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歷史上有哪些奇葩的事件?

歷史上有哪些奇葩的事件?

一、大宋農民不敢有錢

說起這類看上去無比奇葩,細品卻發人深思的歷史,就得先說說大宋的農民。

地盤少且常捱打的宋朝,一個亮眼的標牌就是“富”。歷史票友們就常有“富宋”的叫法,近代一些讀史讀到深情的“文化名流”們,還發出過“宋朝自耕農相當於歐洲貴族”的神言論。

不過倘若叫北宋的農民聽到這“神論”,百分百得嚇得腿軟:別!俺們可不敢有錢。

這“不敢有錢”,可不是大宋的農民謙虛,單在北宋的一個半世紀裡,那就是實實在在的行動:以北宋名相韓琦的嘆息說,只要稍微有點錢的北宋農民,為了表示自己“不敢有錢”,那簡直各種拼——有的張羅著讓孀母改嫁,有的手忙腳亂和親族分居,就為了把家裡的田產分割出去。實在分割不出去的財產,甚至還會白送給親朋。為啥這麼想不開?敢有錢?讓你當“衙前”。

歷史上有哪些奇葩的事件?

衙前,北宋的差役名稱,主管倉庫以及賦稅催徵,理論上都由鄉下的富戶充任。

這麼個看上去高大上的身份,為何人見人躲?“不遏兼併”的大宋,農村差役空前沉重,物資輸送等勞役年年頻繁,攤到農村裡,基本就由當地“衙前”來操持。相關的費用都是衙前墊付,一旦催不上賦稅,或是官物有毀壞,統統都要衙前賠,十足的苦差事。

這麼個苦差事,真正有權有勢的富人,當然不會幹,所以稍有點錢的苦農民,就成了官府眼中的背鍋俠,只要你家多種了幾畝地,立刻就被官府扣上“衙前”身份,

出工出力的苦差役,全甩衙前身上,不折騰個傾家蕩產不罷休。

如此操作,大宋的農民,誰還敢勤勞致富?就連年輕時的司馬光都嘆息說:許多衙前幹了一年,就扔下家產跑路,好些農村的人口,都只剩了空名,留下來的人,也是不敢“多種一桑,多置一牛”。

瞭解了這個,也不難理解,為何王安石變法,特別是其中“罷衙前”的免役法,會讓老百姓“民皆欣幸”,更會遭到舉國士紳的反對——動了乳酪啊。

當然更不難理解,

為何“富裕”的大宋,三個世紀裡會有439次農民起義,就是被這奇葩的“背鍋俠”制度刺激的。

歷史上有哪些奇葩的事件?

二、你到底為啥哭

明朝崇禎十五年(1642),距離明朝滅亡還有兩年,北邊的清軍與中原的李自成,早就鬧得越來越歡,但這一年,也是晚明歷史上“眾正盈朝”的一年。周延儒在東林復社的操作下回任內閣首輔,上任後就投桃報李,把大批頗負盛名的東林黨人紛紛提拔上來。

一時間大明朝堂上,到處都是一身正氣的“清流”,天天滿嘴都是家國天下的大道理。

萎靡已久的大明朝,瞬間就充滿了浩然正氣,似乎一派新氣象。

歷史上有哪些奇葩的事件?

可“正氣”了沒多久,一切就成了老樣。且不說此時明王朝積弊已久,形勢十萬火急,本身就是一幅爛攤。就說這群“一身正氣”的東林黨人,辦起事來就現了眼。大多數人就只會唱高調,實際問題半點解決不了。房可壯、宋玫、張三謨等東林“骨幹”們,更在會推時大搞營私舞弊。可笑的是,

大明都危在旦夕了,這“賣官買官”的生意依然火爆,

“清流”們辦起這事,和“奸臣”們一樣輕車熟路,鬧得烏煙瘴氣。

如此“正氣”,叫好些重臣都深感絕望。比如大學士賀逢聖,就不停的上書請辭,獲得崇禎帝批准後,還被崇禎帝破格賜宴。就是在這君臣話別的宴會上,賀逢聖突然悲從心頭起,竟在崇禎面前跪地大哭,放聲嚎啕的場面,把現場的崇禎帝和各位大臣也“傳染”了,大家一起跟著抹眼淚,稀裡糊塗的哭了一場,現場一片哭聲震天。但哭完之後,竟各個不知為啥。

這大廈將傾,且一個個還在胡糟的景象,只要有心,怎能不哭?

歷史上有哪些奇葩的事件?

三、不許外國女人上岸

乾隆二十二年(1757),是自雍正年間起蓬勃發展的中國海外貿易,進入空前火爆的年頭。“下江南”的乾隆皇帝,就在蘇州看到了一千多艘即將出海貿易的商船。江浙閩粵四處海關,海外貿易都紅紅火火。可這財源滾滾的一幕,卻把“十全老人”乾隆帝嚇出一身冷汗,回京後就頒佈嚴旨:

關閉江浙閩海關,僅留廣州一處通商口岸。

大清,就這麼驟然進入閉關鎖國的時代。

歷史上有哪些奇葩的事件?

而“鎖國”後的乾隆皇帝,卻對唯一的“視窗”廣州,依然百分百不放心。於是三年以後,清政府又頒佈了《防夷五事》:來廣州經商的外國人,除了不許在廣州過冬不許外出遊玩。甚至還不許“番婦”上岸——禁止外國女人踏上廣州。

為何如此?以很多清朝官員的抱怨說,

這些外國女人不但穿得少,還公開場合與男人拉拉扯扯,舉手投足有傷風化,

有多遠就給我滾多遠。乾隆“閉關”之前,類似的吐槽就已十分多。

但骨子裡的,卻還是清王朝那封閉到極端的思想。於是在這樣的思想下,從1760年起,只要是外商的女眷,最多隻能去澳門居住,不許踏足廣州城一步。這下可苦了那些在廣州的外商,照美國人亨特在《舊中國雜記》的吐槽說,

在廣州的外國人,都“成了身不由己的修道士,就連女人的聲音也是一種奢侈品。”

歷史上有哪些奇葩的事件?

諷刺的是,乾隆對外國人千防萬防,連女人都防,可也同樣是在乾隆年間,

來華的外國人幾乎毫無阻攔,就成功“順”走了大量中國的核心技術:

中國的造紙果木栽培等農業手工業技術,就是在法國財政大臣杜爾果的授意下,由傳教士們在乾隆年間“偷”到了西方,助推了近代西方的發展。就連賺了歐洲幾百年錢的中國茶葉,也是在乾隆年間,被英國人連茶樹苗都“搬運”到印度——山寨版的“英國茶”,粗暴搶走了大清的財路。

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瞎管,看過這奇葩操作,就知落後捱打已不遠。

參考資料:張宏傑《飢餓的盛世》、覃仕勇《乾隆為何禁止外國女人到中國》、朱伯康《中國經濟通史》、苗棣《崇禎亡國史》、《續資治通鑑長編》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