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劉邦和朱元璋誰對手下狠?呂后有很強領導力,決斷是一門領導藝術

能夠在封建時代,成為一個集團的領袖,必然有一些與眾不同的特質。劉邦、呂雉包括朱元璋,他們都是那個時代最優秀的領袖,為什麼他們能成為領袖呢?他們擁有毒辣的手段,為何還有那麼多人甘心跟隨他們呢?

其實毒辣與否是相對來說的,我認為劉邦就是一個比較有人情味的君主,除了異姓王之外,他並沒有殺掉多少功臣。呂后之所以對戚夫人如此殘忍,那也是被戚夫人給逼的。至於朱元璋,的確有些殘忍,不過也是有他自己的目的。

那麼他們的手下,是怎麼評價他們的呢?他們身上有哪些特殊的氣質,使得那麼多人甘心跟著他們的呢?

劉邦和朱元璋誰對手下狠?呂后有很強領導力,決斷是一門領導藝術

01首先,他們能在關鍵時候做決斷。

做決斷這件事,看似比較簡單,其實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因為你不是在過家家,每一個決斷,都有可能決定集團未來的生死問題。

伴隨著責任越來越大,其實領導者做決斷的水平,也就越來越經不起考驗。手底下那麼多兄弟,都在等著領導的一聲令下,而這一個命令,是最拿捏不準的。

劉邦就比較善於做決斷,比如說天下諸侯都不敢進攻咸陽的時候,劉邦得知先入關中者為王的訊息以後,想都沒想就決定要去關中。要知道,跟其他諸侯比起來,當時的沛公劉邦還是個不起眼的角色。可是這次露臉,讓大家終於認識到了這個人物。這一次的選擇,對劉邦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個選擇。因為進入關中以後,劉邦就可以在天下最富有的地方稱王,想想也覺得開心。再比如說選擇韓信做大將軍的事情,劉邦看蕭何如此誠懇地推薦韓信,便知道韓信不簡單。他並不瞭解韓信,但是他將韓信封為大將軍,將軍隊都交給韓信來管理。

劉邦和朱元璋誰對手下狠?呂后有很強領導力,決斷是一門領導藝術

換成其他領袖,誰敢在這個時候,將韓信封為大將軍呢?這豈不就是把自己和兄弟們的身家性命,都交給了一個陌生人嗎?劉邦敢於做出這樣的選擇,所以他才能做領袖。

何曰:“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王曰:“吾為公以為將。”何曰:“雖為將,信必不留。”王曰:“以為大將。”何曰:“幸甚。”於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王許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史記》

同樣的道理,朱元璋也善於決斷。在打下金陵城以後,朱元璋想都沒想,就決定在這裡建都。為什麼呢?因為這裡的地勢非常好,易守難攻不說,而且可以操控東南。

北方還是元朝的天下,而南方有陳友諒在西南,張士誠和朱元璋在東南。朱元璋想要藉助金陵的地理位置,扼斷東南,的確是一步好棋。可金陵城就在張士誠的眼皮子底下,所以一般人還真不敢在這裡建都。

劉邦和朱元璋誰對手下狠?呂后有很強領導力,決斷是一門領導藝術

02其次, 他們手裡有足夠的資源。

就算你再有領導能力,想要成為領袖,其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你的兄弟們總不能跟著你喝西北風吧?所以你必須要有一定的資源。不管是物質還是戰略資源,手頭上總要有點東西才能出來混。

劉邦剛起義的時候,什麼都沒有,那麼他是靠什麼資源吸引大量人才跟隨的呢?其實很簡單,他靠的是身邊這幫鐵桿發小。有這幫人在身邊,劉邦自然就有了領導人的風範。劉邦的發小是劉邦幾十年玩下來的好朋友,這就是劉邦最好的資源。這些人雖然魚龍混雜,可就是全都跟劉邦穿一條褲子。這是非常難得的一件事,因為不是誰都能積攢這麼多人脈的。後來劉邦的勢力越來越大,手裡的錢財兵馬也就越來越多。像張良、韓信這樣的高階人才,也就願意加入劉邦的陣營。因為他們覺得那個時候的劉邦,已經具備了跟項羽爭奪天下的資格,自然可以吸引更多人才。呂后就不用說了,她完美地繼承了劉邦留下的所有資源,所以她也是手握各種人力物力。那麼這些大臣自然也就願意跟著呂后混了。

劉邦和朱元璋誰對手下狠?呂后有很強領導力,決斷是一門領導藝術

至於朱元璋,其實他的情況跟劉邦十分類似。最初朱元璋真的是什麼資源都沒有。自從他娶了一個有資源的老婆馬皇后以後,他的情況就不一樣了。

後仁慈有智鑑,好書史。太祖有劄記,輒命後掌之,倉卒未嘗忘。子興嘗信讒,疑太祖。後善事其妻,嫌隙得釋。太祖既克太平,後率將士妻妾渡江。及居江寧,吳、漢接境,戰無虛日,親緝甲士衣鞋佐軍。陳友諒寇龍灣,太祖率師御之,後盡發宮中金帛犒士。嘗語太祖,定天下以不殺人為本。太祖善之。——-《明史》

馬皇后是起義軍領袖郭子興的義女,從而朱元璋有了成為郭子興心腹的機會。從此朱元璋可以享受郭子興集團的所有資源,那他手底下的這幫兄弟也就看出了朱元璋的未來,所以願意跟著他。

劉邦和朱元璋誰對手下狠?呂后有很強領導力,決斷是一門領導藝術

03再者,他們以大局為重,不以個人好惡判斷事情。

任何一個領導,如果只是在乎自己的得失問題,不管大局的話,那麼這樣的領導,肯定不會有多少人願意跟隨。

相反一個領導,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事先想到的是全域性問題,那麼自然會有不少人願意跟著這樣的領導。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史記》

因為大家會考慮這個領導,在關鍵時刻,會不會在乎所有人的利益。領導個人的利益,只關乎他一個人,而集團的利益卻涉及到了集團內部所有人。

比如說劉邦這個人,他進入關中絕對不是為了他一個人的利益,他那幫兄弟都得了不少好處。可是在赴洪門宴的時候他卻只能自己去承受,因為只有他能夠挽救自己的集團。如果集團都被項羽給毀了,那麼他這幫兄弟也就都不會跟著他幹了。所以劉邦必須要以大局為重,不可能自己帶人逃走,這麼一來項羽可能會將他這幫兄弟也給剷除掉。呂后當然有自私的一面,她將自己家族的人都封了侯爵甚至王爵,但是這阻礙不了呂后是一個顧全大局的人。在對匈奴問題上,呂后繼續沿用和親政策。百姓們使用的錢幣問題,呂后也做了不少改良。朱元璋相對來說自私一點,不過是在建立帝國以後,為子孫謀私利。對他自己來說,其實還是比較顧全大局的。

劉邦和朱元璋誰對手下狠?呂后有很強領導力,決斷是一門領導藝術

總結:最重要的,當然是要估計手下人的利益。

天下大事,莫過於一個利字,所謂名其實也是利的一種。不圖名不圖錢的人,他們為什麼還要跟著你打天下呢?

所以說作為一個領導,一定要充分為手下人的利益著想。比如說給手下人的工資高一點,福利好一點,年底再發個大紅包做年終獎,那手下人肯定來年還願意跟著你幹。

做企業不是講情懷的地方,員工們就是想要獲得更多利益才會在這個企業。你作為老闆非要跟員工將情懷,不談工資的話,那麼這種企業也走不遠。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