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歷史典故:“正月剃頭死舅舅”的由來?

中國曆經數千年曆史,傳承了許多古老的傳統文化,如:清明節祭祀先人,寒食節不許生火,重陽節登高飲雄黃酒,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等等,但有個流傳甚廣的習俗,卻格外讓人費解,那就是“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的說法。

這究竟是不是真的呢?

實際,有文化的人都清楚,這根本就是謠傳,毫無科學根據,但據說網上還真鬧過甥舅因剃頭引發矛盾的新聞。

歷史典故:“正月剃頭死舅舅”的由來?

今天,便來說說這句話的由來,以正視聽。

中國古人一向秉承《孝經》所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損傷!所以無論男人女人常會留著長髮,而不輕易剪掉。

舉例說來,當初漢末丞相曹操討伐張繡,因馬踏禾苗,便以佩劍割發代首,足以說明頭髮的重要性。

然,等到滿清入關後,為了統一華夏,強令漢人剃去腦袋四周頭髮,只留頂部一根辮子,這意味“掃去四夷,定鼎中原!”

但“剃髮令”一出,卻激起無數漢人的強烈反抗,由此還引發多起類似“江陰八十一日”慘事。

後來,偏安十八年的南明朝覆滅,滿清也真正做到了定鼎中原,在“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強制高壓之下,前朝那些文人及遺老遺少不得不順應時勢,縮頭做起大清的子民,但內心為表達對前朝的思念,正月時不再剃頭,且暗中祭祀大明君主。

歷史典故:“正月剃頭死舅舅”的由來?

為了不引起滿人的懷疑,他們便謠傳“正月剃頭死舅舅”,實則是“正月思舊不剃頭。”

時間久了,這句話一直訛傳至今。

民間還有一種說法。

據說清朝年間,北京鄉下有個小夥子,命運多舛,從小父母雙亡,由親孃舅撫養長大。

後來,小夥子獨自到北京謀生,找個師父學習剃頭。

幾個月後,他手藝稍有所成,便挑起擔子走街串巷,替人理髮。

可他畢竟初學不久,還沒有老客戶,大多生人又不信他,所以小夥子就沒怎麼賺到錢,眼瞅春節到了,他想念舅舅,但又沒錢給舅舅買禮物,這可怎麼辦呢?

小夥子想了大半夜,最後嘆了口氣,“哎,既然沒錢,那我就給舅舅剃個頭,也算盡份孝心。”想通這點,他趕早挑著擔子匆匆返回故鄉。

到家剛好正月初一,小夥子便細心的幫舅舅剃了頭,洗了澡,陪他說話聊天,把舅舅高興得逢人就講,自己外甥手藝怎麼好,人有多麼孝順。

鄉人聽完有所感動,便紛紛邀請小夥子為自己剃頭,小夥子因此還掙了不少錢。

過完正月,小夥子還要去北京幹活,臨別時,舅舅拉著他的手說:“外甥啊,舅舅年紀大了,明年正月,你還回來幫舅舅剃個頭,啥也不用買,舅舅只想看看你的手藝強點沒。”

小夥子聽完,知道舅舅這是掛念他,不禁淚流滿面,依依不捨的再次進城了。

這回進京,他一面加強手藝,一面為客人仔細打理頭髮,收費也較別人低些,逐漸開始有了一些老客戶。

時光飛逝,轉眼再次臨近正月,小夥子興沖沖買了魚肉和一瓶酒,挑著擔子回鄉看舅舅,可是,他舅舅在臘月時,卻因病去世了。

小夥子到家頓時呆立院中,手上的酒肉也掉落地上,過了一會,他不禁跪地嚎啕大哭,整個正月,他便獨自一人守著舅舅的令牌,思念過往。

附近鄉親為了安慰他,便過來找他剃頭,他是一概婉言拒絕。

歷史典故:“正月剃頭死舅舅”的由來?

訊息傳出,人們相互言道,唉,這小夥子,正月不剃頭,他是在思舅舅啊!

但這句話傳來傳去,不知怎麼便給傳成“正月剃頭死舅舅”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