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為何春秋姬姓國佔盡優勢,到戰國卻所剩不多?

“姬”為我國最古老的姓之一。《說文》:“姬,黃帝居姬,以水為姓。”在周朝,姬姓是周朝天子的姓。

其實,三代之前,姓氏分而為二:姓所以別婚姻,區別家族;氏是統于姓族之下,二者有主體與分支的關係。

周武王姬發大封諸侯時,分封的吳國、魯國、燕國、衛國、晉國、鄭國、曹國、蔡國等五十三個諸侯國國君也都是姬姓。

為何春秋姬姓國佔盡優勢,到戰國卻所剩不多?

《左傳》曰:“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裔也。又曰:虞、虢、焦、滑、霍、楊、韓、魏,皆姬姓。”

這些姬姓國分別如下:

周太王系:太伯吳國、仲雍虞國

季歷系:虢仲西虢國、虢叔東虢國、姬耀岑國

周文王系:管叔鮮管國、周公旦周國、蔡叔度蔡國、郕叔武郕國、霍叔處霍國、衛康叔衛國、毛叔鄭毛國、聃季載聃國、郜子郜國、雍子雍國、曹叔振鐸曹國、錯叔繡滕國、畢公高畢國、原公原國、酆侯酆國、郇侯郇國、叔穎賴國、羽達息國(鄎國)

周武王系:邘叔邘國、唐叔虞唐國(晉國)、應侯應國、韓侯韓國、邗叔邗國

周公旦系:伯禽魯國、君陳周國、凡伯凡國、蔣伯齡蔣國、邢靖淵姬苴邢國、茅侯茅國、滑伯滑國、胙國、祭國

召公奭系:燕侯克燕國(戰國燕國)、召幽伯召國

畢公高系:西周魏國、楷伯楷國、畢仲畢國、季孫潘國、魏國、韓國

唐叔虞系:晉國、公明賈國

其他系:黃帝后裔禺陽祝國、周成王之子單公單國、芮公芮國、周厲王子友鄭國、周宣王子長父楊國、周宣王次子志宏詹國、周平王幼子精英樅國、周惠王子叔帶甘國、周僖王子虎王叔國、周頃王子王季子劉國、周貞定王子揭西周國、西周威公少子根東周國、中山國、隨國、耿國、焦國、榮國、甘國、樊國、鞏國、密國、胡國、共國、沈國、道國、北虢國、郄國、厲國、貝國、盛國、項國、頓國、彤國、岑國、巴子國、養國、汝州國、鼓國、南虢國、隙國、驪戎、翟國

漢代:衛公國、衛滿朝鮮

為何春秋姬姓國佔盡優勢,到戰國卻所剩不多?

可見,當時姓姬的人非常多,可謂名副其實的“萬姓之祖”。

不過,“春秋五霸”當中,只有晉和吳是姬姓。到了三家分晉,韓和魏仍然是姬姓,也就是說戰國七雄裡有三個姬姓,反而要比春秋時期多了一個,怎麼說姬姓國到戰國卻所剩不多呢?

周朝滅亡後,王室後裔改姓周,而姬姓封國封邑滅亡後,王族後代多以被封之地為姓,如出現了吳、魯、魏、胡、楊、蔡、韓、霍、蔣、鄭、毛、衛、閻等姓。

姬姓族人被迫遷徙,較大的遷徙有:

周武王滅商建周初期,周公之子伯禽代其就封魯國,伯禽帶領姬姓族人從陝西西安到山東曲阜建立魯國。

周成王期間,周公、召公分陝而治,周公居東都洛邑(洛陽),部分王室姬姓族人隨遷。

前770年,周平王姬宜臼由鎬京(西安)遷都洛邑,王室成員大多隨之遷徙。

周公之子滑伯所建的滑國滅亡之後,其後裔四散。

前256年,周朝滅亡之後,王室成員變為庶民,四處逃散,散居河南、山西、陝西等地區。

前255年,西周國被秦所滅,遷周文公姬咎於悉狐聚(汝州西北),部分西周國王族隨之遷徙。

前249年,魯國滅亡之後,姬姓族人四散,隱居各地。

為何春秋姬姓國佔盡優勢,到戰國卻所剩不多?

前249年,東周國被秦所滅,遷東周君於陽人聚(汝州西北),部分東周國王族隨之遷徙。

尤其是周滅後,末代天子周赧王姬延被遷為家人,其後代始姓周,極大的分化了姬姓人數。

於是,由姬姓直接演支出的有411個姓,佔《百家姓》總數504姓的82%,由這411個姓衍生出來的姓氏更是數不勝數。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