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盡道隋亡為此河?隋煬帝為何冒著動搖國本的風險去修建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流程最長的人工運河。這條運河部分段落從春秋時期就開始修建了,隋煬帝時期開始了全線開鑿運動。

歷史上大多把隋煬帝開鑿運河看作是他在位時期的暴政之一,認為隋煬帝下令開鑿這條運河就是為了到南方地區遊玩。甚至將整個隋朝滅亡的原因都歸結於隋煬帝修建大運河。

但其實隋煬帝修建大運河的原因並不只出於私人原因:

首先,隋煬帝時期地方士族勢力十分強大,他們與中央政府之間矛盾激烈。並且,統治階級與百姓之間的矛盾也很尖銳,這造成了人民起義運動的接連爆發。大運河的修建可以及時運送物資和軍隊,加快平定起義運動。其次,在隋朝建立初期,南北方經濟、文化發展極度不平衡,為了促進南北方經濟、文化的交流,隋煬帝下令修建了大運河。總的來說大運河的開鑿並不是隋煬帝一時興起,而是,在特定歷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共同作用的結果。

盡道隋亡為此河?隋煬帝為何冒著動搖國本的風險去修建大運河?

一、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政治原因

(一)加強統治的需要

隋文帝建立了隋王朝,實現了疆域上的天下統一,但其實到了隋煬帝時期,南方與北方之間還處於貌合神離的狀態。南北兩地到隋朝建立時已經分裂隔斷了300多年,在這一時期,兩地的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都有著極大的不同,這對隋朝中央政府的統治有著極大的影響,威脅了隋朝統治的穩定。

當時隋朝的都城長安居於西北一角,對邊遠地區的控制力較小,如果江南或者山東地區發生叛亂,中央政府很難及時派兵前去鎮壓。為了加強中央政府對於整個疆域的控制,消除歷史隔閡,做到真正的統一,就必須加強南北兩地之間的溝通交流。修建大運河就是這一政治目的的具體體現。

除此之外,隋朝還在洛陽修建了新都,把中央政府從西北遷移到了中原地區。隋朝政府的這兩個做法,有利於加強對整個疆域的控制,一定程度上還促進了南北兩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

盡道隋亡為此河?隋煬帝為何冒著動搖國本的風險去修建大運河?

(二)緩解階級矛盾

在南北朝後期,長期壟斷中央政府的門閥士族已經逐漸沒落,但是在地方上,各大門閥依然擁有著極其強大的實力。有些大門閥在地方的影響力,甚至要超過中央政府。這些門閥士族對於剛剛統一不久的隋王朝來說是個極大的不穩定因素。其中最為代表性的就是關隴集團以及故陳集團了,這兩個門閥集團與隋朝中央政府之間的矛盾極其尖銳。

北周政府曾經對山東、河北一帶計程車族進行過拉攏,在優厚的待遇下很多地方高門貴族投靠了長安,但也有一些門閥並不看好北周政府,時刻想要擺脫朝廷的控制,像北周舊將尉遲迥就曾經帶兵發動叛亂。

隋朝雖然統一了天下,但與山東地方門閥士族的鬥爭從來就沒有平息過,那些地方門閥在當地瘋狂的兼併土地,隱瞞戶口,逃避勞役,甚至威脅當地官員,可以說當地的地方門閥在各種方面都與朝廷進行了激烈的鬥爭,這必然引起了隋朝統治者的不滿。

盡道隋亡為此河?隋煬帝為何冒著動搖國本的風險去修建大運河?

江南地區遠離隋朝中央政府的控制,隋文帝在平定陳國的第二年,江南地區便爆發了汪文進等人的武裝叛亂。江南地區的各個大小豪強紛紛自立天子,設定百官,雖然這次武裝叛亂很快就被平息了,但是依然有小股圖謀作亂的勢力依然存在。

為了解決這一現象,隋文帝派出了重兵把守,隋煬帝在登上皇位之前曾經擔任過平城統帥和揚州總管,所管轄的地區也以江南地區為主,因此他對於江南一帶的政治狀況及其熟悉。

在登上皇位後,他便下令建立東都,修建大運河,結合當時的歷史環境我們可以看出,他的這一目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向江南一帶的作亂勢力炫耀武力,實施軍事威懾,加強政府對江南一帶的控制。

盡道隋亡為此河?隋煬帝為何冒著動搖國本的風險去修建大運河?

二、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經濟原因

(一)促進經濟發展

隋朝在建立初期,為了恢復久經戰亂被破壞的經濟,政府採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到了隋煬帝時期,國內經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早在東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經濟就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到了隋煬帝時期,江南地區的經濟地位日益凸顯。

在隋朝建立之後,長安、洛陽等大都市商賈聚集,隨著經濟的發展統治階級也日漸奢靡。漸漸的這種奢靡之風由長安洛陽拓展到了全國各地方,不過中原以及關中地區由於之前的多年的戰亂,生產力慘遭破壞,產品已經遠遠無法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了。在隋朝初年,隋文帝曾在開皇四年命令宇文愷負責召集民夫開鑿廣通渠,以此加快貨物流通。

可是廣通渠規模有限,雖然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長安地區物資不足的問題,但是每當水旱災年,百姓們還是要受飢餓之苦。據史料記載,開皇時期關中地區發生了極其嚴重的旱災,隋文帝親自帶領長安百姓和官吏前往洛陽逃荒,由此可見當時關中地區的糧食有多麼緊缺。

盡道隋亡為此河?隋煬帝為何冒著動搖國本的風險去修建大運河?

為了進一步發展經濟,保證糧食供給就必須拓展交通。隋煬帝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於是便下令打通水道,解決南糧北運的問題,這一做法解決了隋朝的當務之急,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人民的生活需要。

(二)國庫充裕

隨著封建社會的發展,黃河、淮河以及長江三大水系的經濟價值日益,早在北魏時期,孝文帝就曾提出連線這三大水系的計劃,不過當時生產力水平極其有限,這一計劃並沒有得以實施。到了隋文帝時期,經過之前隋文帝的苦心經營後,經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據《通典》記載“隋氏西京太倉,儲米粟多者達千萬石。”由此可見,當時隋朝政府的經濟實力還是比較強的。這也就意味著隋朝已經擁有了修建大型工程的實力。

三、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軍事原因

在古代戰爭頻發,征戰不斷的狀況下,統治者為了保證軍事活動的正常進行,往往會修建運河。面對勢力強大的關隴集團和江南的故陳集團,隋朝中央自然無法安心坐擁天下。這兩個集團與隋朝中央有著極其尖銳的矛盾,都曾發生過大規模的叛亂,當時隋文帝用了兩年時間才平定江南的叛亂,但是反叛勢力並沒有被掃除乾淨,這給隋煬帝的統治埋下了隱患。

盡道隋亡為此河?隋煬帝為何冒著動搖國本的風險去修建大運河?

除此以外,隋朝還面臨著突厥、吐谷渾的威脅,這兩股少數民族勢力經常會騷擾我國邊境地區。隋朝建立初期就經常與突厥吐谷渾進行對峙。隋文帝時期,因為交通不夠便利,不能及時調兵,只能將數萬計程車兵囤積於邊疆地區以備不時之需。

當時這些軍隊的供給主要依靠的是邊境屯田,可是漸漸的這些屯田所產生的糧食,無法滿足軍隊的需要,中央政府必須透過水路或者陸路將糧食運到邊境地區滿足軍隊需要。

由此可見,大運河的開通一定程度上是隋煬帝為了加強對江南地區的軍事統治,保障邊境地區軍隊的需要。

總結:

修建京杭大運河是隋煬帝作為一個帝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因素影響下所作出的一個決定。京杭大運河在修建時的確損害了千百萬勞動人民的利益,但不能否認,京杭大運河的修建,促進了祖國統一,加強了南北方經濟文化的交流,為之後各個朝代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