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曹操為什麼不稱帝,是內有隱情,還是逼不得已?

老規矩,先上答案:曹操想不想稱帝,只是他的選擇而已,他擁有選擇。

東漢末年,大族們很喜歡點評,一旦被名士點評的好,就很容易出名。早年的曹操也很喜歡這個,但是大家點評的時候都很看重資歷和家族,說白了,在東漢那個年代,世界的資源基本上都掌握在士族名族手裡,普通人,尤其是是身位低的人很難出頭。曹操身為宦官之後,當然不是這些人能看的上,為了能得到點評,曹操不惜用威脅的手段獲得了許劭的點評:亂世之梟雄,治世之能臣。

也就是說,曹操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起碼在早年就被人給看出來。結合後面的成就來看,曹操確實是亂世的梟雄,那麼,他為什麼不稱帝呢?

曹操為什麼不稱帝,是內有隱情,還是逼不得已?

我認為是可以的,他是擁有選擇條件和不想選擇的理由

曹操擁有可以選擇的條件

看完《三國演義》的人,其實相對來說都會比較偏向於蜀國,很多人也會很感嘆,為什麼曹操那麼奸詐,劉備那麼正義,而且劉備旗下那麼多虎將和謀臣,最後也失敗了。

其實這個不能怪劉備,因為這個真的是大勢。就像赤壁之戰一樣,曹操抓住劉備和孫權,直接就殺了,但是劉備和孫權,任何一方抓住了曹操,都不敢殺,為何,他們的能力太弱小,一旦曹操死了,北方各群雄必定再起,曹氏勢力的反撲會直接引火上身,可見,曹操的勢力是有多大。

古代的國家是命數一說的,比如說王莽篡漢,天下人本身還是心向大漢,那麼劉秀的起義就很有優勢。但是到了東漢末年,民心對於性劉還是曹,已經沒那麼堅決,大漢四百年基業已經被劉邦的後代揮霍一空。這也就是為什麼劉備即使佔據了很多人的人心也未必能成功的原因,因為諸侯不同意,他們也想稱王稱帝,對於大漢的忠誠已經不再是枷鎖。

曹操為什麼不稱帝,是內有隱情,還是逼不得已?

曹操具備選擇的條件,因為她從眾多諸侯當中脫穎而出,殺敗了很多人,統一了北方,天子在他的手裡玩弄,可以說天下一半已經姓了曹家。曹操可以稱王也可以稱霸,當然也有能力扶持漢帝,假如他真的一心一意扶持漢帝,那麼東吳和蜀國就是謀逆,人心不軌,失敗就是必然的。曹操的實力具備選擇各個角色的能力。

不想選擇的理由

準確的說,曹操雖然擁有選擇稱帝的條件,總的來說,理由有三

1

、我們知道,在科舉沒有盛行的年代,全國升遷資源和財富資源基本上被士族和門閥所壟斷,寒門想要躍龍門那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假如說一個人要想稱王稱霸,那麼首先就要得到士族和門閥的支援,就像當初

18

路諸侯進攻董卓一樣,大家統一選舉袁紹作為大統帥,就是因為袁紹家族是

四世三公

。曹操的成長也是一樣,雖然他自己是宦官之後,但是在手下謀臣的建議和扶持下,也是儘可能的結交各路計程車族和門閥,雖然他們最後有的被曹操殺害了,比如孔融等。如果曹操明目張膽的稱帝,世代享受漢朝皇恩計程車族和門閥就不會同意。不同意的結果就是曹操很可能就會功敗垂成。士族和門閥們也知道曹操不喜歡他們。

2

、幫助曹操打天下的臣下還有很多還是向著漢朝的。

比如陪伴了曹操多年的荀彧,他就一直反對曹操稱帝,最後還公然和曹操對著幹。曹操雖然狼子野心,但是也知道,如果沒有荀彧就沒有成功的他,況且在曹魏集團內部,心裡還向著漢朝的不在少數,他一旦做的過火,難免引火上身。

曹操為什麼不稱帝,是內有隱情,還是逼不得已?

3

、對於曹操來說,他已經是魏王了,天子在自己手裡玩著,北方統一了,自己不是皇帝勝似皇帝,再進一步也沒有多大的必要,而且還要顧及很多人,很多事情要處理。

曹操看不起士族和門閥,就像士族們看不起曹操是宦官之後一樣。假如利益得當,曹操也是可以和他們講和的。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曹丕稱帝后,做的事情之一就採用了陳群的

九品中正制

。這個制度極大的保障了士族和門閥的利益,所以稱帝和他們之間的矛盾就緩和了很多。

總的來說,曹操不是不可以稱帝,也不是沒有條件稱帝,也不是他不想,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不願意妥協也沒必要,同時也不想寒了扶持自己多年的老臣們,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