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明帝國邊將家丁制:飲鴆止渴的高戰鬥力機動部隊

自明孝宗廢除開中法之後,北方邊境的軍糧儲備受到了災難性的破壞,邊軍戰鬥力大為降低。入侵的蒙古人又加劇了屯田的荒廢,並在屢屢得手中變得越來越強大。要用比之前更少的物質和人員下抵禦比之前更加強大的敵人,所以嘉靖年間的北方邊軍針對蒙古的入侵模式,對軍隊結構進行了重組。當時蒙古是先集中兵力突破邊牆,然後在破邊之後,以高機動性的千人級騎兵隊伍四處分散劫掠。

明帝國邊將家丁制:飲鴆止渴的高戰鬥力機動部隊

鑑於蒙古人的物資和人員相較中原王朝遠為匱乏,無法保證每股騎兵隊所有人員的裝備和戰鬥力,因此這些四下劫掠的千人騎兵隊伍裡,有相當多的毫無裝甲和優質兵器的人員。也就是說,蒙古人的這些騎兵隊,是以少數精銳騎兵,帶領多數武裝牧民的模式來構建的。而部落貧弱的生產力和人口數量,導致蒙古很難承受一次性大量損失精銳騎兵。

明帝國邊將家丁制:飲鴆止渴的高戰鬥力機動部隊

所以以當時蒙古人的作戰模式來說,勇猛有餘而韌性不足,難以進行大規模決戰以及消耗戰。有鑑於此,嘉靖年間的北方將領針對蒙古人精銳不足的弱點,組建了一隻人不卸甲、馬不離鞍、弓馬嫻熟、高機動性和高戰鬥力的機動部隊,以壓制蒙古人各騎兵隊的精銳前鋒部分,從而在此基礎上消滅整個入侵隊伍,或迫使對方因無法承受人員損失而撤離。為方便調遣和隨時出戰,這隻部隊只能是圍繞在將領周圍的親兵近隨,即家丁。

明帝國邊將家丁制:飲鴆止渴的高戰鬥力機動部隊

有得必有失,將領在將有限的資源大量傾斜給親隨家丁的同時,不可避免的侵害了一般士兵的利益,從而導致部隊主力的正兵戰鬥力的進一步惡化。這種親隨模式下的架構,又會使得家丁和將領之間,形成一個帶有排他性質利益結合體。這樣就使得不同體系下的將領家丁團之間,難以有良好的配合和順暢的指揮。同時,這類高福利的家丁團隊必然是一個人員數量較少的團隊,所以即使簡單的手勢和口號,即可將命令傳達到整個作戰集團。這樣大型陣戰下的旗鼓軍號等指揮工具,自然就毫無用武之地,從而使得整個軍隊在整體上的作戰能力更為降低。

明帝國邊將家丁制:飲鴆止渴的高戰鬥力機動部隊

誠然,家丁這種有相當針對性的戰鬥模式,挽救了當時明朝千瘡百孔的北方邊防,但是這樣軍隊架構畢竟是不正常的。雖說救一時之急,談不上是飲鴆止渴,然而解渴的也絕非甘甜泉水。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