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明朝末年,皇族人數超過百萬人,為何無人挺身而出?

公元1644年,隨著闖王李自成進入北京城,崇禎皇帝吊死煤山。

龐大的明王朝,在經過了276年的風水雨打後,終於落下了帷幕。

明朝末年,皇族人數超過百萬人,為何無人挺身而出?

相比於其他王朝,明王朝的滅亡時,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

皇族宗室人口極多!

據相關資料顯示:

明朝後期萬曆年間,朱姓皇族的數量,總數達到了將近四十萬之多。

如果再算上家眷的話,說皇族數量達到百萬,也是絲毫不誇張的。但是,在明朝滅亡的過程中,這些朱姓皇族,卻沒有出現任何一個出彩的人物。

明朝末年,皇族人數超過百萬人,為何無人挺身而出?

歷史上其他的末代王朝當中,西漢末年出了劉秀,東漢末年出了劉備,西晉再怎麼窩囊好歹出了個司馬睿,北宋再怎麼恥辱好歹出了個趙構。

那麼,到了明朝末年,

為何朱姓皇族裡面,就沒能出現一個稍微出彩一點的人物,幫明朝再演國祚呢?

1。明朝的宗藩制度

要問明朝末年,為什麼沒能出現一兩個力挽狂瀾的朱姓子孫?這個責任,還真不能埋怨這些後世子孫如何

不肖

。最主要的責任,得怪明朝的老祖宗朱元璋。

明朝末年,皇族人數超過百萬人,為何無人挺身而出?

眾所周知,朱元璋在做皇帝之前,曾經做過和尚,做過乞丐。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

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後,總是害怕自己的子孫後代都餓著

。同時,老朱同志也擔心自家後輩,未來血緣關係漸漸淡化之後,一個個手握重拳,容易禍起蕭牆。

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老朱在做了皇帝以後,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宗藩制度。

除了限制藩王的權力外,對於普通的宗室,也是本著花錢養閒人的原則,對其進行供養。

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明確規定:

六世孫以下,世授奉國中尉,定米兩百石。

兩百石米是個什麼概念呢?按

當時的產量折算,大致相當於120畝地的耕種所得。

如果趕上災年,土地產量降低的話,還會更多。

對於一個龐大帝國來說,區區120畝地的收穫,當然不是什麼大問題。

老朱大概也算過這筆賬,覺得這筆俸祿,足以讓子孫後代衣食無憂,又不至於給國家添太大負擔。

明朝末年,皇族人數超過百萬人,為何無人挺身而出?

但是老朱大概忘了,

人一旦衣食無憂之後,生孩子的能力是很恐怖的!

在明朝最初的一百年裡,這份宗藩政策,被很好的執行貫徹下去。因為人少,對於國家財政的負擔也不大。但是到了明朝中後期,隨著宗室人數呈幾何級上升,這個負擔就開始變得異常龐大了!

以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為例,全國的稅糧總收入為2285萬石,而宗室歲祿開支,就達853萬石,佔全國稅糧總收入的37%!

更要命的是,因為

老朱當初怕皇族宗室同室操戈,嚴令後世子孫,不得從事生產和商賈,只能留在家裡生孩子

。這本來也是出於好心。但是到了明朝末年,卻出現了朝廷財政短缺,養不起如此規模龐大的宗室,地方上又嚴格貫徹老朱的指示,導致很多底層宗室,最後甚至直接餓死的慘劇。

2。明朝末年的宗室,實在沒什麼本事

正是因為這種特殊的宗藩制度,導致明朝末年,絕大多數宗室,除了生孩子和享樂之外,根本沒有任何別的技能。

明朝末年,皇族人數超過百萬人,為何無人挺身而出?

相比之下,

劉秀當年家裡至少還算個大地主,劉備好好歹還會編個草鞋。

自身沒有什麼特殊的本領,而且是祖祖輩輩一直都是這樣。這就使得明朝末年的很多宗室,就算想要挺身救國,也是一樣有心無力。

更可樂的是,寥寥幾個被推出來的,也只能淪為笑柄。

比如

南明的弘光帝、隆武帝、永曆帝,要麼昏聵不堪,要麼志大才疏

。反正是沒有任何一個,能夠成為真正的中流砥柱。

明朝末年,皇族人數超過百萬人,為何無人挺身而出?

客觀來說,

清軍入關打下北京後,明朝在南方的根基,依然非常牢固

。南明弘光帝即位的時候,處境也要比南宋趙構登基的時候,好上太多。但問題是,弘光帝始一登基,便開始荒淫無度,徹底斷絕了明朝的希望。

3。歷朝末代宗室,大多如此

其實,

不單單是明朝末年,宗室皇族如此。歷史上其他朝代,大機率也都是如此。

比如,滿清後期的八旗子弟,除了在各種玩樂上是一把好手之外,其他方面同樣一塌糊塗。元朝末年,成吉思汗的子孫們,除了相互低水平內鬥之外,同樣拿不出什麼真本事來。

明朝末年,皇族人數超過百萬人,為何無人挺身而出?

歸根結底,其實就是這些宗室皇族,在骨子裡已經被常年的安逸給腐蝕透了。

反觀歷史上,那些成功幫國家延長國祚的中興之主,大多早年有著非同尋常的磨練經歷。正是這些磨礪,才逐漸打磨出真正的才能。

這也啟示我們今人:

對孩子好是可以的,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物質生活環境,也是可以的。但要想指望自己這一代的努力奮鬥,讓子孫後代永遠衣食無憂,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絕對優渥的生活,只能養出米蟲!如果自家後輩不學好,走上敗家的道路,再多的家產,敗光也就是遲早的事情。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