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一場胡人發動的叛亂,影響帝國近兩百年,直至帝國滅亡都未能真正平息

在我國曆史上,唐朝毫無疑問是我國古代的盛世之一。

而就在唐王朝的盛世達到巔峰時,一場由少數民族發動的叛亂讓帝國的形勢急轉直下,直至帝國滅亡都未能真正平定,這場叛亂就是有名的“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爆發於河北,隨即蔓延至整個北方地區,頂峰時期攻破了唐帝國的首都長安。一般來講,安史之亂以755年安祿山、史思明之亂為開始,763年史朝義自殺而結束,然而實質上這八年時間裡,唐帝國的軍隊並未取得較大優勢,這場內亂也從未真正停息。

安史之亂的背景

一場胡人發動的叛亂,影響帝國近兩百年,直至帝國滅亡都未能真正平息

唐玄宗時期的唐朝

安史之亂的起因可以說從太宗、高宗時代就已經埋下了伏筆,太宗、高宗時代的唐帝國對外迅速擴張,疆域隨即增大。隨著疆域的增加,為了更好的管理邊疆事務,加強中央對邊疆的控制,唐玄宗在開元年間設立了九大節度使與一個經略使。

節度使剛開始只是掌管該轄區的軍事,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轄區的財政、行政等大權也都集中在了節度使手中。

“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財賦”。節度使因而雄踞一方,尾大不掉,成為唐皇室隱憂。——《新唐書志第四十兵》

當地方有了掌握該地區一切大權時,叛亂就不可避免了,如漢朝之七國之亂、晉朝之八王之亂。

叛軍的組成成分

一場胡人發動的叛亂,影響帝國近兩百年,直至帝國滅亡都未能真正平息

安祿山劇照

在唐朝對外擴張途中,大量的少數民族,如突厥、高句麗等紛紛被內遷至河北地區,安祿山與史思明也在這一段時間進入了河北。安祿山剛開始並無什麼名氣,但唐玄宗聽信李林甫“胡人忠勇無異心,淳樸單純”的鬼話,加之安祿山此人確實有一定才能,於是以安祿山為首的少數民族將領迅速崛起。公元750年,安祿山兼任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河北三鎮),就這樣整個河北地區成為了安祿山的私人領地。

十四載五月,祿山遣副將何千年奏表陳事,請以蕃將三十二人以代漢將。——《安祿山事蹟》卷中

安祿山本身就是胡人,因此他的軍隊也就相應地包含著大量的胡人,將領也幾乎都是胡人。

“安”“史”之亂的結束

安祿山的軍隊大多是藩將藩兵,藩將藩兵具有極大的獨立性,在安祿山生前,尚能節制好手下各個藩將,然而安史之亂爆發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安祿山就被其子安慶緒所殺。

一場胡人發動的叛亂,影響帝國近兩百年,直至帝國滅亡都未能真正平息

史思明劇照

安慶緒才幹不足,並不能很好的節制所有的藩將。這些藩將時而投靠唐朝,時而再次響應安慶緒繼續叛亂(史思明在安祿山死後,先投唐,後又復叛),這就是藩將自身的獨立性帶來的問題。

公元759年,史思明殺掉了安慶緒,自稱“大燕皇帝”。

為了解決藩將本身帶來的獨立性,史思明決心放棄之前的藩將各自領導軍隊的鬆散制度,轉而採用唐王朝的制度,想把權力集中起來。

然而命運給史思明開了個玩笑,他與安祿山一樣,被自己的兒子背刺而死,他的制度因此迅速淹沒,沒有了聲音。

史朝義殺了史思明接管叛軍集團,然而史朝義對比前面三任更是不堪,在他統治的兩年間下轄的恆陽節度使張忠志、范陽節度使李懷仙與留守莫州的田承嗣先後歸降唐朝。這三人的投降,標誌著叛軍集團已然全部歸唐,史朝義走投無路,最後為李懷仙所殺。

至此,以安祿山和史思明為首發動的叛亂結束了。

河北三鎮(河朔三鎮)

安史之亂後,已經戰了八年的大唐王朝早已千瘡百孔,隨著叛軍集團的投降,唐王朝只希望投降的叛軍集團不再復叛。因此,投降的叛軍集團首領個個都得到了賞賜:

張志忠被賜名為“李寶臣”,封成德節度使;田承嗣封為魏博節度使;李懷仙擔任幽州節度使。

一場胡人發動的叛亂,影響帝國近兩百年,直至帝國滅亡都未能真正平息

河北三鎮

這三位節度使,就是歷史上的“河北三鎮”。河北三鎮標誌著“安”“史”之亂的正式結束,也代表著以這三人為首的安史叛軍集團繼續留存下來。

河北三鎮自存在開始就帶有著極大的獨立性,僅在唐憲宗時期有過短暫歸附。河北三鎮的節度使都是自行委任,據記載,河朔三鎮共有節度使57人,其中朝廷委任的節度使只有不到4人(後面又爆發了“四鎮之亂”)。

三鎮割據一百多年,魏博節度使亡於公元910年、幽州節度使亡於913年、成德節度使亡於921年。三鎮覆滅時唐王朝早已滅亡,因此直至唐朝滅亡,都沒有真正的平定安史之亂。

結語

安史之亂帶來了一系列的影響,不能只看叛亂的八年間對唐王朝的影響,還要看其後的影響。安史之亂後,安史集團被封為三鎮節度使,有了這個開頭,唐王朝的地方上自此以後出現大量藩鎮,不聽唐朝皇室宣調,加之吐蕃、回鶻等少數民族趁火打劫,唐朝因此由盛轉衰,不復昔日榮光。

所以,一般認為的安史之亂的結束並不是真正意義上安史之亂的結束。安祿山、史思明為首的安史集團投降後以河北三鎮的形式繼續留存下來,掌控著河北地區,獨立於唐王朝之外,直至唐朝滅亡(河北三鎮獨立於中原王朝一百多年,期間大量少數民族進入該地,致使胡化嚴重,為後晉時期石敬瑭割據幽雲十六州埋下了伏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