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一次完美的陰謀:巧借改立國君之名,五年內清除政敵、獨攬國政

齊景公人生最後十多年,一定過得十分舒坦:在他有生之年,終於見到了晉國霸業的衰落。不但諸侯集體背叛,晉卿內部的矛盾也徹底激化,以致晉國內亂不休。從齊頃公時起,齊人就在等待著這一天,齊景公自然不會錯過良機。他趁機大力聯合諸侯反晉,強力支援範氏與中行氏作亂,讓晉國六卿內亂持續長達八年之久!這次晉人內亂,也讓齊景公成為史上第二位攻入晉國的齊國國君!

一次完美的陰謀:巧借改立國君之名,五年內清除政敵、獨攬國政

這段時期內,齊景公頻繁與各國諸侯會盟,隱隱有再當東周霸主的勢頭,這如何能不讓齊景公日子越過越舒坦?

然而,越快的日子總是過得飛快。

自從公元前547年接替哥哥齊莊公成為國君以來,齊景公執政已五十餘年。歲月始終不饒人——齊景公也老了!齊景公年紀一長,眾大臣就更關心誰將會成為太子。

當年齊景公送燕簡公回國時,燕人把燕姬嫁給了他。後來燕姬就成了齊景公夫人,併為他生下了一個兒子。可惜,這個兒子沒能長大成人就夭折了。到了晚年,寵妾鬻姒又為他生下一個兒子,名為荼。老來得子,讓齊景公興奮異常。在與公子荼嬉戲時,齊景公竟然甘願被他當牛來牽,一個不小心還把自己牙齒給撞斷了!所謂“俯首甘當孺子牛”的典故,就出自於此。

見齊景公如此寵愛孺子荼,齊國大夫都害怕他會成為太子,那齊國就迎來一位幼君了!

於是,眾大臣前來探齊景公口風:“國君年齡漸長,卻還沒有立太子,該怎麼辦?”眾人心意齊景公心知肚明,答道:“諸位不要太過憂心了,姑且享樂就好,何必要擔心沒有國君呢?”

一次完美的陰謀:巧借改立國君之名,五年內清除政敵、獨攬國政

公元前490年秋,齊景公去世。臨終前,他囑咐高、國二氏立孺子荼為君,並將其他兒子都趕到了萊地(今山東煙臺的萊山)。10月,見幼弟被立為國君,公子嘉、公子駒、公子黔逃到了衛國;公子鉏、公子陽生則逃到了魯國。

為確保幼子能當上國君,雖然齊景公趕走了群公子,但他卻忽略了一點:自齊靈公以後,高、國二氏的實力與威望都大不如前了。

齊靈公時期,強力打壓高、國二氏,崔氏與慶氏崛起;崔氏、慶氏被推翻後,高、欒、鮑、陳四大家族興起;公元前532年,高氏、欒氏趕出了齊國,鮑氏與陳氏就成為碩果僅存的兩大家族。

一次完美的陰謀:巧借改立國君之名,五年內清除政敵、獨攬國政

齊景公時期,陳氏家族透過大斗借出、小鬥回收之法,讓齊國民眾“歸之如流水”。雖然後來在公室壓力下,陳氏被迫將自家采邑分給沒有俸祿的齊國公族,但此舉意外地讓陳氏在齊國更加得人心。所以,齊景公一死,齊國威望最高之人就成了陳氏家主陳乞。

齊景公把孺子荼託付給高、國二氏,有沒有諮詢過陳乞的意見?

陳乞,即陳僖子,為陳無宇之子。

見齊景公立了幼君,陳乞深為不滿,便有改立國君的念頭。但孺子荼是齊景公生前指定,又有高、國二氏扶持,想改立國君可沒那麼容易。要推翻孺子荼,除非先除掉國惠子與高昭子!

高、國二氏雖然實力沒落,政治地位卻高。貿然對他們下手,必將引禍上身。該怎麼辦呢?

為接近高、國二氏,陳乞每天上朝都必與他們同乘一輛車。三人在一起時,陳乞就故意在他們跟前誣陷其他大夫:“這些人個個狂妄自大,都在想著法來對付你們,一定得早做準備!”下朝後,陳乞又私下向眾大夫煽風點火:“高昭子、國惠子二人挾持幼君,天天策劃謀害諸位,各位為何不能先下手為強?”

在陳乞多次煽風點火之後,齊國大夫都害怕遭遇被害,就答應了他。

一次完美的陰謀:巧借改立國君之名,五年內清除政敵、獨攬國政

公元前489年6月,陳乞、鮑牧兩人領頭,穿著皮甲率領諸大夫進入了齊君宮中。高昭子得知後,意識到陳乞等人即將作亂,立刻聯合國惠子率軍前往保護孺子荼,卻在莊(齊國都城街名)被陳乞等人擊敗了!

戰敗後,國惠子被迫逃亡莒國,高昭子、晏圉(晏嬰之子)、弦施等人則逃到了魯國。

將公室諸大臣都趕跑後,陳乞就開始正式策劃改立國君之事了。

8月,陳乞派人到魯國,去請公子陽生回國。

一次完美的陰謀:巧借改立國君之名,五年內清除政敵、獨攬國政

突然接到陳乞邀請,公子陽生不知道他用意,一時間有些猶豫不決。於是,他便駕車去找公子鉏商議。因為害怕洩密,兩人還偷偷來到了曲阜郊外,鄭重地商討此事。商量過後,公子陽生命家臣與兒子先留在魯國,待他回國明確局勢後再接他們回去。

到達齊都臨淄後,公子陽生故意趁夜色降之際才進城。可在他進城之時,還是被齊人認了出來。瞬間,公子陽生回國的訊息就傳得滿大街都知道了。眾人知道是陳乞將公子陽生召回,卻都不說破。所以,唯獨齊國公室害被矇在鼓裡,對公子陽生回國一點都不知情。

一見到公子陽生,陳僖子大喜,立刻安排他住進了家裡。

10月,陳乞突然邀請諸位大夫前來家中赴宴:“我常兒的母親主持祭祀,備下了菲薄菜餚,請各位前來赴宴!”在齊國,陳氏原本就深得人心;聽說他要請客,齊大夫無不前往赴宴。宴席之上,陳乞將陽生裝入一布袋內,放在座位中間。等眾人來齊後,陳乞當眾解開布袋,陽生就展現在眾人面前!就在眾人還在驚愕之時,陳乞卻大喊道:“這就是齊國之君啊!”諸位大夫早就聽說了陳乞召回陽生之事,見此情景也不想為難陳乞,紛紛順勢下拜。

可此時喝得醉醺醺的鮑牧卻偏偏要掃陳乞之興:“你忘記景公當年為孺子荼當牛做馬、甚至還折斷了幾顆牙齒之事了嗎?現在還要來背叛他?”鮑牧之意,孺子荼就是齊景公指定的接班人,要另立國君,就是背叛齊景公!

一次完美的陰謀:巧借改立國君之名,五年內清除政敵、獨攬國政

被鮑牧這麼一攪和,現場氣氛裂孔就顯得尷尬了。不少大夫都開始互相察言觀色,暗暗後悔起來。

眼見改立國君之事就要毀於一旦,這時公子陽生卻主動站了出來,對著鮑牧行起了稽首大禮,說:“您是奉道義的君子!如果我能作國君,必定不會殺死任何一位大夫;如果我不能作國君,也請不要殺死先君的任何一個兒子。符合道義就進,不符合道義就退,怎敢不唯您是從?不管是廢與興,我都希望不要發生流血衝突!”

一次完美的陰謀:巧借改立國君之名,五年內清除政敵、獨攬國政

陽生表現得如此冷靜,反倒把鮑牧給嚇醒了。雖然鮑氏是當前唯一能與陳氏抗衡的大家族,可現在是在陳氏家中。此時鮑牧堅決反對立公子陽生,萬一陳乞強硬起來,他恐怕就得吃不了兜著走了!想到這,鮑牧一時膽怯,口氣也軟了下來:“立誰都不是景公之子?”於是,鮑牧也答應與眾人盟誓。

在陳乞上下其手的策劃之下,公室重臣都被趕跑,其餘大夫都答應改立國君,孺子荼頓時成了孤家寡人。陳乞等人命胡姬將孺子荼帶到了賴地(山東濟南章丘區西北),又趕走孺子荼的母親鬻姒,並將忠於他的大臣徹底清除乾淨。隨後,眾人正式立公子陽生為國君,是為齊悼公。

齊悼公能坐上國君之位,全靠陳乞鼎力支援。然而,陳氏勢力如此龐大,卻又讓齊悼公內心有所畏懼:萬一哪天陳乞又要改立孺子荼,該怎麼辦?

不久後,齊悼公就派大夫朱毛給陳乞傳話:“沒有您我當不上國君。然而,國君不是器物,不能有兩個。器物多了不會匱乏,國君多了卻會生亂,所以才敢對您談及此事!”齊悼公傳這話給陳乞,一是逼著陳乞殺孺子荼表忠心,二也是希望消除潛在的威脅。

一次完美的陰謀:巧借改立國君之名,五年內清除政敵、獨攬國政

在眾大夫盟誓之時,齊悼公口口聲聲說“不希望發生流血衝突”,現在是自己打自己嘴巴了!

齊悼公要殺孺子荼的意圖已很明顯,可陳乞會動手嗎?

聽了朱毛傳的話,陳乞半天不作答,突然間卻淚流滿面:“國君難道還不敢相信群臣嗎?齊國現在內有饑荒,外有兵革之患,幼君難以治國,所以才要改立長君,期盼長君能容忍群臣。否則,孺子荼有何罪過?”

一次完美的陰謀:巧借改立國君之名,五年內清除政敵、獨攬國政

齊悼公原本就居心不良,被陳乞這麼一回,心裡也暗自後悔了。不過,齊悼公是後悔自己的險惡用心被人識破了,而不是殺孺子荼這件事。

原本是想將陳乞拖下水,卻沒想到他如此狡猾、不上當,這可如何是好?

這時,朱毛主動替齊悼公扛下了這一重任:“國君大事可諮詢陳子,小事自己做主就行了!”於是,齊悼公就派朱毛將孺子荼遷往駘邑(今山東濰坊);可在半路上,朱毛就趁夜色將他給殺了!

除掉了潛在的最大威脅,齊悼公還不甘心。兩年後,齊悼公又找藉口將曾經不願立他的鮑牧也給殺了。

一次完美的陰謀:巧借改立國君之名,五年內清除政敵、獨攬國政

可沒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公元前485年,在吳王夫差率兵伐齊之際,陳氏又殺死了齊悼公!(《晏子春秋·內篇諫上》)從此後,陳氏一族就獨攬齊國國政。又過了百餘年,陳氏取齊而代之,姜齊從此絕祀!

齊景公死後,陳乞就在公室和齊國大夫之間上下其手,成功地將忠於公室的高昭子、國惠子、晏圉等等趕出了齊國;其後,陳乞馬上引導齊人改立公子陽生為君;在改立國君的過程中,挑起了齊悼公與鮑牧之間的矛盾;齊悼公殺死鮑牧後,趁著外敵入侵,陳乞最後又殺死了齊悼公——短短五年內,就能將政敵清除得乾乾淨淨,還能不傷己自身羽毛,這真是一場完美的陰謀!

在齊國史上,齊景公算得上是一位頗有作為的國君。可他死後數年,齊國國政就被大臣輕鬆竊取,這卻是為何?

一次完美的陰謀:巧借改立國君之名,五年內清除政敵、獨攬國政

表面上看,這是齊景公在安排接班人時犯了錯:立年幼的孺子荼為國君,給了陳乞以可乘之機。可更令人惋惜之處在於,在公子陽生回到齊國之時,齊人明知道他是被陳乞召回,卻無人向公室舉報!這充分證明齊國人心已歸於陳氏,而不歸於公室了。

齊景公一生執政58年,生活極度奢侈,厚賦重刑,對百姓壓迫過甚,以致民間怨聲載道。時人宣稱:“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百姓都不念國君之德,誰還能反對陳氏改立國君?

陳乞設計的這場陰謀,之所以能成為完美陰謀,正是因為背後有齊國百姓的廣泛支援。

——完——

作者

|欲雲:喜歡歷史的理工男,現居深圳

圖片

| 來自網路,

欲雲談史論今

解讀不一樣的歷史

以古喻今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