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如果一個京官被外放地方,那麼他上任之前要送多少禮?

道光二十七年,張集馨被任命為四川按察使,說起這個張集馨也算是清代官場上非常有名氣的一個人,倒不是因為他官做得大,而是他給後世留下了很多關於清代官場方面的一手資料。

如果一個京官被外放地方,那麼他上任之前要送多少禮?

張集馨接到任命後,第一件事就是要到皇上那謝恩,照例道光皇帝要親自接見他,然後無非就是交代一些勤政廉潔的話,算是赴任前給他打打預防針。此前,張集馨的官職是陝西糧道,這次被任命為按察使,算是皇上簡撥得到高升了。

不過剛剛升了官的張集馨卻來不及為自己慶賀,他必須要做一件十分花錢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批次送禮。為此將京城中必須要送禮的官員統計了一番,經過仔細核對,這次送禮最少也要15000兩銀子。

張集馨這次送禮是寫在他的《道鹹宦海見聞錄》中,此外他還有一部叫《我在大清官場三十年》的書中也有記載。那麼,張集馨升官為何要給各衙門的京官送禮呢?這種情況是不是普遍現象呢?

如果一個京官被外放地方,那麼他上任之前要送多少禮?

我們知道清代的京官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窮,比如翰林院中的翰林們,儘管身份地位較高,但沒有多少經濟收入,要是運氣好皇帝能派個學政、鄉試主考官一類的,多少也能撈點錢。

其實不僅是翰林院,只要是在京部院的中下級官員都沒有太多的經濟收入。打個比方說,一個七品的小京官一年的俸祿只有45兩,加上祿米一類的各種收入,摺合現在人民幣25000萬左右。

京官收入低但開支卻很大,張之洞就曾給京官們算過一筆賬:“計京官用度,即十分刻苦,日須一金。歲有三百餘金,始能勉強自給。”意思是說,就算是一個精打細算的七品京官每天也要花費一兩銀子,一年要三百多兩。收支一對比,京官們自然就會落下巨大的虧空。如果真是這樣,那還有誰擠破頭要去考進士當官呢?

如果一個京官被外放地方,那麼他上任之前要送多少禮?

相比而言,地方官的收入則要比京官高上許多倍甚至是數百倍,但他們要想安心在外地做官,就必須要拿出一部分來送禮,官場稱謂叫“敬”。這就是所謂的先富的要帶動後富得,這樣才算是一團和氣嗎。

上面說道,張集馨升官後第一件事是謝恩,第二件事便是著手送禮。按照當時的官場規矩,張集馨必須要到軍機處、內閣、六部及各院的堂官們告個別打個招呼。打招呼並不是空口白牙說幾句客套話就能了事的,而是有大學問的。

一個官員如果是去給昔日的同僚打招呼,是需要帶上禮物的,這稱為“別敬”,可千萬不要小看了這個別敬,京城裡衙門多,如果不小心落下一甲,將來可能會給自己的工作帶來巨大的麻煩,甚至會影響仕途前程。

如果一個京官被外放地方,那麼他上任之前要送多少禮?

外任官上任到底要送多少禮呢?這也是有個大體標準的,以張集馨的正三品按察使而言他的送禮標準是:軍機大臣各400兩,軍機章京各16兩(有實權的則是80兩),六部尚書、侍郎各100兩,都察院御史各50兩。

除了這些衙門還有一些同鄉、同年以及世交之類的,這些人也是一個不能少。張集馨上任前,把京城裡但凡有些權力的官員都敬了一遍,僅此一項就花掉了15000多兩。

上面的只是張集馨作為按察使的送禮標準,如果官職越高送的錢也就越多。當然如果是外任知州、知縣一類的小官,就沒有必要這個硬性標準,因為他們大多是新進派,也拿不出這麼多的錢。

需要注意的是,外任官給京官送禮並不僅僅侷限於級別比自己高的官員,對於一些要害部門,比如吏部、戶部的一些主事、郎中一類的絕不敢輕易得罪,這些小鬼同樣也要伺候好,當然這也是清代官場約定俗成的一個圈子,如果你不願意進入這個圈子也可以,那隻好靠邊站,後面候補的多的是。

從史料來看,張集馨從基層做起,一直做到布政使、署理巡撫,他也是晚清官場上一個較為清廉的官僚。按照規定他的年俸是130兩,加上養廉銀他的合法收入應該在兩千多兩左右。

如果一個京官被外放地方,那麼他上任之前要送多少禮?

這年俸兩千兩既要負擔全家人的生活,又要僱傭幕僚付薪水,剩下的實在不多。那麼他上任時花掉的15000兩就必須想辦法給撈回來,既然不能貪,那麼也只有從灰色收入上大做文章了,最終苦的還是老百姓。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