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搜神故事:封國發生黑白烏鴉鬥毆事件,成功預言兩位王爺造反失敗的結局

黑白烏鬥:封國境內的烏鴉鬥毆事件,已經提前為楚王燕王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漢景帝當漢朝掌門人的第三年十一月份,在楚國呂縣發生了白頸烏鴉和黑頸烏鴉群毆的怪像。白脖子烏鴉沒能打敗黑頸烏鴉,上千只鬥敗的烏鴉屍體落在泗水裡,場面十分嚇人。劉向認為這是黑白烏鴉向楚王預警的徵兆。當時在位的楚王劉戊,殘暴無道,濫用私刑,侮辱賢良申公,還發兵支援吳王謀反。群鴉相鬥,預示著軍隊交戰,白脖子烏鴉數量少,個子小,暗示勢力小的一方將會失敗。白脖子烏鴉墜落水中,則預示著楚王劉戊最終的下場。楚王劉戊沒有理解群鴉相鬥的徵兆,起兵參與吳國的叛亂,最終兵敗,逃到泗水的時候,被當地的越人抓住殺死,獻給朝廷。這正好對應了白脖子烏鴉落入水中的預兆。根據京房所寫的《易傳》記載:“背叛朝廷,親戚相殺,徵兆就是黑白烏鴉在封國內爭鬥。”燕王劉旦謀反之前,也發生了類似的現象,但規模要比楚國的小很多,是一隻烏鴉和一隻喜鵲在燕王宮中的水池邊單挑,最終烏鴉不敵喜鵲,掉在水池中死去。《五行志》認為:楚王、燕王都是漢朝的皇室宗親,骨肉兄弟,理應拱衛皇室,忠於朝廷,但他們卻驕橫恣肆,圖謀不軌,因此在楚國和燕國,都出現了烏鴉喜鵲爭鬥相殺的徵兆。楚王、燕王的行為都屬於造反,並且與占卜相契合,這些都是天道示警於人的表現。燕國的陰謀還沒來得及發動,就提前被朝廷察覺,燕王畏罪自殺,沒有牽扯其他人,因此燕王宮烏鵲爭鬥的場面比較小,只有一隻烏鴉被打死了;楚王率軍造反,與朝廷的軍隊交戰,被打的打敗,死傷很大,所以楚國預警的場面比較大,死了很多金色烏鴉。這是天道注重細節的表現。京房在《易傳》裡說:“兩軍交戰攻伐,烏鵲鬥毆就是戰爭的預兆。”

搜神故事:封國發生黑白烏鴉鬥毆事件,成功預言兩位王爺造反失敗的結局

小評:兩次烏鴉鬥毆事件,一次是發生在楚國的大規模群毆,一次是發生在燕王宮的單挑,象徵著西漢兩位王爺謀反被殺的結局。這兩個徵兆都對應了歷史上的真實事件。楚王劉戊漢景帝三年,起兵參與吳王劉濞發起的七國之亂,但在與周亞夫率領的政府軍交戰之中,兵敗自殺。燕王劉旦是漢武帝的第三子。漢昭帝在位期間,劉旦兩次密謀造反,但造反水平實在是太次,兩次造反都被提前告發,第二次被漢昭帝追究,自縊而死。兩王謀反的結局似乎是透過烏鴉鬥毆的結果提前註定了,但終究是從事後推斷,其實只要支援贏的一方,正說反說,都可以。這充分體現了古代術士靈活的話術水平。

搜神故事:封國發生黑白烏鴉鬥毆事件,成功預言兩位王爺造反失敗的結局

原文:景帝三年十一月,有白頸烏與黑烏群鬥楚國呂縣。白頸不勝,墮泗水中死者數千。劉向以為近白黑祥也。時楚王戊暴逆無道,刑辱申公,與吳謀反。烏群鬥者,師戰之象也;白頸者小,明小者敗也;墮於水者,將死水地。王戊不悟,遂舉兵應吳,與漢大戰,兵敗而走,至於丹徒,為越人所斬,墮泗水之效也。京房《易傳》曰:“逆親親,厥妖白黑烏鬥於國中。”燕王旦之謀反也,又有一烏一鵲鬥於燕宮中池上,烏墮池死。《五行志》以為楚、燕皆骨肉藩臣,驕恣而謀不義,俱有烏鵲鬥死之祥。行同而佔合,此天人之明表也。燕陰謀未發,獨王自殺於宮,故一烏而水色者死;楚炕陽舉兵,軍師大敗於野,故烏眾而金色者死:天道精微之效也。京房《易傳》曰:“顓徵劫殺,厥妖烏鵲鬥。”

搜神故事:封國發生黑白烏鴉鬥毆事件,成功預言兩位王爺造反失敗的結局

宣告:《搜神記》是東晉史學家幹寶(?—公元336年)創作的小說,就創作年代來說,距今也有將近1700多年的歷史,在這期間,中國的神話故事也是個不斷演化和補全的過程,記述的角色形象和現今的主流形象難免會有所偏差。因此本文主要是針對搜神記原文做的讀書筆記,以原文翻譯加腦洞補足為主。由於個人知識水平有限,部分詞彙的翻譯難免不夠準確,另外對於文中的一些人物故事在《搜神記》以外的記載,瞭解的也不是太全面,敘述的時候難免有所疏漏,錯誤之處,請多包涵。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