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安州系列人物之—李家

文:五色祥雲

遍觀安州志,錄有北關人物篇幅者居多,這於州所是否有失偏頗?可靜下來細思,俞湘北關人且是篡修官,出於對村裡的熟悉度和事件準確的把握度,無論老人的長壽、婦女的節烈、尚義的善舉、為官的去留、絕對是有可靠的資料。可話又說回來,又有誰不熱愛且宏揚自己的故鄉呢。

這本也無可厚非,只不過是筆尖凸凹之事,如同我們今天謳歌安州歷史人物一樣,數百年後的今天,後人是否也這樣看待我們?究其目的就是一個,有著對家鄉共同的一腔熱忱,有著對自己家鄉的那份眷戀,有著對家鄉的那種自豪,熾熱的飽滿的訴諸於筆端罷了。

今天敘說的是北關人物李氏兄弟,哥哥叫李永嘉,弟弟叫李永光。弟弟是乾隆元年丙辰恩科舉人。哥哥是當時的歲進士,歲進士是生員的美稱。弟弟出外做官,哥哥在家課業農桑。弟弟為官剛直不阿,且風清兩袖不媚上司,雖寫一首好字,但最終回鄉告老。這在州志的記述中一覽無餘。

安州系列人物之—李家

李永光,字東暉,號敬庵,北關人。累世以讀書為業,其“真正的書香門第”。公自幼攻書法,臨摹魯公多寶塔帖而入化境。魯公即顏真卿。童試即受知於學憲吳荊山。呼光為直隸省第一書家!乾隆元年恩科舉於鄉,也就是中舉啦。中舉就能做官,先是鹹安宮教習,教習是 學官名。”明代選進士入翰林院學習,稱庶吉士。訓課庶吉士者曰教習。清代沿用此制,翰林院設庶常館,由滿、漢大臣各一人任教習,官學中亦有設教習者”。

教習滿任後選授浙江遂昌縣知縣,因為引見同班失儀掛悞(掛誤,指貽誤連累)。後改趙州學正,俸滿,三次推升廣平府教授。(府、州、縣的教育長官分別是教授、學正、教渝)主要是訓廸生員,悉遵朱子養正。編居心制行皆依古人格言。永光書法道勁端嚴,頗肖文忠公神力!有人勸以趙文敏筆法潤色之,永光毅然做色曰:魯國嚴嚴大節,恐不屑為承旨嫵媚風格也。這裡的文敏承旨說的是趙孟頫。他為趙宋後人卻出仕元朝為官,參趙孟頫傳。

永光一生憨直,不周旋世故,教授俸滿,例應驗看。(清制,吏部所選官員,如不引見皇帝,則由特派的王公大臣共同傳見,察視其年力是否勝任,稱為驗看。)院司以過考語皆佳,將欲回任,忽有一人持紙數卷,到寓所索書據云籓憲遣來。永光疑之?以為驗看時無憲命,想系偽託,竟不書,次日掛牌另驗。隨後以年老當告歸,有說此事尚可婉轉周全,永光慨然曰:吾歸田裡做舌耕計,盡足以悠遊卒歲,豈可以為苜蓿盤低首下心逡巡引咎哉?(這裡的苜蓿盤是典故,語出唐時,薛令之居冷官生活清淡,吃的菜盤中只有苜蓿,飢寒難忍。後用此典形容小官、塾師生活清苦)

安州系列人物之—李家

看永光似無子嗣,其平時不知積財,所得俸祿即以奉兄樸園,如有餘資惟置辦書籍字帖,供子侄輩學習而已,猶子(侄子)正紳亦善書法,學問淵博,乾隆甲午年登賢書(中舉),即其所教也。等到迴歸故里,囊無長物,搜而集之五十兩銀子,都給了侄子紳等,光日費自處園林,課子孫、食粗糲、衣襤褸。人不堪其苦,永光處之怡然,耋年(80歲)好做大草,紆屈盤折如龍蛇捉不住,懷素而後一人耳,八十二歲耳目聰明,猶於家塾授童子六七人,忽一日為曾孫寫《好人歌》,及半而卒。想李家為官,怎麼也比同村顧家好吧,顧家做官連盤纏都沒有,李家為官十數載湊銀幾十兩,想想也令人唏噓啊。

其兄永嘉,字樸園,歲進士。東暉之同懷兄也,經義明通,行儀修潔,終身教讀,不記束脩,且藻鑑(相面)人物不爽生平年老,陳廉來訪,嘗與友善談今古詩文,日仄弗倦。北關外有李氏花園,文人多悠遊泮,稱此地為佳境。其子正紳乾隆甲子孝廉,學問深邃,尤長於詩賦,操筆立就,可惜屢困公車,因赴大挑卒於京華,士論惜之。

這裡的大挑,清 乾隆 以後定製,三科以上會試不中的舉人,挑取其中一等的以知縣用,二等的以教職用。六年舉行一次,意在使舉人出身的有較寬的出路,名為大挑。挑選的標準多重形貌,相傳有“同田貫日氣甲由申”八字訣,合於前四字形貌者為合格。例如長方面型為“同”,方面型為“田”,身體長大為“貫”,身體勻稱為“日”。餘為歪瓜裂棗形貌不佳者空有才華,類似於拔貢難度。

永嘉之子舉人大挑,病死在了京城,李家功名述止於此。

李氏兄弟,尤其是弟弟,明明可以周旋於任所,但為了清白毅然辭職,不苟同於當時,放之今日亦是難得,讀罷千家史,唯有諂媚難,這就是所謂的的氣節,安州官宦大多如此,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為官一任”上報君王下撫黎民”,縱觀其他數家的官宦政績也一樣,都沒有出過貪腐之官。

往期文章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