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不是亡國之君,卻斷送了大唐的江山,憋屈的唐昭宗

文德元年888年三月,唐僖宗去世。唐昭宗以皇太弟的身份即位。昭宗是由宦官擁立的這與他的哥哥的上臺方式同出一轍。但是面對藩鎮的日益膨脹,昭宗在龍紀元年(889年)起,開始實施一系列的削藩計劃,然而,藩鎮割據勢力是大唐帝國難以醫治的瘤疾之一,不是僅憑昭宗一人“強兵以服天下”的意願,就能快速實現的。

一、藩鎮膨脹

昭宗想要畢全功於一役,壓制強藩的做法,過於明顯,從而觸動了各個藩鎮的利益,自安史之亂之後,許多年以來,唐朝各地的強藩勢力,已經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勢,各藩鎮與朝廷官員和內廷掌權宦官的關係盤根錯節,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昭宗的削藩計劃在當時的社會狀況下很難成功。一方面他引發了更大的爭執危機,另一個方面,昭宗的削藩計劃激起了藩鎮更加強烈的擴張自身實力的慾望。

不是亡國之君,卻斷送了大唐的江山,憋屈的唐昭宗

討伐四川,王建受益頗多,山行章、杜有遷、朱實等人紛紛歸附王建徵河東李克用,唐朝損兵折將,昭宗派往河東地區的宮軍幾乎全軍覆沒,禁軍逃亡殆盡,各地藩鎮力求自保,在攻打李克用的過程中,消極觀望,李克用則更加跋啟,公開上書訴說被削奪官爵之冤屈。李茂貞所據鳳翔,距離京師最近,而且也是京師附近最強的一個藩鎮。

李茂貞要想實現“問鼎之志’,就必須要消除隱患。山南道是宦官楊復恭的勢力範圍,因此,奪取山南道是必然之事。楊復恭獲罪後,李茂貞等人倚仗自己的武力“不侯進止,發兵攻興元”,“既而逐徑原節度使張球、揚州節度使楊守忠、鳳翔節度使史滿存,皆村其地,奏請子弟為牧伯,朝廷不能制。”

不是亡國之君,卻斷送了大唐的江山,憋屈的唐昭宗

不僅如此,強藩還倚靠本身的力量騷擾中央,威逼皇帝。史載李茂貞“妄一喜怒,兵已至國門,天子為殺大臣,罪己悔過,然後去。”強藩倚靠自己的強大武力,擴大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取得了與中央抗衡的物質條件,形成了一個個獨立的領地。隨著藩鎮勢力的擴張和中央禁軍實力的不斷削弱,遂出現了各藩鎮想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局面。

然而唐末藩鎮要想“挾天子以令諸侯”,必然要在中央政府內部滲入自己的勢力,尋找自己的代一言人。當時中央內部派系林立,爭鬥異常激烈的情況下,既容易接近皇帝,又容易得到皇帝信任的人,一是宰相,二是宦官。由於昭宗重用宰相而輕宦官,所以宰相成了藩鎮的首選。

不是亡國之君,卻斷送了大唐的江山,憋屈的唐昭宗

對於宰相來說,要想在朝中站穩自己的腳跟,在與宦官的鬥爭中必須也要有實力派的支援,在這樣的情況下,宰相與宦官成為一丘之貉。雖然藩鎮與宰相狼狽為奸,互為利用,但宰相的實力遠遠沒有藩鎮強大而唐末皇帝大多受藩鎮的控制,故而宰相的任免及宰相的命運往往受到藩鎮的影響。藩鎮對於不支援自己的宰相,皆橫加干涉,不得任相。

張溶一直把朱全忠作為自己的靠山,朱全忠也把張溶作為自己在唐中央的內線。朱全忠與李克用是兩大實力派,二者矛盾極為尖銳,因而在對待張溶的態度上截然相反。

不是亡國之君,卻斷送了大唐的江山,憋屈的唐昭宗

當張溶被唐中央罷免之時,朱全忠為其說情,並以武力相威脅不讓罷免當昭宗迫於無奈複用張溶為相時,李克用則極力反對張溶為相,並說“若朝以溶為相,暮請以兵見。”致使昭宗無所是從。在這一時期由於藩鎮勢力坐大,所以宰相們皆利用支援自己的藩鎮力量,打擊排擠對方,這使得中央的內部矛盾更加錯綜複雜。

二、爭奪皇帝的鬥爭

不是亡國之君,卻斷送了大唐的江山,憋屈的唐昭宗

乾寧二年年,河東節度使李克用以鳳翔李茂貞、王行瑜等“稱兵犯網,賊害大臣”為由,出兵討伐諸人,李茂貞在朝中的親信李繼鵬和樞密使駱全歡要求昭宗離開長安,前往鳳翔依靠李茂貞。而左軍指揮使王行實及中尉劉景宣則要劫持昭宗去投奔王行瑜。雙方為爭奪昭宗而兵戎相見,“鼓譟震地”。

昭宗登上承天樓,想制止雙方混戰,卻險被亂箭擊中,後來在大將的幫助下才得以從啟夏門逃往長安,趕往南山。李繼鵬則放火焚燒宮門。昭宗的這次出逃十分狼狽,“時百官多啟從不及”。後來李克用折服了李茂貞、王行瑜等人後,昭宗才得以重回長安。

僅僅一年之後,乾寧三年年,隨著李克用回兵太原,鳳翔李茂貞、華州韓建又不把唐昭宗放在眼裡。昭宗重新組建禁軍,並實行親王典兵,以對付二鎮。但此次征討仍以官軍的失敗而告終,昭宗無奈之下接受了李戒丕的建議,決定投奔李克用。

不是亡國之君,卻斷送了大唐的江山,憋屈的唐昭宗

途中,君臣一行被韓建劫持到了華州。韓建在華州解散了禁軍及皇帝衛隊,把持朝政,誅殺了宗室諸王,昭宗也受盡凌辱,連同大臣見面都受到限制。後來由於韓建懼怕當時的另一強藩朱全忠,才在劫持了昭宗兩年之後,將昭宗一行送回長安。返回長安後,唐昭宗更是一步步的淪為各藩鎮爭奪的傀儡。

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天覆元年年至天覆三年年,昭宗被大宦官韓全誨、張彥弘等挾持在鳳翔期間,宰相崔胤引朱全忠圍鳳翔,雙方展開了一場天子爭奪戰,這場戰爭看似是藩鎮之間的鬥爭,其實不僅反映了南北司各依靠藩鎮進行的一場戰爭。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朱全忠和鳳翔李茂貞鬥爭的目的是為了爭奪天子,而天子代表的是至高無上的皇權,說白了就是為爭奪皇權而戰。最終以朱全忠的勝利而告終,這也預示者以朱全忠為代表的藩鎮勢力將要取代皇權,建立新的中央集權。

不是亡國之君,卻斷送了大唐的江山,憋屈的唐昭宗

三、唐王朝的滅亡

昭宗被朱全忠從鳳翔接回長安後,完全失去了行動自由,處處受到監督和限制,朝中的重要部門都由朱溫的親信把持,昭宗已成為傀儡皇帝。隨著朱全忠野心的膨脹,己不滿足於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現狀,他想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皇帝。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他強令昭宗遷都洛陽,然後下令拆毀長安。天佑元年,朱全忠又派心腹將昭宗殺害,另立年僅十三歲的李祝為傀儡皇帝,史稱唐哀帝。

天裕四年年,朱全忠透過“禪讓”的方式,登上了皇帝寶座,建立政權,國號大梁。縱觀昭宗的一生,與唐僖宗相比,他有振興唐朝的遠大志向,並清醒的認識到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是晚唐兩大瘤疾,這對於維護唐朝的統一局面十分不利,併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不是亡國之君,卻斷送了大唐的江山,憋屈的唐昭宗

但是唐朝己經到了腐朽垂亡階段,中央權力已幾乎喪失殆盡,各地強藩勢力己成尾大不掉之勢,與朝廷百官、內廷宦官的關係盤根錯節,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年輕氣盛的昭宗所做的努力只是枉然,最終他還是難以逃脫亡國之君的悲劇命運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