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譭譽參半的名相張說,怒懟張昌宗被武則天罷免,嫉妒姚崇又丟相位

如今,我們說到岳陽樓,都會想到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但很少有人知道,岳陽樓最初名聲鵲起是因為開元名相張說。張說是為何人?《資治通鑑》寥寥數篇,卻為我們揭開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譭譽參半的名相張說,怒懟張昌宗被武則天罷免,嫉妒姚崇又丟相位

張說,字道濟、說之,祖籍范陽,後遷至洛陽。張說是武則天時期到唐玄宗時期的重要人物。他歷經四朝風雨,三次為相,兩次被貶,一生文治武功,是當時政壇和文壇的雙重領袖。

張說出生於官宦之家,可惜他12歲那年父親突然在任上去世,張說由母親馮氏撫養成人。載初元年(690年)武則天稱帝前夕,張說參加科舉,這年武則天親臨洛陽城選拔舉人,稱讚張說“對策天下第一”。張說被授予了太子校書郎一職,從此便開始了自己的仕途。

武則天是張說的伯樂,他因為武則天的欣賞在官場上順風順水。但到了武則天掌權後期,朝堂局面微妙,張說也感覺到身不由己。武則天寵信張氏兄弟,為了討武則天開心,拉攏了一批文學大家編書。那時候的張說尚且年輕,對張氏兄弟的囂張跋扈、威逼利誘只能忍著,順從他們的安排編纂了《三教珠英》等書籍,也被同僚稱為“珠英學士”。

張說懂得做人,善於自保,如果不是後來突然發生了一件事,張說說不定會一直深受武則天的信任。武則天時期,有一位正直的宰相名為魏元忠,他看不慣二張囂張跋扈,經常在武則天面前提醒她遏制二張弄權,二張對魏元忠十分憎恨。

隨著武則天的年紀越來越大,病痛纏身,張氏兄弟生怕女皇一旦駕崩,魏元忠會讓他們吃不了兜著走。於是張氏兄弟想要除掉魏元忠,他們在武則天面前道:“魏元忠膽大包天,竟然暗中和人商量,說您老了不中用了,不如挾制太子,才可長久把持朝政。”武則天正因為病痛而心情煩躁,聽男寵這麼一說,立刻下令將魏元忠給逮捕了。不過武則天畢竟還沒糊塗到任由張氏兄弟擺佈的地步,她想了兩天後,覺得這麼大的事情,還是要查證核實一番。所以她對張昌宗說:“明天,你和魏元忠在朝堂之上對證。”

譭譽參半的名相張說,怒懟張昌宗被武則天罷免,嫉妒姚崇又丟相位

張氏兄弟本就是撒謊欺瞞,一聽武則天要追查,心中不免慌張。他們連忙找到張說,希望張說能夠幫助他們作偽證,在武則天面前說他也聽到了魏元忠所說的那些話。為了說服張說,張氏兄弟承諾一定會在武則天面前美言,不僅給張說升官,還給他“肥缺”,張說當面答應了。

第2天, 女皇召集太子和重臣一同會審,張昌宗自信滿滿地誣陷魏元忠,魏元忠不停為自己辯解,兩人一度陷入僵局,這個時候,張說只要說一句謊話,就可以直接定了魏元忠的罪。

女王要召張說進宮,在門外三位忠臣宋璟、劉知幾、張廷珪將他攔了下來,勸說他千萬不要和二張同流合汙。宋璟說:“名譽、道義都是人最珍貴的東西,你絕對不能以陷害忠良換取功名。如果你因為說了真話性命不保,我肯定會拼命為你擔保,如果你難逃一死,我就和你死在一起!”劉知幾勸他:“千萬不要在你的人生上留下汙點,也不要給子孫後代抹黑啊!”

張說若有所思,他走進了大殿,魏元忠認定他是和二張串通好的,對張說破口大罵。而張說卻違背了和二張的約定,在武則天面前說是張昌宗逼他來做偽證的。然武則天對二張根本割捨不下,明明知曉是他們的過錯,依舊放逐了張說和魏元忠。一直到中宗復位之後,張說才被重新召回。

說一句謊話可以得到高官厚祿,說一句實話卻招來流放之罪。張說明明知道武則天在忠臣和男寵之間會選擇男寵,但他依舊站在了正義這一邊。然而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正是由於張說的正確選擇,讓他在新朝官運亨通。在李隆基除韋后的宮廷政變之中,張說堅定支援李隆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宗長子李重福在洛陽反叛後,也是張說乾淨利落地處理掉。後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鬥爭,張說和姚崇支援李隆基,成為一個戰壕之中的戰友。

《資治通鑑》對張說的評價是:“說有才智而好賄,百官白事有不合者,好面折之,至於叱罵。”張說雖有功勞,但他脾氣很差,生性貪財,他曾放縱兩個兒子在洛陽收受賄賂。而最張說一生最大的汙點,還是對權勢的貪念,為此他擠兌同僚,不惜用任何手段。

很快,姚崇和張說之間的矛盾顯露出來,兩位將相之才相互嫉妒排擠,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開元元年,李隆基在渭河附近狩獵時想起了當年因太平公主所迫、被貶到此的姚崇,想要召姚崇回朝,張說嫉恨之下找人在玄宗面前排擠姚崇,被玄宗識破。

譭譽參半的名相張說,怒懟張昌宗被武則天罷免,嫉妒姚崇又丟相位

712年,姚崇拜相之後,張說因為不安找到了玄宗的弟弟岐王那裡傾訴。玄宗朝時,對於大臣和親王之間的交往是十分反感的。這件事讓姚崇知道了之後,姚崇故意在下朝後步履蹣跚,玄宗問起,他說他是因為心憂而疼痛。玄宗追問原因,他說張說身為宰相卻私會岐王,岐王是玄宗愛弟,姚崇憂心張說這麼做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玄宗聽姚崇這麼一說十分生氣,張說當即被罷免宰相之位,左遷相州刺史。開元九年,姚崇病故之後,玄宗又任命張說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經歷了這場官場浮沉,張說依舊嫉賢妒能,開元十一年,他將首相張嘉貞排擠出朝,替代他當上了中書令。他如此針對張嘉貞,不過是因為張嘉貞曾經是他的部下,他怎麼想怎麼不服氣。

張說富有文采,年輕時面對二張的威脅倒是頗有浩然正氣,只不過後來高官厚祿,對於權勢的佔有慾越來越大,所以也常常陷入權力爭鬥的旋渦之中。

張說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他被母親養大,出身不高,透過勤學苦讀才得到了武則天的重用。身在一次次政治浪潮之中,他能明哲保身,也會抓住時機表現自我。他是一個投機者,卻是一個君主無法拒絕的投機者。《枕中記》中黃粱一夢的盧生,就是以張說為原型,這一生得失功過,功名利祿,不過一夢耳。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