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古代職場上,為什麼皇帝身邊的頂級智囊大多結局悲慘?

頂級智囊們智商極高,他們足不出戶卻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不但能夠挽救危急局勢,有的甚至能夠顛覆整個王朝。他們聰明絕頂,熟悉世間萬事萬物執行之規律,舉手投足之間就能定他人生死,但就是這樣的神人卻大多結局悲慘。他們料事如神,為什麼往往預料不到自己的結局?

古代職場上,為什麼皇帝身邊的頂級智囊大多結局悲慘?

透過改革使秦國走向富強的商鞅最後被車裂五馬分屍而死;漢朝丞相韓信最後被呂后和蕭何設計斬殺並夷其三族;三國著名謀臣諸葛亮耗盡一生心血最後勞累而死;明朝智囊劉伯溫最後因同僚陷害皇帝猜忌憂憤而終;挽救大明危機的張居正死後被抄家,後代基本被屠戮殆盡……看到這些我不禁唏噓感嘆,但歷史終究無法改變,唯今能做的就是從這些血的教訓當中總結出一些經驗為我所用,以免前蹈覆轍。

古代職場上,為什麼皇帝身邊的頂級智囊大多結局悲慘?

一、功高震主,為主所嫉

打天下時大家的腦袋都系在一起,可以說是生死與共,情比金堅,可一旦江山坐穩,這些擁有顛覆王朝之能的智囊就危及到了主上的安全,讓皇帝寢食難安,生怕哪天被謀朝篡位,也怕他們禍及自己的子孫,如劉伯溫即使告老還鄉也不能讓朱元璋放心,又如張居正因壓主太厲導致萬曆恨不能將他碎屍萬段。

二、手段太極端,為權勢所不能容

積弊太深,要想革除積弊快速取得成效就要進行徹底的改革,因此就要採取激烈而極端的手段,這勢必會引起既有利益者的憤恨,如商鞅變法革新大大損害舊貴族的權益,就連太子都不能倖免,可以說是自找死路,其實商鞅也清楚自己將會有怎樣的結局,但他孤注一擲,奮不顧身的走下去正是為了自己內心的崇高理想,可以說是為理想獻身,也算死得其所。

三、心懷不軌,自作自受

聰明絕頂之人心高氣傲,自恃有經天緯地之才,不服管教,甚至對主上有取而代之的野心,這讓皇上如何能容忍。如韓信,他的野心是當權者所不能容忍的,可謂是自尋死路。

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死得其所

還有一部分智囊他們忠心耿耿,一心為主上籌謀,最終精力耗盡,勞累而死,在我們世人眼中覺得很惋惜,認為他們其實可以生活的更舒適,可以不用那麼辛苦,這其中的代表就是諸葛亮,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用盡畢生精力輔佐劉備只為報答知遇之恩,這樣的人才我們既惋惜又心疼。

古代職場上,為什麼皇帝身邊的頂級智囊大多結局悲慘?

作為人類智慧的代表,他們定然也能預料到自己的結局。只是時代、性格、志向、處境以及選擇等多種因素集合在一起後,即使是頂級智囊也別無選擇,只能順從歷史的安排。我們在為他們惋惜的同時,也可將眼光重新拉回到那些功成身退的智囊身上,如范蠡功成後泛舟離去,富甲一方,安度晚年;又如姚廣孝成功後放棄高官厚祿,閉門不出,修身養性。歷史不可追,但經驗卻是古人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希望讀者朋友們都能在成功後選好時機,適可而止,功成身退。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