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晉文公稱霸中原前,是如何兼併東周一半領土的?

東周天子周惠王要廢長子立幼兒,被齊桓公破壞了好事。周惠王去世之後,齊桓公統領諸侯聯軍,強行扶持老太子姬鄭即位。

齊桓公兵退之後,東周呈現出一種對峙局面。

黃河將東周一分為二,南岸的是洛陽盆地,北岸是河內郡。周襄王與公子帶,就隔著黃河對峙,南岸是周襄王控制區,北岸屬於公子姬帶。

晉文公稱霸中原前,是如何兼併東周一半領土的?

公子姬帶得周惠王傾力扶持多年,自身能力又不俗,將北岸經營得有聲有色,兵精馬壯,連齊桓公都不敢貿然與之交兵。

齊桓公將東周南岸的兵力和城防,進行過一番細緻的部署,他知道姬帶素來與洛水上游的伊諾之戎有勾結,因此也加強了東周西部的防禦部署。齊桓公認為萬無一失之後,才統領諸侯之兵撤離。

理論上公子姬帶雖然強悍,但是要攻佔南岸的領土,可能性並不大,表面看起來東周的防守固若金湯,周襄王足以自保。

公元前648年,周襄王登基只有三年,這場預料中的叛亂,如期而至。只是不知結果,是否如齊桓公所料。

黃河河面上,漂移著數百艘公子姬帶的戰船,船上旗幟飄揚,將士個個手持兵器,戈矛閃耀。可謂軍容鼎盛,氣勢迫人,令人望而生畏。

大型戰船周邊,無數的小艇穿梭而過,耀武揚威,讓南岸的守軍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以免小艇登陸。

北岸的林木中,更是營寨處處,馬嘶犬狂不絕於耳,大戰的氣氛一觸即發。

南岸的守軍,倒是兢兢業業,每人都把守自己的職責,等待北軍來襲。

晉文公稱霸中原前,是如何兼併東周一半領土的?

圖-當年一匡天下的齊桓公

表面看北軍勢大,但齊桓公生前早有計量,只要南軍穩固防禦,不急不躁,北軍根本無力突破黃河天險,一旦犯險渡河,北軍將面臨半渡而擊的危局。

但是周襄王居然領著數百隨從,棄城而逃,到臨近的鄭國避難。

周襄王的如意算盤是,只要留的自己這個青山在,再等齊桓公的大軍大駕光臨,便可收拾公子姬帶。

東周的大小將領和士兵,見周襄王逃了,哪個還肯奮勇抵抗,紛紛望風披靡,投降公子姬帶。

話說這個公子姬帶,還真是有點本事。幾日之內,原來東周百官來賀,誰也不願再捲入東周的家事。姬帶臨朝,威風凜凜,東周已完全在他的控制之下。

晉文公稱霸中原前,是如何兼併東周一半領土的?

周襄王在鄭國新鄭,向諸侯下詔書,要求勤王。

一時之間,諸侯各自遣使問安,各有饋獻,就是沒有人發兵來勤王。

若說東周,有八軍十萬人的建制,如此強悍的軍力,只有齊、楚、秦、晉四國有能力與之一較高下。可是這四大諸侯,全都因為路途遙遠等原因,沒有來勤王。

於是乎,木已成舟,公子姬帶就當上了天子,周襄王后悔不已。

等到晉文公回國即位,姬帶當天子已經十一年,天下再沒人提什麼扶持周襄王的事情,因為形勢很清楚,姬帶確實比周襄王有能耐,哪個諸侯都不想做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如果說晉國與其他諸侯有什麼區別,最明顯的有兩點,首先晉國與東周大幅接壤,地緣衝突明顯。另一方面,晉文公走南闖北,瞭解天下地緣形勝莫過於他,他對天下山川地理瞭然於心,這些內涵絕不是坐在宮殿裡邊能夠體會出來的。

晉文公派出使臣,秘密找到已經失去天子之位十一年的周襄王,一場談判就此開始。這場談判的焦點,無外乎晉國幫周襄王復國,周襄王用什麼作為回報?

晉文公稱霸中原前,是如何兼併東周一半領土的?

談判最後達成協議,晉文公幫周襄王恢復失國前的疆域,即黃河南岸的洛陽盆地。而周襄王則將北岸姬帶的根據地河內郡,遙封給晉文公,至於最後晉文公能否得到這塊土地,就看他的本事了。

對周襄王來說,這是一次很划算的交易,自己可以恢復以前的領土,而晉國無論是否拿下河內郡,都將給姬帶沉重的打擊。

動兵之前,晉文公邀請岳丈秦穆公一道出兵,請秦軍做個偏師,吸引姬帶的兵力。

秦穆公早有兵臨中原的願望,豈能錯過這個機會,立即整軍待發。

公元前636年,晉文公即位第二年,便起傾國之兵,往東周殺來,另一個方向秦穆公也派兵支援。

晉秦兩個大國同時出兵,東周軍哪能抵擋,公子姬帶放棄洛陽盆地,回到自己的根據地河內郡,料想再不濟也可割據一方。

晉文公稱霸中原前,是如何兼併東周一半領土的?

但是姬帶沒有想到,這回想將他領土佔據的不是周襄王,而是晉文公,豈能同日而語。

最終,姬帶軍還是招架不住晉軍的強大攻勢,姬帶和隗王后皆死於亂軍之中,晉國取得河內郡。

一系列仗打下來,獲益最豐的是晉文公,趙衰也獲封原、陽樊兩座大城,趙氏家族的力量迅速壯大。

周襄王回到久違的東周洛邑,重掌天子大印。但是東周的領土已經悄然縮小了一半,此後幾百年,東周王朝已經不再是歷史的主角。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訂閱微信公號,地圖帝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