心理、小心眼兒的人,才是真的小心眼兒。

因為朱元璋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徹底看透金錢對人性的腐蝕和商人貪婪的本性。

到現在,依然有人替沈萬三和他的家族覆滅鳴冤。

實際上,沈氏家族的覆滅一點不怨。

換作任何人當皇帝,都會對沈氏家族下手。

沈氏家族覆滅的過程中,有一個人起到關鍵作用。

此人叫王行,一個教書先生。

早年,王行在沈家做過私塾先生。後來,去了藍玉家教書。

沈家人想攀上藍玉這根高枝,便想借助王行這層關係,登上藍玉這艘巨輪。

萬萬沒想到,沈家因此禍起蕭牆,跟隨藍玉的大船一起觸礁沉海。

不妨用陰謀論的角度推敲一下,沈家攀附藍玉的動機是什麼。

一個天下首富,已經不愁吃喝,為何非要向大明王朝的權力中心靠攏。

無外乎,為了權力罷了。

至於沈家想從藍玉身上獲取什麼樣的權力,或者依靠藍玉的權力獲得什麼樣的利益,沒有人知道。

至少可以肯定,必然不是光明磊落的行徑。

在私有制主導的封建社會,

一個是除了皇權以外,帝國最大的一股權勢;一個是除了皇室以外,帝國最富有的家族。

雙方若是聯合起來,所形成的力量是巨大的。

沈家與藍家聯合,想必不會是為了做慈善搞公益,況且那時的人也沒有現代人思想覺悟。

哪怕他們不會造反生事,但對皇權始終都是一種潛在的隱患。朱元璋只能痛下殺手。

著名歷史學家吳晗先生說過一句話:

中國古代上下幾千年,細讀歷史,政簡刑清、官吏廉潔、生民樂業的時代,簡直是黃鐘大呂之音,少得可憐。

這句話的意思很直白,封建社會的人一旦有權有錢,想安安分分過日子不生事,實在是少見。

吳先生的話未必完全正確,但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確的。

從人性的角度來說,男性主導著封建社會,男人奮鬥的動力是那麼赤裸裸,無非是權力、財富和女人。

那些商賈鉅富自然不缺錢財,有錢了也不會缺女人。當財富和女人都擁有了,下一個目標必然是權力。

因為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終究會遇上瓶頸,只有透過權力的加持,才能實現財富質的轉化。

這條道理在封建社會,放之四海皆準。

殺貪30年,朱元璋最終敗給了商人的資本

5

殺貪運動失敗告終

朱元璋做皇帝三十一年,稱得上規模以上的肅清官商勾結的行動,不低於六次。

全部總和加起來,至少10到15萬人帝國高階官吏和商賈鉅富被掃掉。

最有名的“空印案”和“郭桓案”,受牽連的人數超過八萬。

洪武二十六年,明朝戶部統計人口為6054萬,相當於每六百人,有一人被牽扯其中。

即便朱元璋立下貪六十兩白銀直接斬立決的鐵律,他依然低估了手底官吏用權力和富豪的資本操縱帝國經濟,謀取利益的瘋狂。

不由得,想起馬克思關於資本的那句論斷:

當利潤達到10%時,便有人蠢蠢欲動;

當利潤達到50%時,有人敢於鋌而走險;

當利潤達到100%時,他們敢於踐踏人間一切法律;

當利潤達到300%時,甚至連上絞刑架都毫不畏懼。

這句話無情地揭露了資本的“原罪”。

但轉念一想,資本有什麼罪,有罪的是人性的貪婪罷了。

現在,網上有這樣一種觀點,說明朝腐敗屢禁不止,根本原因是俸祿太低。

先不說觀點正確與否,不妨來分析一下。洪武四年正月,朱元璋下旨擬定文武官員的年俸標準(單位:米):

正一品九百石,從一品七百五十石;正二品六百石,從二品五百石;正三品四百石,從三品三百石;正四品二百七十石,從四品二百四十石;正五品一百八十石,從五品一百六十石;正六品一百石,從六品九十石;正七品八十石,從七品七十五石;正八品七十石,從八品六十五石;正九品六十石,從九品五十石。

那麼明朝的糧食畝產多少斤?

根據嘉靖年間《長沙府志》記載,最上等田年畝產稻米

三石

,上等田

二石五

,中等田

二石

,下等田

一石

折中一下,用年畝產二石的中等田來算:

最高的正一品官吏年俸祿是450畝田的收成,最低的從九品官吏年俸祿是25畝田的收成。

它與農民種地還有很大的不同,農民種地是旱澇自保,而大明王朝官吏的年俸是“永定製”,相當於旱澇保收。

當然,要是與宋朝相比,待遇肯定不可同日而語,但士大夫的薪酬與農民相比,不能說少吧。

只能說,士大夫平時開銷太大。

沒事喝酒聚餐要花錢,到青樓找女子聊天要花錢,納妾也要花錢。

最終,不得不鋌而走險。

因為權力與資本互兌的威力,因為財富和富貴的誘惑,朱元璋把“殺貪”運動貫穿始終。

悲哀的是,這場持續30年的大明王朝整肅運動,終究以全面失敗而告終。

朱元璋晚年不解而感慨:

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屍未移而人為繼踵,治癒重而犯愈多。

哀嘆。

6

留下觀點,再走

上文曾一筆帶過說“資本的原罪”,到底資本有沒有罪?

其實,資本有罪!

因為資本是人創造的,從資本誕生的那一刻,資本在無形中沾染“人性”的屬性。

人性是有原罪的,資本必然也有原罪。

您是否同意這份觀點?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