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獨輪車十管加特林諾登飛連珠炮晚清軍隊居然已經有這種戰場利器

獨輪車十管加特林諾登飛連珠炮晚清軍隊居然已經有這種戰場利器

由於早年間某些不太負責任的電影和電視劇的誤導,直到現在依然有相當數量的人群,認為辮子王朝末期之所以淪落到被西方欺負被列強瓜分、年年賠款歲歲割地的處境,完全是因為武器落後的原因。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上,滿清的部隊早就不是剛剛入關時的大刀長矛、硬弓悍馬,根據史料以及實物證明,有數量驚人的西方槍炮存在於晚清軍隊的序列中,而且並不是全體高價進口,不少清軍士兵手中還有為數不少的國產仿製型武器,甚至於還有諸如六管加特林、諾登飛四管神機連珠炮這等能打出金屬風暴的戰場殺器。

獨輪車十管加特林諾登飛連珠炮晚清軍隊居然已經有這種戰場利器

從第一次鴉片戰爭伊始到隨後太平天國運動後期,清政府以及湘、淮兩軍的大佬們終於認識到新式槍炮在戰爭中的絕對重要性,先是出高價從國外購買,後來又開始引進機器裝置著手仿製生產,於是屬於華夏的近代兵器工業開始出現了萌芽的勢頭。到了19世紀的末期,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為核心的洋務運動已經在華夏大地上蓬勃蔓延開來。

獨輪車十管加特林諾登飛連珠炮晚清軍隊居然已經有這種戰場利器

獨輪車十管加特林諾登飛連珠炮晚清軍隊居然已經有這種戰場利器

格林炮的原版樣本很快被交付到金陵機器製造局,由技術人員進行拆解仿製,一直到1881年,該槍才真正的被仿製成功,稱之為“十門連珠格林炮”,這種國產十管加特林機槍,與加特林公司生產的原版機槍相差無幾,一寸鐵板可輕易射穿,唯一不足就是射程沒有原版那麼遠,估計主要是原材料和製造工藝的問題。《張蔭桓日記》曾經這樣記載:“格林炮新舊兩式並快捷,其極大之管徑一寸,每炮以十管為度,少或六管,能穿一寸鐵,其主人持已穿之鐵板為證,然不甚能及遠。”

獨輪車十管加特林諾登飛連珠炮晚清軍隊居然已經有這種戰場利器

金陵機器局在1884年還在美國進口了數門諾登飛四管連珠炮,這種武器是美國人諾登飛在1878年發明的一種多管排列的機槍,主體是多根平行排列的槍管,供彈具為上部的彈箱,和加特林一樣,由人力轉動把手驅動,依次擊發並上彈,射速為每分鐘300發左右。金陵機器局技工們將這種武器拆解為一個個零件,仔仔細細逐一逆向測繪,最終仿製成功。

獨輪車十管加特林諾登飛連珠炮晚清軍隊居然已經有這種戰場利器

根據歷史記載,在中法戰爭時期,金陵機械製造局曾經一次性就供給臺灣清軍加特林機槍10挺、諾登飛多管排列機槍4挺,這些武器在戰鬥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甚至一度起到了可以左右戰局的地步。據說,到了1892年代這一年,金陵製造局將“10門連珠格林鋼質炮”12尊,“4門神機連珠鋼質炮”12尊,也裝備到了清軍的隊伍中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