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不如喝酒,關鍵時刻能保命

不如喝酒,關鍵時刻能保命

喬志峰

作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中國民間流傳著很多為人處世的“金玉良言”,至今仍被不少人奉為圭臬,當成指導自己言行和人生的智慧,以及規勸、教育他人的“真理”。“俗話說得好”、“古人說得好”之類的口頭禪,更是隨處可聞。

(配圖是我的書法習作,請教正!晉·葛洪《抱朴子·安塉》:“怡爾執待免之志,坦然無去就之謨。”)

“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便是最常聽到的“金玉良言”之一,官場上還衍生出“多喝開水身體好,少管閒事威信高”這樣更接地氣的警句箴言。

禍從口出,所以要少說話,儘量不說話,哼哼哈哈就行了;管事兒多了,容易觸動他人利益得罪人,所以一定要韜光養晦,不要惹是生非。在這樣的文化傳統和社會氛圍中,催生出大量明哲保身、難得糊塗的“好好先生”。

可是,有時候,不是你不想說話就可以不說的,有些事也不是你不想管就可以不管的。你不想招惹是非,是非可能會主動來招惹你,甩都甩不掉;你想要置身事外,卻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無處躲、無處藏。該如何破解這一尷尬的難題,讓自己超脫兩難的境地呢?

人民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官場上的人個個都是人精,他們的智慧更是無窮的。有些“大官人”,就想出了一個高招,那就是喝大酒,把自己灌醉。這種高人歷朝歷代都不罕見,今天隨便舉兩個西漢時期的例子吧。

七王之亂(七國之亂),是西漢的大事件,稍微學過點歷史的人都知道。簡單來說,就是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個封國,打著“誅晁錯,清君側”旗號實施的叛亂。

吳王劉濞是七國之亂的始作俑者、領袖、盟主、扛把子。其實,當時上至皇帝和朝廷重臣,下至販夫走卒,絕大多數人都心知肚明,劉濞一定會反,今天不反,明天也必然會反,只是時間和時機的問題。一方面,劉濞跟漢景帝劉啟有深仇大恨、不共戴天。劉啟還是太子的時候,跟劉濞的兒子劉賢下棋發生爭執,暴躁殘虐的劉啟拿起棋盤砸向劉賢的腦袋,直接爆頭,當場斃命。另一方面,漢景帝即位後,採納晁錯的“削藩”之策,嚴重損害各路藩王的切身利益,勢力最大的劉濞首當其衝。

劉濞引而未發,漢景帝也磨刀霍霍,就在這個非常微妙敏感的時期,袁盎被派往吳國擔任國相。這等於是老鼠鑽進風箱裡——兩頭受氣。漢景帝派袁盎去吳國,肯定是做臥底和內應的,至少也負有監視之責。而劉濞對朝廷空降的大員,又怎會不心存芥蒂、嚴防死守?兩邊都是得罪不起的大人物,一不小心就會掉腦袋。特別是身在吳國,孤立無援,當務之急是必須要消除吳王劉濞的戒心,否則隨時可能被幹掉。

袁盎臨行前,袁種來送別,悄悄跟他說:吳王驕橫,早晚必反。你去了,絕對是他的眼中釘、肉中刺,要麼彈劾你,要麼殺掉你。南方天氣潮溼,你不如天天喝大酒,什麼事情都不要過問,時不時唱唱忠君愛國的高調、說說虛頭巴腦的場面話就行了。如此這般,或許還能夠躲過一劫。

袁盎深以為然,到了吳國後,果然天天除了喝酒還是喝酒,搞得酩酊大醉、五迷三道,醉眼乜斜,連人都認不清。吳王劉濞見了,覺得袁盎很識趣,對自己構不成危險,便放下戒備之心,樂得跟其搞好關係,於是不僅不殺袁盎,還厚待他,賞賜很多財物。

袁盎醉生夢死,保住了一條小命。還有一個例子,那就更有名了,就是成語“蕭規曹隨”的出處。

漢惠帝二年,相國蕭何死了,曹參繼任。曹參對蕭何的政策和規約全盤接收,嚴格維持原狀,不做任何改變。而他自己,則啥事兒都不幹,就是喝酒,喝大酒。早上起來就開始喝,從早喝到晚,夜裡還來頓宵夜就酒。

大國宰相,按常理應當是“日理萬機”的,不可能沒有一點政務需要處理。可當卿大夫們找曹參彙報、請示工作時,曹參二話不說,拉過來先灌酒,嘴裡灌滿了酒,就沒法說話了。一邊喝酒還一邊唱歌,那是歡樂得很。喝著喝著就醉了,有話說也忘記了。

漢惠帝很不滿,就讓曹參的兒子曹窋回家規勸。沒想到,曹參登時暴跳如雷,瞬間將兒子踢翻在地,在屁股上狠狠打了二百板子,呵斥道:“國家大事,不是你這種小子可以談論的,你還是去伺候皇帝吧!”

漢惠帝知道了,實在忍無可忍,就責備曹參說:“為什麼要打曹窋?是我讓他給你傳話的啊。”曹參先是脫下帽子謝罪,然後問道:“陛下覺得,您跟先帝相比,哪個更英明?”漢惠帝趕忙說:“我怎麼敢跟先帝比呢。”曹參又問:“那麼,您看我的能力,跟蕭何比哪一個更強一點?”漢惠帝呵呵一聲,說道:“我覺得嘛,你好像也比不上蕭何呢。”曹參一攤手:“陛下說得太對了。既然我們都不如他們,他們已經定下法令和規矩了,我們只需要垂衣拱手、無為而治就行了,何必多事呢?”漢惠帝曰:“善,君休矣!”大致意思是:好,你歇著去吧。

歷史上對曹參評價很高,認為他主張清靜無為不折騰,在他治下,政治穩定、社會安定。曹參死後,百姓們還編了一首歌謠稱頌他:“蕭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齊;曹參接任後,遵守不偏離。施政貴清靜,百姓心歡喜。”此後,“蕭規曹隨”就成為一個語含褒義的成語流傳至今。

事實當真如此嗎?我覺得不是。不問政事、天天喝酒,豈不成了可有可無的存在?別說是一國丞相了,即便是一個小小村長,那也不稱職啊,要他何用?這背後,絕非曹參聲稱的“無為而治”,而是另有隱情。

要知道,漢高祖劉邦蹬腿翹辮子後,漢惠帝劉盈繼位時只有16歲,皇帝弱小、皇太后(呂后)專權,諸王割據、個個野心勃勃,朝廷則主要被兩大勢力把持,一是追隨劉邦打天下的開國元勳,二是呂氏外戚。所謂“政治穩定、社會安定”,不過是各方勢力暫時達成平衡,誰都還沒找到下手的適當時機罷了。

曹參這個丞相,如果正常履職,必然染指權貴的乳酪,為各方勢力所嫉恨,成為眾矢之的。餓狼環伺,暗流湧動,曹參能幹什麼,敢幹什麼?除了天天把自己灌醉,顯示自己與世無爭、“安全無害”之外,別無他法。

在什麼都不能說、什麼都不能做的惡劣環境中,與其勞心費神、夙夜憂嘆,倒不如喝酒,既麻醉自己,也麻醉他人。酒是好東西,平時可以解除憂愁、醉生夢死,關鍵時刻還能保命。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