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皇帝為前線士兵送去棉衣,司馬懿為何捂住不發?11年後才懂他深意

由於諸葛亮的存在,司馬懿在很多人心中,都是一種類似於“ 丑角”的存在,用盡各種方法,依然會被諸葛亮給壓制得死死的,完全沒有半分亮眼的表現,甚至於哪怕諸葛亮去世以後,一看到諸葛亮的雕像,都會被嚇得連忙倒退好幾里路,完全沒有半點名將的風采。

皇帝為前線士兵送去棉衣,司馬懿為何捂住不發?11年後才懂他深意

然而司馬懿確實是三國時期,當之無愧的絕世名將,看他能夠讓諸葛亮那樣的對手無法北伐成功,就可以知道他在軍事方面有多厲害了。事實上,只要對手不是諸葛亮,司馬懿的表現都非常亮眼。

皇帝為前線士兵送去棉衣,司馬懿為何捂住不發?11年後才懂他深意

公元237年,世代鎮守遼東的公孫淵決定造反,遼東地區由於地理位置相對偏遠,在中原地區打得水深火熱的時候,遼東反而取得了很好的發展。這讓作為遼東太守的公孫淵產生了自己很厲害的錯覺,於是他信心百倍地造反了,不願意再當曹魏的遼東太守,而是自立為燕王。

為了防備曹魏方面可能的打擊。公孫淵做了三手準備,一方面是給附近的遊牧民族許以厚利,讓他們去侵擾曹魏邊境;一方面是大搞外交關係,對東吳稱臣,拜東吳為名義上的大哥,希望可以得到東吳保護。

皇帝為前線士兵送去棉衣,司馬懿為何捂住不發?11年後才懂他深意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自己軍事方面的準備,公孫淵認為遼東地處偏遠,氣候苦寒,魏軍哪怕是過來打自己,也不可能派出太多計程車兵,並且不會堅持太長時間,否則他們的後勤就會跟不上;同時自己麾下還有卑衍、楊祚這樣的猛將,有著數萬的雄兵,有著堅固的城池。

不管從哪個角度去思考,公孫淵都想不到曹魏怎麼能夠打贏自己,事實上他也確實平安無事地度過了237年的除夕。正是由於考慮到攻打遼東,需要面臨種種的不利因素,曹魏明帝直接派出了自己麾下的最強大將,將原本坐鎮蜀漢邊境的司馬懿緊急召回,於238年正月率領四萬大軍前往遼東平叛,而司馬懿大軍到遼東的時候,已經是當年六月。

皇帝為前線士兵送去棉衣,司馬懿為何捂住不發?11年後才懂他深意

公孫淵儘管很膨脹,但是在聽到司馬懿大軍前來的時候,還是迅速採取了行動,命令麾下猛將卑衍、楊祚率領數萬大軍,依仗著遼水天險,建立了堅固的營壘,在那裡阻擊魏軍。

不得不說,公孫淵的這個軍事安排是中規中矩的,只要司馬懿真的在遼水邊上,傻乎乎地跟他硬拼,打消耗戰,那麼最終的結果就只能是徒勞無功。不過司馬懿畢竟不是一般人,他才不會如公孫淵所設想的那樣,在公孫淵所安排的地方開戰,而是想要讓公孫淵的軍隊離開營寨,遠離遼水天險,去到自己所安排好的戰場上開戰。

皇帝為前線士兵送去棉衣,司馬懿為何捂住不發?11年後才懂他深意

《孫子兵法》上說“故善動敵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真正具有軍事才能的人,在與敵軍交戰的時候,能夠讓敵軍按照自己的心意去行動,就好像是轉動木頭石塊那樣簡單,而司馬懿顯然就是這樣的“善動敵者”,他只用了非常簡單的一招,就讓公孫淵的大軍自動走出了堡壘。

那就是率領大軍直撲公孫淵的老巢:襄平,這是非常典型的圍魏救趙,但公孫淵哪怕知道這是司馬懿的計策,只要自己一出去,就必然會被曹魏大軍伏擊,但是他已經沒有選擇。

皇帝為前線士兵送去棉衣,司馬懿為何捂住不發?11年後才懂他深意

被迫出擊的公孫淵不得已與司馬懿在正面戰場上拼殺,儘管坐擁主場,但卻失去了他最為依仗的地利因素,三次交鋒,三次潰敗。到八月的時候,公孫淵大勢已去,在突圍中為亂軍所殺,司馬懿繼續率領大軍駐守遼東,處理相應的戰後安撫事宜。

看過唐朝詩人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胡天八月即飛雪”,在那一些偏遠苦寒之地,八月份就已經非常寒冷。司馬懿麾下的將士們,紛紛向司馬懿要求領取棉衣,這些棉衣是由皇帝特意給前線士兵們送去的,然而司馬懿卻捂住了不發,理由是“襦者官物,人臣無私施也”。

皇帝為前線士兵送去棉衣,司馬懿為何捂住不發?11年後才懂他深意

意思就是說那些棉衣是朝廷的,不能夠由臣子私自分發,以此來給自己收買人心,於是就一直都沒有將皇帝送來的棉衣發下去,這看上去有點不可思議,當時也確實有很多人不理解,司馬懿也因此遭到了很多的謾罵,但他依然堅定自己的意見,而人們要真正懂得他的深意,那還需要等到11年後。

景初三年(239年),70歲高齡的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之變”,成功篡取了曹魏政權,架空了曹魏皇室,成為西晉政權的奠基人。而他之所以能夠順利發動高平陵之變,主要原因就是他是魏明帝所指定的託孤重臣,在魏明帝去世以後,他已經擁有很高的權力。

皇帝為前線士兵送去棉衣,司馬懿為何捂住不發?11年後才懂他深意

那麼這與司馬懿在遼東之戰時,不給士兵們發棉衣又有什麼關係呢?其實這才是關鍵所在。正是由於這個事情,魏明帝才認定司馬懿確實是一個值得信任、沒有野心的好臣子,因為如果他有野心的話,那麼一定會想方設法地在軍隊中提升自己的聲望,分發棉衣顯然就是提升聲望的一個好方法。

司馬懿之所以寧願忍受謾罵,也不將棉衣分發給將士,那就是表示他不會刻意去提升自己聲望,也就是表明他沒有更高的野心,對於皇位沒有什麼興趣,而魏明帝也正是因此判定司馬懿值得信任,給了他太高的許可權,最終導致了“司馬篡魏”的發生。

參考資料:《三國志》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