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古代戰爭故事】04麻隧之戰和鄢陵之戰

大家好,我是老張。

前面講到晉景公在廁所淹死了,不過他是在半年前病重時就傳位給了兒子晉厲公。晉厲公在位的幾年間發生了兩場大戰。先是發生在晉厲公三年的秦晉麻隧之戰,然後是晉厲公六年的晉楚鄢陵之戰。

秦晉麻隧之戰的導火索恰恰是因為秦晉結盟。前面我們講過在晉文公死後,秦晉之間爆發過崤函之戰,從那以後秦晉之間的關係一直比較冷淡,時不時爆發衝突,而獲勝方大多數時候都是晉國。到了晉景公後期,雙方有了和好的意願,於是在晉厲公元年,雙方約定在令狐結盟,可以看出令狐這個姓也是來自地名。

結盟一般需要雙方國君會面。晉厲公先到,秦桓公卻不想渡過黃河,就在河西的王城不走了。於是秦國派史顆和晉厲公在河東結盟,晉國派郤犫和秦桓公在河西結盟。晉國大臣士燮認為,結盟的地點都是提前約好的,秦國一開始就不守信用,這樣的結盟肯定不可靠。

果然秦桓公剛回國就背棄了盟約。可能他壓根就沒打算結盟,所以才不願意渡河。當然晉國並沒有立刻報復秦國,因為他們忙著跟楚國搞好關係。

邲之戰後的十幾年,晉楚之間雖有衝突卻沒有打大仗,雙方有講和的意圖, 終於在厲公二年,宋國的華元促成了晉楚兩國和好。因為晉楚隔得遠,所以兩國結盟是在宋國完成,由雙方的大臣代表國君進行。

晉國派出的是士燮,楚國派出公子罷 和大夫許偃。雙方約定再不要兵戎相見,遇到災難就互相救濟,遇到敵人就共同抵禦,誰違背盟約就會受到神靈的懲罰。

在結盟期間,秦國引誘狄人攻打晉國,最終狄人被晉國擊敗。

結盟完成後,晉國派郤至到楚國聘問,楚共王設宴招待,子反作為相禮者。在進殿之前,楚人擊鐘鼓迎接,郤至一聽就猶豫了,他說道:“貴國迎接我擊鐘又擊鼓,這禮節太隆重了,如果有一天兩國國君相會,該用什麼禮節呢?”

子反沒有多想就答道:“如果是國君相見,互相贈予一支箭就行了,哪裡需要奏樂。”然後催促他趕緊進去。郤至認為贈箭是不詳的行為,但自己是客,不好違背主人的意思,只好硬著頭皮進去。

回國之後,郤至把這事告訴了士燮,士燮就認為楚國不講究禮數,必然說話不算話。但楚國並沒有撕毀盟約,在郤至回國之後,楚國又派公子罷到晉國聘問,算是回禮。

改善了和楚國的關係,晉國才回過頭來對付秦國。厲公三年,晉國決定正式和秦國絕交,專門派使者呂相去秦國告知此事,並送去了一封絕交書,絕交書從晉獻公時期開始回顧秦晉的歷史,秦穆公一開始與晉國的友好,後來在晉惠公時期與晉國打仗,後又幫助晉文公回國,雙方一起攻打鄭國,秦國卻不告而別,文公去世後,秦穆公以為晉襄公好欺負,又想攻打鄭國,此後秦晉都換了好幾任國君,雙方多次打仗。我們晉國熱愛和平,總想著跟你們搞好關係,但是你們總是破壞這種友好。你們秦國居然在晉國和楚國結盟期間,引誘狄人攻打我們。

總結起來就是,現在這個局面,責任全在你們秦國,你們準備付出代價吧。

這不僅僅是絕交書,更是戰書。

從這封絕交書也可以看出晉襄公和秦穆公時期秦晉交惡,數代之間紛爭不斷,麻隧之戰就是在不斷的紛爭中又添了一筆。

晉國此時在六軍之外又增設了一軍,稱作新軍。由欒書率領中軍,荀庚作為輔佐;士燮率領上軍,郤錡作為輔佐;韓厥率領下軍,荀罃作為輔佐;趙旃率領新軍,郤至作為輔佐,出兵伐秦。

晉軍不僅僅自己出兵,還匯同齊魯宋衛鄭曹邾滕一共九國聯軍討伐秦國。雙方交戰於麻隧,秦軍大敗,晉軍俘虜了秦國的成差和女父。將秦國狠狠的揍了一頓。

兩年後到了晉厲公五年,楚國攻打鄭國,有人擔心晉國會影響楚國的軍事行動,不過子反卻對晉楚的盟約不以為意,認為戰事有利於己就可以前進,不用在乎盟友。

楚國打到鄭國衛國的交界,又入侵衛國。這一次楚國並沒有獲得實際的戰果。

欒書想要出兵教訓楚軍,韓厥認為應該讓楚國繼續加重自己的罪過,這樣他們就會失去人心,到時候楚國就必然會失敗。所以晉國就沒有出兵。

不過隨後發生了三件事,還是導致了晉楚鄢陵之戰的爆發。

第一件是宋國內亂,導致宋國親附楚國的勢力有人逃亡楚國,使得楚國想打宋國的主意。

第二件是晉國的郤至 郤錡 郤犫三人誣陷並殺了伯宗,導致伯州犁逃亡到楚國,使得楚國認為晉國有內亂的可能,無暇顧及自己,自己有機可趁。

第三件是當年冬天,晉齊吳魯宋魏鄭等七國在鍾離會盟,這是吳國第一次參與諸侯會盟,晉吳關係進一步加深,讓晉認為自己有了一個可以牽制楚國後方的盟友。

因為軍事行動沒有成功,所以第二年,楚共王就用土地賄賂鄭國,鄭國便背叛晉國同楚國結盟。隨後鄭國進攻宋國,先敗而後勝,宋國像晉國求援,晉國不得不出兵救援。

士燮認為晉國內部不穩,不宜出兵。但中軍主將欒書認為,不能在我們這一代失去諸侯,我們講過晉軍中軍主帥相當於宰相,所以欒書一拍板,晉國便出兵了。

鄭國再次當了晉楚大戰的導火索,楚國聽說晉國出兵伐鄭救宋,於是也立刻出兵救援鄭國。

晉厲公親征,由欒書率領中軍,士燮作為輔佐;郤錡率領上軍,荀偃作為輔佐;韓厥率領下軍,郤至作為新軍輔佐,荀罃留守。除了自己出兵,晉國還派大臣去衛齊魯借兵增援。

楚共王也親自前往,由司馬子反率領中軍,令尹子重率領左軍,右尹子辛率領右軍。軍隊路過申地,申叔時見到子反,他認為楚國這次必然失敗,和邲之戰時 士會的說辭剛好相反,那時 士會認為楚國德行 刑罰 和順 道義 禮法 信用這六個方面都做得很好,所以楚國是不可戰勝。而申叔時認為現在的楚國這六樣都沒做好,使得百姓疲勞,喪失了民心,百姓打仗不會全力以赴,這必然會導致失敗。

當然子反沒有聽進去。他的策略是迅速進軍,在晉國邀請的盟友全部到達前結束戰鬥。所以經過險要的地方時軍隊甚至排不成行列。

晉軍在五月渡過黃河,士燮還是認為因為晉厲公行事不夠合理,晉國內部有很大的隱患,應該避免戰爭先處理內憂。不過欒書是邲之戰的敗將之一,他肯定希望能報十八年前的仇。郤至也說道:“韓原之戰,晉惠公失敗,箕地一役,先軫因得罪了襄公故意戰死謝罪;邲之戰,荀林父又失敗。這都是晉國的恥辱,如果現在逃避,那就是增加恥辱。”

士燮堅持認為,秦國齊國和北狄都已經被打敗,強敵只剩楚國,晉國內部不穩,不如留一個外在的強敵作為讓晉國警醒的工具。

後來孟子也說過,“入則無法家弼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但是孟子這個時候還沒出生,欒書和郤至等也沒有聽進去士燮的話。

到了六月最後一天,雙方在鄢陵相遇。

楚軍先擺好陣勢,晉軍因為晚到還沒做好準備,範匄建議晉厲公填井平灶,在軍營擺開陣勢,把行列間的距離放寬。欒書認為,楚軍輕佻,加固營壘而等待他們,三天後他們一定退軍,趁他們退走而加以追擊,一定可以得勝。

郤至則分析得最具體,他認為楚國有六個空子,一是楚國子反與子重不和;二是楚共王的親兵們從舊家中選拔,都已衰老;三是鄭國雖然擺開陣勢卻不整齊;四是蠻人雖有軍隊卻沒有陣容;五是楚軍擺陣不避諱月底;六是士兵在陣中就喧鬧,各陣式相聯合後就更加喧鬧,各軍彼此觀望,沒有戰鬥意志。舊家子弟計程車兵不一定是強兵,這些都觸犯了天意和兵家大忌,我們一定能戰勝他們。

除了打仗要避開月底這個講究沒有查到相關資料之外,其他五點都很好理解。除了士燮,晉軍將領都認為己方一定能贏。

楚共王在伯州犁的陪同下登高 瞭望晉軍。同樣的,晉厲公也在楚國舊臣苗賁皇的陪同下瞭望楚軍,士兵們擔心楚軍陣容厚實,自己打不贏楚軍,苗賁皇將楚軍的實情告知了晉厲公,楚軍的精銳都是中軍的王卒,左右兩軍實力不行,如果將晉軍的精兵分開去攻擊他們的左右兩軍,然後再合三軍之力攻打他們中軍,就能獲勝,這就是和城濮之戰相似的思路。

隨後晉厲公就讓太史占卜,結果是吉利,並且己方能射傷敵人國君的眼睛。於是晉厲公下令進軍,

步毅駕御晉厲公的戰車,欒針作為車右,戰車陷在泥沼裡。欒書打算將晉厲公裝載在自己車上。他兒子欒針制止了他,認為他的職責是指揮打仗,然後欒針親自掀起晉厲公的戰車離開泥沼。

楚共王手下有兩個神射手潘黨和養由基,他們的箭能射透七層皮甲,但楚共王認為他們仗著箭術好而輕視謀略,作戰時必然死在對技藝的驕傲之上,於是沒收了他們的箭矢。到了作戰的時候,楚共王果然被魏錡射中了左眼。他便把箭矢還給養由基,讓他還擊,養由基一箭就射死了魏錡。

雙方交戰過程中,郤至三次遭遇楚共王的車駕,他不敢冒犯,楚共王由此免於被俘,雖然當時戰爭越來越不講規矩,但並不是一下子就拋棄所有規則,一般大臣是不敢俘虜國君的,前面我們講過秦國俘虜晉惠公,那都是秦國的山野村夫乾的事,而韓厥俘虜假冒的齊頃公,都是先下車行禮,如果當時假的齊頃公非要跑的話,韓厥多半也只能看著。

楚共王贈予郤至弓,郤至不敢接受,轉而協助韓厥攻打鄭軍,追上鄭成公,韓厥也不敢再次羞辱國君,於是鄭成公也順利逃脫。

楚共王受傷,鄭軍被擊敗,楚軍人心惶惶,又看到迂迴到東方攻過來的晉軍,以為晉軍援兵到了,右軍便開始騷亂起來,晉軍猛攻楚右軍,將其擊潰,楚國中軍和左軍只好後撤。

靠著養由基 箭不虛發的神射,追趕楚共王的晉軍停了下來,但是楚國的公子茷被晉軍俘虜。戰爭打到黃昏才結束,楚軍退到了穎水以南,讓王卒佔據北岸收容敗兵,晉軍亦追至北岸。

子反命令修養調整,準備明天再戰。晉軍聽說之後就有些擔心,苗賁皇就給晉厲公出主意,讓他也告知全軍今晚做好休整,明天再戰。同時故意放鬆了對楚軍俘虜的看管,俘虜逃回去把這事告知了楚共王。楚共王便請子反來商議,可惜子反當時喝醉了酒,不省人事。楚王認為三軍無帥,是上天讓自己失敗,便連夜撤軍了。

晉軍佔領了楚軍大營,用他們的糧食做了補充,三天後便回國了。雖然晉國找了很多盟友,但只有齊國在戰鬥結束的第二天趕到,其他盟友也是因為認為晉國政出多門,隱患重重,不看好晉國,所以不敢積極參戰。

本來楚軍想要兵貴神速,在晉軍的盟友到來前結束戰鬥,結果確實在晉軍盟友來到之前結束了戰鬥,只不過是晉軍打贏了楚軍。

回去之後,楚共王委婉責備子反:“城濮之戰楚國失敗,因楚王不在軍中,所以是大將子玉的責任,這次有我在,責任在我不在你。”子重卻派人同子反說道,當年打了敗仗的人的結果,你是知道的,現在你該怎麼做,不用我多說了吧。子重說的是子玉城濮之戰失敗後受責備而自殺的事。子反也反駁,表明自己並不怕死。共王派人來阻止他自殺,可惜使者到之前,子反就已經自盡了。

晉國雖然打贏了這一仗,卻如士燮所擔心的那樣,沒了外敵就陷入內亂。大臣之間爭權,郤至等被殺,最後累及晉厲公,他在一年後被欒書和中行偃謀殺。他的堂侄繼位,便是晉悼公。晉厲公雖然在兩場大戰中分別擊敗了秦和楚,可他的行事作風並不是一個明君,且對國家沒多少貢獻,所以未被列入任何一個版本的春秋五霸之中。

鄢陵之戰是城濮之戰之後最大的勝利,這一仗之後,晉國的幾個主要對手齊秦狄楚在十幾年內被晉國揍了個遍。此戰晉國的思路也和城濮之戰最終的決戰相似,都是先打敗楚軍兩翼再攻打楚中軍。不過戰爭程序和結果有所不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將之前我講過的城濮之戰找出來做個對比。

戰後,晉國的霸業將在晉悼公時期達到最高峰,但對於晉國國君來說,他們的命運卻開始急轉直下了。

這 ,又是怎麼回事呢?我將在晉悼公的故事中給大家帶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