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因兵力不足輸掉二戰,德國再有100萬預備隊穩贏,解決問題很容易

德國想打贏二戰是有可能的,除了戰略上適當調整之外,最核心的措施就是善待佔領區的人民,最好能化敵為友,將主要精力放在對蘇作戰上,是的你沒有看錯,我十分贊成第三帝國閃擊蘇聯的戰略選擇,因為當時的蘇聯暴兵500多萬(蘇軍從248萬猛增到537萬),擁有2。3萬多輛坦克和裝甲車輛,石油和鋼鐵產能都是德國的十幾倍,這是個危險的鄰居。

因兵力不足輸掉二戰,德國再有100萬預備隊穩贏,解決問題很容易

早在列寧時代蘇聯就想把革命輸出到整個歐洲,尤其是工人階級龐大的德國,一直都是列寧的目標,只是蘇波戰爭的結局不允許列寧實現他的理想;而斯大林也是個有野心的人,1936年西班牙爆發內戰,斯大林就積極支援西班牙的共產主義力量奪取政權,還專門支援國際縱隊前往西班牙參戰,因此不能排除他背刺第三帝國的可能。1939年蘇德瓜分波蘭之後,蘇聯最西邊的軍事基地“佈列斯特”距離柏林只有600多公里,對於機械軍隊來說這就是一個星期的推進距離,與其等著蘇軍打過來,還不如主動進攻。

因兵力不足輸掉二戰,德國再有100萬預備隊穩贏,解決問題很容易

(攻佔柏林的蘇軍)

希特勒和他的幕僚們肯定也是這樣想的,蘇聯對中西歐的野心大家心知肚明,交戰似乎是遲早的事情,而德軍閃擊波蘭、法國和北歐的摧枯拉朽,又增加了第三帝國精英們對蘇開戰的信心!所以在1941年6月,德國集中了550萬大軍、143個師(包括僕從國的軍隊在內)和3300多輛坦克閃擊蘇聯,這個坦克數量看上去有點少,但德軍還有1000多輛部署在西歐和巴爾幹,再考慮到德軍裝甲師擁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其實力不容小覷。

因兵力不足輸掉二戰,德國再有100萬預備隊穩贏,解決問題很容易

然後就要說說德國的戰略選擇問題了,入侵蘇聯的德軍在8月份就推進到了列寧格勒(今天的聖彼得堡),但德軍並不著急拿下這座蘇聯第二大城市,因為它只是個象徵,這裡人口雖多但並沒有多少重要的工業設施,造船業相對較多,但這不是決定蘇德戰爭結局的關鍵因素。因此德國統帥部將北方集團軍群的兵力打散支援其它兩個集團軍群的戰鬥,並在11月中旬爆發了“基輔圍殲戰”,此戰德軍抓獲了66萬俘虜,但也給了斯大林聚攏兵力死守莫斯科的時間,並最終導致了莫斯科會戰的失敗。

因兵力不足輸掉二戰,德國再有100萬預備隊穩贏,解決問題很容易

(蘇軍精銳部隊在戰爭一開始就被消滅殆盡了)

老實說,德國優先進攻烏克蘭的戰略抉擇沒有錯,烏克蘭是個大糧倉(2020年的小麥產量高達2880萬噸),而整個二戰爆發的關鍵因素就是老百姓吃不上飯,所以烏克蘭的黑土地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東烏克蘭的頓巴斯地區還是鐵礦、煤礦雲集區,蘇聯的鋼鐵、汽車工業主要分佈在哈爾科夫和高爾基,後者位於莫斯科周圍,前者就在頓巴斯!後來崛起的烏拉爾工業區是頓巴斯工業企業大規模東遷的結果,因此德軍快速解決基輔的蘇軍是正確的。

因兵力不足輸掉二戰,德國再有100萬預備隊穩贏,解決問題很容易

(被炸燬的蘇聯工業設施)

然而,基輔會戰後德軍並沒有積極向烏東的頓巴斯推進,因為主要的機械化部隊都被抽調去參加莫斯科會戰了,這是德國戰略選擇的失誤,真的不應該與斯大林準備好的防禦陣地硬碰硬(斯大林聚集了125萬大軍和7600多門大炮),應該繼續向東攻佔頓巴斯,最好完整地奪取這裡的工業設施!雖然莫斯科會戰前期德軍進展順利,又抓獲了66。5萬蘇軍俘虜(布良斯克和維亞濟瑪兩次合圍戰)!但寒冬的到來讓莫斯科周圍的軸心國軍隊陷入困境,最終以損失50多萬人的代價謝幕。

因兵力不足輸掉二戰,德國再有100萬預備隊穩贏,解決問題很容易

(莫斯科會戰後有大量的德軍做了戰俘)

事實證明,德軍進攻莫斯科的戰略抉擇是錯誤的,因為德軍將主要兵力聚集起來強攻(180萬人),並沒有足夠的預備隊應付蘇軍的反撲,德國統帥部盲目樂觀,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抓獲了240多萬蘇軍俘虜,擊斃的蘇軍更是在100萬以上,蘇軍應該已經沒有能力反攻了,然而事實恰恰相反,蘇軍兵源充足且有英美的武器援助,能夠不斷重建被消滅的部隊,你可能會說重建的部隊作戰素質低下,可連續奮戰半年的德軍又何嘗不是呢?

因兵力不足輸掉二戰,德國再有100萬預備隊穩贏,解決問題很容易

其實,決定莫斯科會戰最終結局的不是冬天,而是斯大林從西伯利亞抽調過來參戰的援兵,這個時候如果德軍也有能參戰的預備隊,它至少不會慘敗!整個1941年下半年的對蘇作戰中,有高達100多萬軸心國士兵的傷亡,接近其初始兵力的1\5,即是說德國至少要準備100萬人的預備隊才能確保攻擊力的持續性!而想要在莫斯科會戰這場謝幕表演中克服冬季困難,還要有更多的預備隊才行!

因兵力不足輸掉二戰,德國再有100萬預備隊穩贏,解決問題很容易

而巴巴羅薩期間,已經有大約320萬德軍投入戰鬥了,此外還有36萬羅馬尼亞軍隊、4萬多匈牙利人和6萬多義大利人參戰,小國芬蘭更是動員起了47萬人參戰!很明顯,軸心國已經盡最大努力了,不可能再拿出額外的100萬人充當預備隊。

因兵力不足輸掉二戰,德國再有100萬預備隊穩贏,解決問題很容易

(戰爭末期的德軍當中出現大量娃娃兵,筆者認為他們出現得太晚了)

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兩種選擇,要麼你找到更多的人、要麼就縮小戰役目標,比如放棄攻佔莫斯科,在其外圍防線中吃掉66。5萬蘇軍後果斷收手,但這是不可能的,任何人都按捺不住拿下莫斯科的衝動;放棄在烏克蘭的行動也不行,上文已經強調過了烏克蘭的價值,如果沒有烏克蘭的糧食、煤鐵和工業設施,對蘇聯宣戰就沒有意義!這些東西如果一直掌握在蘇聯手裡,那德軍就更沒有勝算了。

因兵力不足輸掉二戰,德國再有100萬預備隊穩贏,解決問題很容易

那麼,放棄北方集團軍群的戰役目標可以嗎?北方集團軍群的兵力只有29個師,把他們都轉成預備隊也湊不夠100萬人,北方集團軍群還擔負著掩護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側翼的任務,是不可或缺的。既然都不能放棄,那豈不是無解了?德國註定要失敗嗎?

因兵力不足輸掉二戰,德國再有100萬預備隊穩贏,解決問題很容易

(蘇聯的兵源優勢明顯)

當然不是!在德國佔領下的法國、荷蘭、比利時、挪威等國擁有至少8000萬人口,這裡普遍由地主階級和大資本家控制土地、工業資源和社會財富,只要德國願意來一次打土豪、分田地、減免貸款高利貸等等的惠民改革,就不可能再缺兵源了!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想不贏都難!

因兵力不足輸掉二戰,德國再有100萬預備隊穩贏,解決問題很容易

此外,截止到1941年年末,德軍攻佔的蘇聯西部領土上,有足足7500多萬人口,這也是可以利用的資源,尤其是烏克蘭和波羅的海國家,普遍對斯大林的政策不滿,1941年6月30號,響應德軍的“烏克蘭國”便在利沃夫建立(這個城市目前就位於烏克蘭最西部),並組織力量配合德軍作戰。不過,德軍顯然不夠重視和信任這些變節者,直到1943年才將他們部分投入正面戰場。

但事實證明,第三帝國自己就是大地主、大資本家的代表,想讓他們與自己的利益群體切割是不可能的,相比廣大歐洲平民它更樂意與資本地主合作,打土豪分田地想都別想。德軍在歐洲各地的殘酷統治還激起了反抗,比如維希法國就被德軍強徵了幾十萬勞工和數不盡的糧食,這種巧取豪奪導致游擊隊越來越多。

因兵力不足輸掉二戰,德國再有100萬預備隊穩贏,解決問題很容易

(德軍當中有大量外籍官兵,比如韓國人)

蘇德戰場上的德軍不但得不到增援,反而要分出兵力去執行清剿游擊隊的任務,所以德軍在整個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都在兵力不足的困境中掙扎!所以一定要善待佔領區的人民,將他們拉到支援自己的陣營中來,否則失敗就是不可避免的。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