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清朝科舉考試為什麼會被叫做科舉?清朝科舉考試有哪些弊端呢?

談及清代的科舉,自然是從明朝說起,明太祖朱元璋剛登基那會,曾下令:“中外文臣皆由科舉而進,非科舉者勿得與官。”但沒多久之後,朱元璋又覺得所取舉人進士沒有實才,因此科舉考試曾暫停了十年之久,再恢復時明朝就公佈了《科舉成式》,而清朝基本是照搬明朝的模式。

清朝科舉考試為什麼會被叫做科舉?清朝科舉考試有哪些弊端呢?

明清兩朝的科舉分童試、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五級,考取院試即秀才,便可免役稅,見到官員不必跪拜,但通常考到秀才還不夠讓旁人看得起,只有考取舉人後,讀書人便有了做官的資格,地位就遠高於之前了,不過全國錄取總額為1000人至1300人。

清朝科舉考試為什麼會被叫做科舉?清朝科舉考試有哪些弊端呢?

最後一場的殿試,試題由內閣大臣預擬數種,臨時呈皇帝圈定,一甲分狀元、榜眼和探花,他們一般授予翰林院編修等清要之職。值得一提的是,就算是皇帝,也會先看到考生的相貌,不管唐宋,還是明清,都出現過因為長相“不合格”,而被踢出一甲的情況。

清朝科舉考試為什麼會被叫做科舉?清朝科舉考試有哪些弊端呢?

乾隆年間,“江西才子”劉鳳誥其貌不揚,還是個獨眼,但才華橫溢,一路過關斬將考到了殿試,乾隆帝在見考生之前,聽殿試讀卷官讀過試卷,若是才學驚人,便傳進來面試。

在未見劉鳳誥真面目之前,乾隆帝對這名學子還是非常賞識的,但兩人打了照面後,乾隆帝就為難了,劉鳳誥的長相實在太不出挑了,不過乾隆帝也好面子,不願意被其他人議論他以貌取人,因此出對聯刁難。

清朝科舉考試為什麼會被叫做科舉?清朝科舉考試有哪些弊端呢?

乾隆帝出的上聯便是:“獨眼不登龍虎榜。”這上聯是出給劉鳳誥聽的,乾隆帝也說得很直白,絲毫沒掩飾自己的以貌取人;劉鳳誥倒也不惱,沒有成為了第二個鍾馗,而是對出了下聯:“半月依舊照乾坤。”

乾隆一聽,劉鳳誥的口氣不小,人不可貌相,於是乾隆又出了一聯:“東啟明,西長庚,南箕北斗,誰是摘星漢?”然後劉鳳誥又不急不慢的對出下聯:“春牡丹,夏芍藥,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

清朝科舉考試為什麼會被叫做科舉?清朝科舉考試有哪些弊端呢?

乾隆帝拍案叫絕,覺得劉鳳誥是個人才,因此倒也願意成人之美,於是就把劉鳳誥封為了探花,劉鳳誥從而進入了翰林院編修,而做官也是要考試的,分京察、大計、軍政。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京察大考,劉鳳誥又考了個第二名,因此破格授為侍讀學士。劉鳳誥確實有學識,乾隆帝去世後,嘉慶帝掌握實權,依然很賞識劉鳳誥。

1807年,《乾隆皇帝實錄》告成,劉鳳誥賞加太子少保銜,所以當時的人都叫劉鳳誥宮保劉金門,不過第二年劉鳳誥就被捲入了行賄案,雖然劉鳳誥並未接受行賄,但確實幫著學務官員的兒子作了弊。

清朝科舉考試為什麼會被叫做科舉?清朝科舉考試有哪些弊端呢?

後來事情敗露,劉鳳誥願拿出十萬兩,就希望管庫的庫丁將自己改的罪證銷燬,但對方並未同意,於是劉鳳誥就被流放到了黑龍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