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土木堡之變,也先為何沒能滅掉明朝?因為大明定都北京

明朝只要佔住北京不走,也先就滅不掉明朝。而明朝一旦離開北京,那就真心不好說了。滅掉明朝,或重開一個南北朝,都有可能。

土木堡之變,也先為何沒能滅掉明朝?因為大明定都北京

所以,也先滅掉明朝的上上之策,也是唯一之策,就是佔領北京。但是,于謙成功組織了北京保衛戰,而也先只能倉皇南顧、逃回草原。因此,關鍵的問題是北京。土木堡之變後,二十萬明軍精銳灰飛煙滅。這時候,北京就是一座空城。但是,這座空城很重要。因為這裡是大明的首都。而最要命的問題是:這座空城,還沒了皇帝。皇帝明英宗被瓦剌蒙古人給抓了。蒙古人是帶著大明的皇帝來攻打北京的。如果明英宗說話還好使,那麼北京的大明朝堂就應該跟瓦剌人辦理城防交接手續。

土木堡之變,也先為何沒能滅掉明朝?因為大明定都北京

北京能夠守住嗎?無論是從政治的角度還是從軍事的角度,北京都守不住。皇帝被抓了,這就是最大的政治。古代國家,不是人民主權,而是君主主權。大明的江山,北京百姓說了不算,大明皇帝說了才算。所以,瓦剌人抓了大明皇帝,就相當於擒賊先擒王,提前將了大明的軍。土木堡之變,二十萬大明精銳盡喪,多一半的大明官員或死或俘。北京保衛戰還沒開打,大明先廢半條命。瓦剌的二十萬蒙古大軍,在土木堡之變後,等了兩個月。等待目的是要贖金,讓大明贖皇帝。見贖金無望,也先立即組織進攻。而這次進攻,瓦剌大軍只用了十一天時間,就兵臨北京城下。這個進軍速度,根本不是要趕跑大明朝堂,而是要生擒大明朝堂。所以,北京完全守不住。但,一個硬漢出現了。這個硬漢就是大明的兵部尚書于謙。我們關注最多的是于謙的愛國熱情和鬥爭意志。卻忽略了一點,那就是于謙的組織能力。

土木堡之變,也先為何沒能滅掉明朝?因為大明定都北京

在大明廢了大半條命的情況之下,于謙只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北京的城防部署。劉邦點兵不過十萬、韓信點兵多多益善。而於謙北京保衛戰,卻不止是點兵點將的問題,而是還要組織首都、組織朝堂、組織國家的問題。于謙的組織細節,不多說了,主要說三個大的舉動。這些舉動,每一個都非常了不起。一個是朝堂上硬到底,誰要慫就殺誰。如果是忠君,那就傾家蕩產贖皇帝,但于謙不贖了。都要打仗了,只能花錢養軍隊,不能花錢贖皇帝。如果是理性,那打不過就該跑,而現在卻要意氣用事。誰敢說遷都,那就殺誰,不能允許有人動搖軍心。一個是戰略上立新帝,明英宗不要了。君還是要忠的,但不再忠明英宗了,而是忠景泰帝朱祁鎮。重新選個皇帝,就等於讓也先手中的明英宗從無價之寶變得一錢不值。明朝的官僚,玩起套路來,絕對碾壓蒙古人好幾個數量級。一個是戰術上總動員,號召各地勤王。大明皇帝雖然被抓了,但皇帝是國家領袖,而國家運作是要靠政府的。政府就是大明朝堂。新皇帝一立,朝堂再一佈局,大明的權力系統率先恢復起來。所以,各地勤王部隊和援助物資,才能順著大運河源源不斷地湧進北京城。最有利的因素,是也先給了兩個月的時間。這傢伙一直在盤算該用明英宗敲詐大明多少錢。但,你要是說也先只想要錢不想入主中原,也不對。不用乞丐的價值觀來揣測王侯將相的價值觀。這夥人自我實現的需求,絕對強於金銀財寶的需求。

土木堡之變,也先為何沒能滅掉明朝?因為大明定都北京

於是,大明可以組織舉國抗戰了。轟轟烈烈的北京保衛戰,不是二十萬蒙古大軍列隊陣戰一座北京城,而是要對付整個大明。即便如此,北京也不見得能夠守得住。原因是精銳盡喪。大明跟大宋的套路差不多,基本上都屬於重內虛外一流。京師的三大營是絕對主力。但,土木堡之變全給打沒了。所以,北京保衛戰時候的大明王朝,已經沒了可戰的精銳了。人數雖然依舊佔優,而能戰的精兵卻打沒了。那麼,為什麼北京保衛戰還能成功呢?大明為什麼沒能重蹈北宋的靖康之恥?因為北京不是汴梁。汴梁無險可守,而北京卻處處險要。也先進攻北京,不可能讓二十萬大軍一路平推,必須要分兵推進。集中一路死命揍,不行嗎?不行。一萬人站成一排,至少要5000米。而要行軍的話,不可能隔著半米列隊,必須把距離拉開。一戰的時候,德國一個軍的隊伍長度是32英里。然後,你再想象一下,也先需要把軍隊拉開多遠的距離。所以,二十萬大軍怎麼也不可能全都堆在一路。這麼做,效率太低。同時,也先的軍隊是整個草原總動員。也先只是一個實際上的部落聯盟首領(名義首領是黃進家族),自己的直屬部隊沒有二十萬人。於是,瓦剌大軍不可能來自一個地方。有從山西方向來的、有從承德方向來的,還有從東北方向來的。所以,出兵地點也就決定了必須分路行軍。也先就是想集中一路打,也沒法集中。所以,也先必須分路進攻北京,他把二十萬大軍分了三路。

土木堡之變,也先為何沒能滅掉明朝?因為大明定都北京

西路是主力,即也先率領的十萬大軍,從紫荊關方向殺了過來。紫荊關位於太行八陘之一的蒲陰陘上。這就是軍事要地。啥叫軍事要地?想想秦戰國的函谷關就行了。首先是沒法繞,從山西到北京必須走紫荊關;其次是不對稱,人家派個幾百人就能攔住你幾萬人;第三是耗時間,耗你幾個月甚至幾年,都有可能。但是,也先手裡不僅有明英宗還有太監喜寧。這傢伙直接投降蒙古人了。於是,蒙古人有了帶路黨,硬是輕鬆突破紫金關。所以,也先才只用了十一天時間就幹到了北京城下。這是主力一路,非常順利。但是,其他兩路卻非常不順利,可以說完全失敗了。中路,相當於從北京正北殺過來。但這一路蒙古人一頭就撞上了居庸關。直到北京保衛戰打完,居庸關這一路蒙古人也沒能殺進來。這還導致一個結果,那就是也先打不下北京後,卻沒法退。退軍的高效路徑是居庸關方向。但是,因為一直沒打下來,所以想從這裡退都不可能。

土木堡之變,也先為何沒能滅掉明朝?因為大明定都北京

東路走的是密雲方向。即便現在,密雲大山仍舊讓人望而卻步。生態環境好了之後,什麼野生動物都跑出來了。在數百年前,這條路有多難走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這一路蒙古人走得就非常痛苦。直到北京保衛戰打完,東路蒙古軍隊也沒走到北京。所以,二十萬大軍,實際就來了也先一路。如果紫荊關能夠扛住,北京保衛戰都未必打得起來。北京的這個地利上優勢,完全是北宋汴梁無法同日而語的。于謙的組織能力、北京的地利優勢,這才是大明北京保衛戰的真正籌碼。分析戰爭,首先不要往戰鬥精神、戰鬥意志方面著眼。最好先把戰爭當成一場拳擊比賽。身高、體重、臂長、力量和技術,等等這些客觀要件才是最該關注的、最可分析的。北京保衛戰,于謙打得有聲有色。關鍵是大明軍隊沒跟蒙古人打城防戰,而是開出城門、直接玩野戰。這個套路,一下就把蒙古人打蒙了。于謙堪稱秀才領兵,但領兵的手段卻堪稱殘忍。先是命令錦衣衛全城抓軍人,誰沒出去打仗,逮到之後就是殺;再是,軍隊開出去之後,立即關了城門,要麼打死蒙古人、要麼被蒙古人打死。最要命的招數是後隊斬前隊、人人都是督戰隊,逼著明軍必須跟瓦剌人玩命。這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了。同時,明軍裝備的火器也發揮了作用,大炮、鳥銃專克蒙古騎兵。

土木堡之變,也先為何沒能滅掉明朝?因為大明定都北京

但是,仍然要承認:北京保衛戰是險勝。因為另外兩路蒙古軍隊死活也沒能抵達北京城下。如果他們到了呢?也先的意志將會更堅定,蒙古大軍計程車氣將會更高昂。而居庸關一旦被突破,北京只能被動挨打。北京保衛戰,小編專有文章敘述。這裡不多說,主要說北京與大明存亡的關係。北京的經緯度詳細座標,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位於文明交匯地帶。以北是草原文明、以南是中原文明。明朝定都北京,就相當於把槍口頂在了草原的腦瓜殼上。北京雖在前線,卻是大明的底線。在這裡,你就不許動;動一寸,我就跟你玩命。這個頂在草原腦殼上的形勢,確保了華北平原這個廣袤農耕區的絕對安全。所以,也先的瓦剌蒙古即便實力再強,也無法成為另一個契丹大遼。既然成不了契丹大遼,那麼草原世界就一直動盪不安。大明可以長期採取拉一個打一個的辦法,實現對草原的控制。實際上,也先的瓦剌蒙古也曾經接受過大明的扶植,目的是對付北元的韃靼。

土木堡之變,也先為何沒能滅掉明朝?因為大明定都北京

為什麼草原會一直動盪不安?草原結束動盪的前提,是草原重歸一統。但唐以後的草原要重歸一統,就必須打出一個軍事最強部落來。除非出現成吉思汗那種天縱英才,這種軍事最強部落幾乎沒可能打出來。所以,唐以後崛起的兩個民族,都不是純正的草原民族,而是出自東胡系的契丹和女真。所以,要麼是中原的隋唐帝國羈縻草原,要麼是東胡的遼金控制草原。直到出現了成吉思汗,蒙古草原的力量結構才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而變化的結果就是草原重歸一統。為什麼草原不能自組織地統一起來?因為草原的政權結構一直是部落聯盟式的,而不是中央集權式的。簡單說就是大汗再大,也不是皇帝。大汗與手下將領,是一種合作關係而不是一種隸屬關係。甚至,這種合作,還要看將領們開心不開心。一旦大汗弱勢了,將領們就可能重新選個大汗。因為草原將領全是各部落或部落聯盟的酋長,各自都擁有一個軍事、生產、生活單位。

土木堡之變,也先為何沒能滅掉明朝?因為大明定都北京

大元以後,黃金家族式微,草原成了部落軍閥的割據天下。這種狀態的草原,正是大明所樂見的。但是,除了產生成吉思汗那樣的領袖、除了東胡系突然崛起,還有沒有其他辦法可以改變草原的力量結構?有!這個辦法就是入主中原,或一隻腳踏入中原。只要草原佔領了河北和山西的農耕地區,就可以獲得農耕資源注入。而一旦擁有了這個外部資源,草原的大汗就可以贖買掉各部落酋長手中游牧騎兵。而這就是契丹大遼的組織模式。草原大汗左手捏著中原的財富,右手捏著草原的軍隊,用財富贖買軍隊、用軍隊收割財富。這個正反饋一旦形成,那麼瓦剌人就有望成為第二個大元。所以,北京這個位置就非常重要。北京的南面是華北平原,北京的西面是山西高地,北京的東北就是東胡系的女真,北京的北面是蒙古草原。大明把首都定在北京,就可以向這四個地方高效輸出統治能力。無論是出兵搞軍事征服,還是出使搞外交博弈,甚至是開關搞經濟貿易,都能實現高效輸出。

土木堡之變,也先為何沒能滅掉明朝?因為大明定都北京

所以,瓦剌一旦佔領北京,那麼河北和山西肯定守不住。大明接下來必須遷都南京,這就是偏安朝廷。偏安朝廷甚至都控制不住中國北京,更不要說草原世界了。而也先的瓦剌蒙古,則可以順利收割山西與河北的資源財富。對於大明,江南才是財富之地,山西與河北只能屈居次位。而對於瓦剌、對於蒙古,山西與河北就是草原人的江南。山西與河北的資源反向注入,足以改變草原的力量構成。而最大的改變就是草原可以實現集權。這就是統治邏輯的改變。而遊牧騎兵一直是冷兵器時代的最強王者。財富注入、集權實現,再加上游牧騎兵,即將步入中期的大明也就只能是第二個南宋。土木堡之變以後,大明未滅,是因為自己還佔著北京,甚至繼續定都北京。土木堡之變以後,也先要滅掉大明,上上之策也是唯一之策,就是攻佔北京。但是,于謙力挽狂瀾了。有些英雄,很厲害,因為他們乘勢而上或順勢而為。而有些英雄,更厲害,因為他們可以憑空造勢或逆天改勢。于謙,屬於後者。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