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從曹操和劉備對女人的態度,不難理解他們的差距這麼大!

古語有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其實最終支援人達到千里之外的,不是走過的每一小步,而是心中對千里之外的景色的嚮往。正是因為慾望,我們的世界才能充滿活力,豐富多彩。

同為三國時期的領袖,劉備和曹操對慾望的渴求程度截然不同。這一點從他們對待女人的態度上就可窺見端倪。而這也直接導致了他們的成就有著巨大的差距。

從曹操和劉備對女人的態度,不難理解他們的差距這麼大!

妻子如衣服

在劉備鎮守徐州期間,劉備和關羽前去攻打袁術,令張飛堅守徐州。此時的劉備剛剛從陶謙手中接管徐州,結束了顛沛流離的日子。徐州是劉備僅有的根據地,一旦失守便無處可去。

然而此時的張飛卻犯了原則性的錯誤:酗酒。劉備在臨行前一再叮囑張飛不可酗酒誤事,但張飛卻以第二天再戒酒為由,在家中設擺宴席,邀請官員縱情豪飲。

然而就是這次宴會,險些讓劉備的家小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在宴會之上,張飛挨個勸酒。席間有一人名叫曹豹,表示自己從不飲酒,引起了張飛的不滿。

無奈之下,曹豹只好懇求張飛看在自己女婿的面上,放自己一馬。在得知曹豹的女婿便是呂布之後,張飛怒不可遏。對這個三姓家奴,張飛自來便瞧不起,而曹豹此時的言論,似乎還帶有恐嚇之意。

從曹操和劉備對女人的態度,不難理解他們的差距這麼大!

於是,張飛藉著酒勁鞭打了曹豹。之後曹豹與呂布裡應外合,佔據了徐州。慌亂中張飛只得逃出徐州,將劉備的家眷全都留在了徐州城中,生死未卜。

逃出徐州的張飛只好來見劉備。在得知此事之後,劉備大驚失色,張飛自知闖下了大禍,要拔劍自刎。而劉備奪下張飛手中的劍之後說道:“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衣服破,尚可補;手足斷,安可續。”

劉備的言論自然有邀買人心的成分,然而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應出了自己真實的想法。在他看來,最重要的莫過於關羽和張飛對自己的忠誠,畢竟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助,劉備不過是一個織蓆子編草鞋的小商販。

而且,常年的窮苦生活,早已讓劉備習慣了放棄,即便是妻子,在需要捨棄時也不是不可以拋棄的。毫無資本的劉備,在遭遇挫折時,習慣性地便會選擇放棄,而不是反攻。

這樣的性格,導致劉備自領兵開始,直到建立蜀漢政權,總共用了三十七年的時間。這實在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造成這一狀況的根本原因,便是比起渴望成功,劉備更害怕的是失敗。

成年人全都要

與劉備相比,曹操的野心要大得多。正是這種野心,讓曹操在面對袁紹的威脅時能夠從容應對,最終統一了北方,成為了三國當中實力最強大的霸主。

對於女人,曹操的野心體現得更為明顯。三妻四妾自不必說,即便是他人的妻子,只要曹操喜歡,也要搶過來變成自己的女人。用時下流行的話來說,就是:“小孩子才做選擇題,成年人全都要!”

最典型的案例,便是張繡的嬸母。張繡在見到曹操聲勢浩大的軍隊之後,不敢與曹操交鋒,於是聽從了賈詡的建議,派他到曹營中投降。曹操欣然接受,兵不血刃便奪取了宛城,實在是一樁好事。

可是志得意滿的曹操,此時卻沒有以大局為重,而是打起了張繡嬸母的主意。原來張繡的叔叔張濟在一次戰鬥中被射死,其嬸母鄒氏便成為了寡婦。

從曹操和劉備對女人的態度,不難理解他們的差距這麼大!

而這位鄒氏又是美貌之人,因此曹操在接受了張繡的投降之後,連鄒氏一併也接收了過來。這無疑對張繡是一種羞辱,於是本來已經投降的張繡,此時又生出了造反的念頭。

在經過詳細的謀劃之後,張繡突然發難,曹操被打得措手不及。而一直負責守衛曹操安全的典韋,事先也被灌得酩酊大醉,使用的雙戟也被人盜走,戰鬥力大減。

在典韋拼死的抵抗之下,曹操慌忙中才得以逃脫。但是在混戰當中,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都被張繡軍所殺,大將典韋也被亂箭射死。可以說為了一個女人,曹操付出了極其慘痛的代價。

從曹操和劉備對女人的態度,不難理解他們的差距這麼大!

遭遇如此大的挫折,按理說應該吸取教訓,避免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然而曹丞相對美女的喜好從不收斂,依舊保持著只要喜歡就要收入囊中的行事風格。

在赤壁之戰前夕,曹操意氣風發地與百官在江邊飲宴,席間曹操表示,在平定江南之後,一定要找到大喬小喬兩位美女,自己便心滿意足了。

可見曹操對自己心中的慾望,從不加以掩飾。正是這種慾望,催動著曹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功績。而為了達到心中的目標,任何手段都在所不惜。

從曹操和劉備對女人的態度,不難理解他們的差距這麼大!

態度決定一切

透過劉備和曹操對女人的態度,可以看出二人對目標的追求有著天壤之別。劉備的放棄是他在亂世之中安身立命的手段,而追逐目標卻是曹操建功立業的動機。

可以想象,如果鎮守東吳的是劉備,當得知曹操對大喬小喬有極大興趣時,劉備一定會獻上二喬來換取和平。在他看來,只要能夠化解危機,以女人為代價根本不值一提。

正所謂“態度決定一切”,劉備和曹操思考問題的方式完全不同,他們做事的風格自然也大不一樣,最終取得的成就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