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魏徵生前被李世民稱為“吾之鏡也”,死後連墳墓都被挖,可悲

自古而來,中國出現過很多明君良臣,其中明君不得不提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登基後,廣集賢才,廣納賢言,有的人進諫說話很難聽,不給皇帝留一點面子,但唐太宗很少生氣,都是耐著性子聽完,採用了很多利國利民的計策,所以在他統治的時候出現“貞觀之治”,國富民強,百姓安居樂業,大唐一片繁榮景象。

魏徵生前被李世民稱為“吾之鏡也”,死後連墳墓都被挖,可悲

說到進諫啊,不得不提到魏徵,他生前給多唐太宗很多的建議,有次李世民想修宮殿卻被魏徵罵到阻止了,故魏徵有“諫臣”之稱,李世民生前曾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魏徵就是我的一面鏡子啊”,從中可以看的出他對魏徵的倚重。但就是這樣的一個被皇帝稱為良臣的人,死時唐太宗親自為其立碑,死後不久也是被太宗下令挖墳毀墓的。是什麼原因讓唐太宗這樣的反覆無常呢?

魏徵生前被李世民稱為“吾之鏡也”,死後連墳墓都被挖,可悲

原來就是魏徵生前太能說了,他文化不高,說話很直接,好幾次在朝廷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面直接怒懟唐太宗,絲毫不給這位皇帝一點面子。李世民好幾次揚言要殺掉魏徵這個鄉巴佬,但都被勸下來了,怒氣過了之後還覺得魏徵說的不錯,當眾人之面重賞他。而且採納他的意見可以給文武百官作個示範,“看,魏徵說話這麼難聽我還是接受了,你們有什麼好的建議都可以提,但說無妨”,讓百官積極進諫,朝廷就管理得很好,天下就安定了。所以此時唐太宗心底下還是很感謝魏徵的。

魏徵生前被李世民稱為“吾之鏡也”,死後連墳墓都被挖,可悲

後來太宗立儲,派魏徵當太子的老師,剛開始魏徵不願意,後來勉勉強強去當上了。李世民看他這樣,心裡有點不高興了。而他又趁這個機會對李世民作了一個請求,他希望李世民能夠讓他一直做一個良臣,而不是忠臣。要知道,良臣不僅有美名,而且世世代代享有朝廷賜予的榮華富貴,忠臣雖然有美名,但一般都會被皇帝殺掉,給皇帝留下惡名。魏徵這番話,就是讓李世民不要殺他當昏君。李世民是明白其中深意的,他更加不高興了,哪個皇帝喜歡聽這樣被人威脅的話呢。直到魏徵死了,太子作亂,被李世民鎮壓了,而和太子一起造反的侯君集和杜正倫,都是魏徵舉薦的人,他自己又是太子的老師,這不禁讓李世民浮想聯翩,非常生氣。

魏徵生前被李世民稱為“吾之鏡也”,死後連墳墓都被挖,可悲

後來,李世民聽說魏徵死後留下了一個小冊子,上面記錄著魏徵給唐太宗的那些諫言,魏徵把兩人的對話原原本本的抄錄下來,若干年後,這些對話存在史書裡,那不是給唐太宗的形象造成了不良影響嗎?如今魏徵這麼做,不是給他拖後腿嗎?唐太宗越想越氣,心底裡更加認為魏徵與太子謀反有關係,一怒之下下令把魏徵的墳墓給挖了。沒想到魏徵生前這麼受器重,死後連墳墓都沒有了。可悲!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