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文武雙全、軍功封爵的明代奇才,王守仁的“偶像”王越

王越,字世昌,出生於河南浚縣一個普通農戶家庭。雖然出身寒微,但是上蒼卻給了他豐厚的“饋贈”,出眾的相貌、出眾的頭腦以及出眾的刻苦。這讓原本微末的王越迅速在當地揚名,並被縣學重點培養。

少小成名的王越和其他“神童”們一樣,不甘於平凡的生活而富有理想。王越的理想還有別於大多數神童,他希望能橫刀立馬、滌盪四海不臣。同樣的王越也染有諸多神童共有的壞毛病,自負、高傲,總有一股捨我其誰的心理。這兩者都伴隨著他一生、影響著他一生。

文武雙全、軍功封爵的明代奇才,王守仁的“偶像”王越

景泰元年24歲的王越參加順天府鄉試獲取第三名,第二年的會試中又以第三十三名的成績中進士。雖然會試成績普通,但是憑藉另一項優勢(相貌),被授浙江道監察御史。

王襄敏公廣額豐頤,而骨氣峻拔,有威重,印堂中直紋五條,右頤有一黑子,音吐如鍾。

《客坐贅語》顧起元

注:古代特別講究儀表堂堂,所以明代選官外貌也是考量的一項重要因素,相貌不佳很難被委以官職。由於明朝地方職權被一分為三,御史就成了多面手,明朝中期之後一方大員必定是御史出身。

為官之後王越就展現了他自負的一面,並不把官場的規矩、忌諱當回事兒。景泰四年王越的父親去世,他不等朝廷派人與他交接工作就自行返鄉而被彈劾。不過在家丁憂期間王越也有能力讓自己繼續揚名天下,因為他頗具詩才。

王越被譽為“詩直追盛唐,文章遠溯秦漢”, 在“臺閣體”盛行之時,他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對明代前、後七子,特別是公安、竟陵文學均有較大影響。

王越的運氣也比較好,丁憂讓他無意中避開了朝堂的鉅變“英宗復辟”。天順元年,王越返朝後非常有眼光的和當時的朝堂潛力股“李賢”成為了鐵桿盟友。隨著李賢的上升,王越也連續升遷成了山東按察使。

天順七年王越終於等來了他夢寐以求的機會。這一年河套地區的韃靼部連續入侵宣大地區,大同損失慘重。朝廷有意更化大同巡撫以阻止頹勢,李賢乘機嚮明英宗推薦了一直嚮往軍事的王越。

七年,大同巡撫都御史韓雍召還,帝難其代,喟然曰:“安得如雍者而任之。”李賢薦越,召見。越偉服短袂,進止便利。帝喜,擢右副都御史以行。

《明史·卷一百七十一》

王越赴任後馬上展現了他在軍事上的才幹,精簡兵卒裁汰老弱,修葺兵器和城防,加強防禦。並重新組建騎兵部隊作為機動力量,對韃靼部進行襲擾,間接的抑制他們的南侵。這麼雙管齊下,大同地區的防禦再次穩定下來。

到了成化朝,明朝對河套地區的戰略態度發生了轉變,欲驅逐韃靼部收復河套地區。成化三年,任命撫寧侯朱永徵毛裡孩(蒙古本部太師),王越贊理軍務兼紀功賞。由於朱永的能力有限,加上他並不眷戀沙場,因此他當起了“甩手掌櫃”,把實際權力都交給了王越。

王越做了兩手佈置。

在戰場上王越將大軍分散部署依託各地堡壘和火器優勢,透過被動防禦來遲滯、消耗進犯的韃靼部。同時他集中精銳作為機動力量,對各地進行支援以及趁韃靼部不備就偷襲。這樣雖然不能將韃靼部驅逐出河套地區,但是也基本能穩固住明軍的防線。

文武雙全、軍功封爵的明代奇才,王守仁的“偶像”王越

王越這麼做是因為明軍戰鬥力早就退化得無法與蒙古野戰了。重新練兵需要時間,現在只能和蒙古這樣拉鋸,實際就是拼物資、人力消耗。而這方面蒙古相對於明朝就是明顯的弱勢了。

在戰場外王越則是利用文筆為朱永開脫並保住其官位。勝仗自然是拼命鼓吹和宣傳,敗仗即便是敗得再慘,王越也要從其中挖掘出可歌可泣的故事,以讓朝堂官員們明白將士們忠君護國之心。

王越表面上是在維護朱永實際是在維護他自己。如果朝廷因為不滿朱永的成績而換人,那麼他王越很有可能也會一併被換掉,即便不換,新領導還會這麼放權給他麼?不過朝堂官員們也不是那麼好糊弄的,彈劾王越無能的奏章也雪花般地在朝堂飛舞。

王越這麼忍辱負重的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在編練精銳騎兵,並等待機會。成化九年時機成熟,機會也來了。

這年九月王越得到訊息韃靼部滿都魯汗正在集結兵力準備南侵,而他的老巢紅鹽池卻疏於防守,王越當即決定親率五千精騎襲擊紅鹽池。王越率軍從榆林出發,晝夜兼行數百里趕到紅鹽池並獲大勝。

是役斬首三百五十五級,除此之外明軍將滿都魯汗留在後方的駝馬牛羊器械等物資全部繳獲,不能帶走的也全部就地焚燬。對於滿都魯汗而言,糧草沒了、後勤基地也沒了。滿都魯汗被迫從河套地區撤出向北退縮。

擒斬三百五十,獲駝馬器械無算,焚其廬帳而還。及滿都魯等飽掠歸,則妻子畜產已蕩盡,相顧痛哭。自是遠徙北去,不敢復居河套,西陲息肩者數年。

《明史·卷一百七十一》

此戰後王越因功成為了首任三邊總制,但是王越自負的毛病又開始發作了。得立大功的王越覺得“

功大賞薄

”心中很是不平,加上言官們又彈劾他“濫殺冒功”(彈劾他在紅鹽池濫殺蒙古婦孺),王越就賭氣上表稱病並請求去職還朝。

文武雙全、軍功封爵的明代奇才,王守仁的“偶像”王越

王越的本意是這裡離了我不行,但是憲宗卻不這麼認為,立刻批覆同意了他的請求,讓他回都察院任御史。返回京師的王越不願意就此放棄一生的理想,一直想找機會重返沙場。雖然他的鐵桿盟友李賢早已去世,但是王越很快就找到了新的盟友 ——

汪直

此時的汪直正紅得發紫,年紀輕輕(不滿二十歲)就掌管西廠,是繼王振之後的第二位權閹級人物。王越結交汪直的方式很簡單,就是在朝堂上下都反對汪直的時候替他說話。

內閣論罷西廠,越遇大學士劉吉、劉珝於朝,顯謂之曰:“汪直行事亦甚公。如黃賜專權納賂,非直不能去。商、萬在事久,是非多有所忌憚。二公入閣幾日,何亦為此?”

《明史·卷一百七十一》

注:汪直是權閹中的異類,他醉心權勢但從不貪汙受賄。

巧的是汪直本人也非常仰慕王越,一是敬仰王越的文采,二是汪直有著和王越一樣的理想 ——

橫刀立馬,縱橫沙場

。因此這兩人就一拍即合,迅速發展成了鐵桿盟友。在汪直的幫助和提攜下,王越很快就官升兵部尚書,掛都察院左都御史銜並提督京營。

成化十六年韃靼部亦思馬因犯邊。正月十六日,憲宗命朱永為平虜將軍、總兵官,由汪直監軍,王越提督軍務,前往討亦思馬因。到達大同后王越獲得一條情報韃靼部達延汗巴圖蒙克的王庭設在威寧海。王越和汪直商議後認為,時不我待,當即決定集合全軍精銳突襲威寧海。

王越和汪直親率兩萬精兵出關,晝伏夜行二十八日抵達威寧海。時天降大風雪,明軍縱兵掩殺,獲大勝。達延汗巴圖蒙克(當時僅六歲)僅以身逃。此役,明軍生擒一百七十餘一人,斬首四百三十七級,獲旗纛十二面,其他物資無數。也有些人認為蒙古的傳奇女英雄滿都海死於此役中。

注:滿都海的人生經歷相當複雜,因為蒙古奇特的婚嫁習俗(新可汗要娶前可汗的妻子),這位前可汗(成吉思汗的第十二世孫滿都古勒汗)夫人成為了蒙古諸部爭奪黃金家族世傳的焦點。先後嫁過很多人,前文提到的滿都魯汗也是她的丈夫之一。王越自己的奏章裡並未提及斬殺滿都海一事,所以這種說法不太可信。

此戰的意義不在於具體的戰功,首先,蒙古在滿都海的操持下眼看著又有走向統一的趨勢,此戰之後內部再次紛爭四起。當明朝無法消滅和控制蒙古時,一個分裂的蒙古就是最好的蒙古。

威寧海一戰對於明朝和明憲宗還有一個特殊的意義,當年明英宗被也先帶出關外“北狩”時就是關在威寧海。王越、汪直此次血洗蒙古王庭,對於憲宗來說有為父洗刷恥辱的一層意義。

文武雙全、軍功封爵的明代奇才,王守仁的“偶像”王越

戰後王越因軍功被賜誥卷封威寧伯並允世襲,成為明朝軍功封伯的第二人(前一個是正統朝平定麓川的王驥)。此後王越和汪直就鎮守在宣大地區,縱橫沙場,屢獲戰功,成化十七年五月王越以文官的身份佩平胡將軍印、充總兵官;而汪直獲制敕“各地鎮守、總兵、巡撫俱受其節制,有不遵號令者可先以軍法處置,然後奏聞”。

兩人的人生理想得以恣意揮灑,堪稱同時達到了人生巔峰。但是這對搭檔在互相成就的同時,也互相成為了彼此的痛腳。一個是內侍紅人,一個邊塞握有大軍的封疆,這樣的組合即便是無人構陷,想讓皇帝不猜忌都難。成化十九年汪直倒臺,王越也被下詔奪爵除名,謫居安陸。

因為王越日常自負、高傲,對於士大夫的日常禮規也頗不在意,恣意任行。並不是說其他士大夫都恪守禮規、嚴格律己,而是他們都不在明面上幹。王越恰恰是自負不在乎,常常愛明面上幹,結果搞得他很異類而被同僚忌恨。雖然大傢俬下都認為對王越的處罰太苛刻,但是無人為他求情。

越既為禮法士所疾,自負豪傑,驁然自如。飲食供奉擬王者,射獵聲樂自恣,雖謫徙不少衰。故其得罪,時議頗謂太過,而竟無白之者。

《明史·卷一百七十一》

王越自己也多次上疏朝廷申冤,但是朝廷無人支援,自然不可能有什麼好的結果。直到弘治元年,藉著新帝登基,王越才得以獲赦歸鄉(是赦免不是平反)。此後王越繼續不停的向朝廷伸冤,最終孝宗給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法,命他以都察院左都御史的身份致仕。

弘治十年王越迎來了人生最後的機會,而這個機會還是他的老對手送來的。六歲時被王越殺得亡命天涯的達延汗巴圖蒙克,臥薪嚐膽十八年歸攏了蒙古諸部,回來復仇了。七十二歲的王越得以復任三邊總制。

上任後的王越祭出了他的老辦法,收縮於各地堡壘被動防禦,無令不得出戰。王越在忍受朝堂言官們瘋狂彈劾的同時,耐心的等待和尋找機會。弘治十一年七月,王越在賀蘭山分四路伏擊了達延汗,雖然斬首不多(斬首四十二級),但是擊潰了達延汗,明軍獲取了戰略主動。

然而軍事上剛取得一些成績的王越,又倒黴了,這次還是因為宦官。此前受孝宗寵信的內官李廣因罪自殺,言官們在彈劾李廣罪行的同時也沒忘記王越,指責他是李廣的“同黨”。證據什麼的都不用出示,畢竟之前王越不就和權閹汪直打得火熱麼。

王越本人也沒有精力去辯解什麼了,憤懣的他在弘治十一年十二月一日病逝於甘州(今甘肅張掖)任上。明孝宗命剛中進士的王守仁護送王越靈柩回浚縣老家安葬,並代表朝廷督造王越墓。

王守仁在浚縣時曾告訴別人,說自己幼時夢到王越把征戰威寧海時的寶劍贈予自己,沒想到如今竟能督造王越墓。墓地督造完成後,王越之子為表示感謝,將王越佩過的寶劍贈給了王守仁。

二十二年後王守仁配此劍平定寧王叛亂,並因功獲封新建伯。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