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為了給同治皇帝掙嗣,此人以死諫慈禧太后,慈禧的做法讓人心寒

從滿清入關開始,到皇太極稱帝建立大清,再到最後溥儀退位清朝滅亡,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終於結束了。大家都知道清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力絲毫不遜色於任何一個王朝,可以說清朝最輝煌的時期比唐朝漢朝都更加耀眼。物極必衰,可能是前面幾位皇帝都太能幹了,以至於最後末代的皇帝,一個比一個落魄。

不知道為什麼從咸豐帝之後,清朝好像再也沒有一個能當家的皇帝了。可能也是時局所迫,大致就是這個時期,國內太平天國運動轟轟烈烈,國際上又是列強對中國虎視眈眈,時局艱難,朝中又有慈禧作祟,也怪不得清朝國力江河日下。

為了給同治皇帝掙嗣,此人以死諫慈禧太后,慈禧的做法讓人心寒

雖然說咸豐帝后宮佳麗三千,可是他的卻是十分單薄。當他死的時候,膝下就只剩下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了,大兒子愛新覺羅·載淳是嫡長子,次子閔郡王是一個貴妃的兒子。古代都講究嫡長子繼承製,所以在咸豐帝死後載淳理所應當的成為了繼承人,成了後來的同治帝。

不過同治帝也是個不幸的人,五歲登基時因為當時他沒有主政能力,慈禧和慈安便開始了垂簾聽政政策。直到同治帝十七歲的時候政權才算基本回到了同治帝手裡,可是不幸的是十九歲的時候同治帝便去世了。同治帝死後,他膝下無一子嗣,於是慈禧便選了恭親王的兒子載湉繼承皇位。

其實就算同治帝,膝下無子。按照清朝禮法,如果慈禧想要再選一個繼承人,她也應該是在“溥”字輩兒裡選一個繼承人,而不是選擇恭親王的兒子。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吳可讀認為,慈禧選擇繼承人的方法有悖皇族規矩,於是就寫了一封諫書,勸說慈禧太后。希望她能夠明文規定,如果以後光緒帝有了兒子,就必須讓光緒帝的兒子入同治帝一脈。

為了給同治皇帝掙嗣,此人以死諫慈禧太后,慈禧的做法讓人心寒

簡單點說就是如果以後光緒帝有了一個兒子,那麼他的兒子應該說是同治帝的兒子。可以說光緒帝就是暫代王位,替同治帝生下一個繼承人。這樣一份諫書無疑是在挑戰慈禧的權威。因為自從同治帝登基之後,就是慈禧跟慈安兩後垂簾聽政,朝政大權幾乎都掌握在兩個太后手裡,吳可讀敢直言上書這樣的文字,可真的是把命都豁出去了。

他也知道以慈禧的性格,如果她看到了這個諫書就一定會生氣,會殺了自己。於是吳可讀乾脆自殺,然後留下遺言告訴告訴身邊的人自己的諫書放在哪裡,希望他們把這個諫書呈給慈禧太后。不得不說,吳可讀這招真是絕了。在清朝統治範圍內一天下來總有不少事情發生,一天下來又要有大量奏摺上報給皇上,因此皇上不可能每個人的都看,他們都會讓下面的官員先進行篩查,一些沒有用的,或者說是冒犯天子的奏摺大都會被扣下來。

在一定程度上說吳可讀就是在用自己的死逼慈禧讓步,他死後留下一封諫書,還宣告一定要把它呈給慈禧太后,這審查的人感覺這件事可能事關重大,於是未加審查就直接把它呈給了慈禧太后。慈禧太后看完之後,雖然表面上還是不動聲色,但實際上內心已經是火冒三丈了。她把這個諫書隨手丟給了身旁的人。大臣們一看,不禁感嘆這人真狠,大臣們也不敢評論,畢竟,惹慈禧太后不高興了可是要砍頭的。

為了給同治皇帝掙嗣,此人以死諫慈禧太后,慈禧的做法讓人心寒

大氣,慈禧仔細看大臣們都不接話,於是就趕緊說說,:“這件事就讓皇帝決定吧,退朝吧”。要知道當時光緒帝登基的時候才4歲。所以說慈禧這時候就是一種託詞,她希望把這件事壓下來,然後不了了之,到後來這件事果真也就這樣草草結尾了。

慈禧這樣的做法也是含了多少忠臣的心。自古忠臣武死戰,文死諫。吳可讀拼上了自己的性命,希望藉此給慈禧一個警鐘,可是結果卻是這麼令人寒心。其實細細的思考下來我們似乎也能猜到一些慈禧的心思,她到底為什麼為咸豐帝立子嗣,而不為同治帝立嗣子?

咸豐帝還在世的時候,慈禧便是他的寵妃。有時候咸豐帝懶散,不想要批奏摺的時候他也會讓慈禧幫他批的一些奏摺。大概也就是從這個時候慈禧對權力逐漸有了掌控的慾望。到後來,咸豐帝死後,同治帝繼位,皇帝年幼,不管是在前朝還是後宮,慈禧更是一人獨大。她習慣了王權給他帶來的便利,帶來的威風。於是她就想找一個自己能夠掌控的人,這也就是為什麼載湉會成為繼承人的原因了。因為載湉年幼沒有主政本領,到時候肯定還是慈禧垂簾聽政掌管大權。

為了給同治皇帝掙嗣,此人以死諫慈禧太后,慈禧的做法讓人心寒

而且長期位於高位的慈禧,難以忍受吳可讀以這樣的方式挑戰他的權威。可以說慈禧是吃軟不吃硬的人,如果當時吳可讀能夠跟慈禧好好商量商量,可能最後的結果也不會落得一個白死的下場。其次,慈禧為咸豐帝立子嗣,也是應為當時她羽翼未豐,而且載淳又是她親生兒子,所以她借咸豐帝培養自己的勢力。而咸豐帝死後,她已經是孤家寡人了,只要她餘生榮華富貴,誰做皇帝她也就沒有那麼在意了。

其實以當時清朝的環境來說,不論是誰登基稱帝都很難挽救清王朝的命運了。吳可讀的尸諫為同治帝掙嗣也只是利用輿論的力量,讓忠臣們對清王朝寒了心,加速了清王朝亡朝的速度。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