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為何說古代的鄉飲酒禮是維護長幼有序的手段?

引言

中國是禮儀之邦,君王想要治理好國家,想讓百姓信服朝廷,沒有什麼辦法比用禮儀更為有效的手段。再者古代君王都比較重視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本身就遵從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的觀念,因此歷朝歷代的君王都遵從以禮治國的信念。鄉飲酒禮在史上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周朝時期就已經出現。

為何說古代的鄉飲酒禮是維護長幼有序的手段?

鄉飲酒禮

該禮儀主要以敬老為中心,透過這種方法加強古人的等級觀念,從而突出長幼有序的社會秩序。到了秦朝時期,因為秦始皇脾氣暴虐,不再尊崇儒家思想治國,因此也導致了鄉飲酒禮無法順利的進行下去。到了漢朝之後,君王注重以孝治天下,所以鄉飲酒禮再次得到了發展。而明朝時期的鄉飲酒禮,在人群方面有了更為明確的劃分,按照地區不同,禮儀的規模也不一樣。

為何說古代的鄉飲酒禮是維護長幼有序的手段?

長幼有序的理念

一、古代鄉飲酒禮的起源以及發展

原始社會,百姓們聚集而居,以敬老為中心,社會上下實行長幼有序以及尊卑有別的嚴格理念。漢朝末年,因社會上下一片大亂,該禮儀在漢朝無法得以實行下去,一直到了東漢時期,該制度才慢慢得到興盛。東漢時期的鄉飲酒禮主要基於朝廷養老的基礎上,歷代君王透過這種手段教化百姓,灌輸百姓長幼有序的生活觀念。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君王特別重視該禮儀,所以鄉飲酒禮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佔據了比較重要的地位。唐朝時期的鄉飲酒禮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請當地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來敬老,藉此機會教化百姓,扭轉在百姓中存在的不良風氣。

為何說古代的鄉飲酒禮是維護長幼有序的手段?

鄉飲酒禮教化百姓

另外一種,唐朝已經有了科舉制度,唐朝學子們進京趕考之前,所在當地的官員會特地設定宴席為他們踐行,目的是讓學子考取好成績。五代十國社會秩序特別混亂,民間百姓連生存都無法保證,更不要說是遵從禮儀制度了,因此該禮儀在五代十國難以實行。到了宋朝剛建立的時候,因為經濟比較蕭條,任何禮儀制度都無法實行。到了南宋時期,經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鄉飲酒禮慢慢得到了發展,傳播力度也比北宋時期更廣。

《全宋詩》:里人重斯集,彷彿鄉飲意,敘坐既有倫,交勉言亦至,老成示典刑,少壯修容止

為何說古代的鄉飲酒禮是維護長幼有序的手段?

宋朝鄉飲酒禮

二、明朝鄉飲酒禮的嚴格

鄉飲酒禮作為教化手段,管理制度尤為嚴格,朝廷透過這種方法實行對地方的教育。禮儀開始之前就要做好各方面的措施,尤其是舉辦禮儀的官員,一定要全程把控好程式,這樣不僅可以體現出禮儀的重要,同時也能體現出對於賓客的尊重性。只有在不斷練習的過程中,才能預防錯誤的出現,鄉飲酒禮發展到明朝時已經初具規模,在被宴請的賓客上也有了明確的標準,從品德,年齡甚至是才能上,都有了更為詳細的劃分,而且根據所在區域的不同,禮儀的規模也不一樣。明朝時期,如果有人能被邀請到鄉飲酒禮中,說明他們不僅德高望重,同時也有著良好的品行。

為何說古代的鄉飲酒禮是維護長幼有序的手段?

被邀請到鄉飲酒禮中的人

邀請也有嚴格的步驟,首先要對被邀請人進行各方面的考核,由儒學官員評定,然後把名單交於官員稽核,稽核完成之後再發邀請函。隨著時代在不斷髮展,禮儀的規模也越來越大,為了保證鄉飲酒禮制度的完善,地方上採取了連帶責任制度。對於一些魚目混珠的人,一定要進行嚴格審查,前往的賓客中如果有條件不符合的人選,不僅他們本身要受到懲罰,就連推薦人以及地方官員都要承擔這種責任,情節嚴重更會丟掉官位。可見大明朝廷對鄉飲酒禮尤為重視,被邀請到的嘉賓也絕不能是泛泛之輩。

為何說古代的鄉飲酒禮是維護長幼有序的手段?

參加鄉飲酒禮的人

總結

鄉飲酒禮最早出現在西周,它最早出現的目的只是朝廷為了宣揚尊老愛幼的理念,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該禮儀的內涵也得到了豐富,起到了更為有效的教化作用。明朝時期,明太祖尤為重視禮儀建設,受元朝影響,民間風俗敗壞情況特別多。

因此明朝建立之後,社會上下都需要建立一套嚴格的禮儀制度來維護政局穩定,朝廷不僅在鄉飲酒禮的內容上有了更為嚴格的規定,其次對於禮儀規範以及流程都在進行不斷的完善。不僅吸取了前朝尊卑有別的觀念,還推出了普法教育,充分體現出了鄉飲酒禮在古代社會的教化,對改善民俗,對社會秩序起到了尤為關鍵的作用。

參考文獻:

《全宋詩》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