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為啥有人感覺安史之亂後,再無唐朝?

有人感覺,安史之亂後,再無唐朝。面對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了解一下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

唐朝玄宗一朝分先天,開元,天寶三個時期,安史之亂髮生在天寶時期,所以也稱天寶之亂。這場叛亂主要由邊關節度使安祿山,史思明兩人發起,那時期的節度使,手握地方軍政大權,而且安祿山身兼多個地方節度使,完全有與中央對抗的權力,所以安史之亂持續了整整八年。這八年的戰爭讓唐朝生了一場大病,也落下了“地方節度使擁兵自重,中央難以掌控”的病根。

為啥有人感覺安史之亂後,再無唐朝?

從文學角度看(安史之亂後再無唐朝)

唐代最出名的莫過於唐詩了,一首詩就可以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狀況,詩仙李白的詩反映除了盛唐的浪漫主義氣息,詩聖杜甫的詩則大多反映的是安史之亂對家國的破壞。

李白因為生活在安史之亂前,大唐盛世之中,盛世的繁華給了他內心的對於家國的自信,所以他的的詩大多氣勢恢宏,“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等等,從中就可以感覺到一種氣勢磅礴,這和當時大唐的繁榮是分不開的!

如果說李白代表的是盛唐,那麼杜甫的詩則代表了了安史之亂後大唐的衰落,“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安史之亂對唐朝的破壞我們不能親眼看到,但是我們可以從當時的詩中體會出來,盛唐時的詩多狂氣,多浪漫主義,安史之亂後多少感傷家國破碎,盛世不再。

為啥有人感覺安史之亂後,再無唐朝?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百餘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豈聞一絹直萬錢,有田種穀今流血。 洛陽宮殿燒焚盡,宗廟新除狐兔穴。”《憶昔》杜甫

想當年開元盛世之時,小小的一個縣邑就有萬家人口,糧食顆粒飽滿,質量上乘,糧倉無論是公家的,還是私人的都滿滿的,很充實。

後來碰到了百年難遇的災禍,也就是安史之亂,它打破了這繁華盛世,禮崩樂壞,制度不存,想都不敢想現在一匹絹就要萬貫錢。東都洛陽也被一把大火燒成灰燼,宗廟裡都有了狐狸、兔子的巢穴。

這一對比,就知道為啥有人覺得安史之亂後再無唐朝了吧?他們眼中的唐朝是一個強盛,繁華的唐朝,準確的說,應該安史之亂後再無盛唐!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