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水滸傳》中的奸臣,實際是抗金名將,被後人錯怪幾百年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講述一百零八好漢反抗欺壓,齊聚梁山的故事,在社會上產生深遠影響,成為中國小說的典範。故事中的梁山好漢武藝高強、重情重義,就連反派角色也是深入人心,其中有一人叫王稟,是童貫手下的奸詐小人,正是他的陷害,導致阮小七被剝奪官職。

《水滸傳》中的奸臣,實際是抗金名將,被後人錯怪幾百年

光看水滸的話,王稟的確是一個勢利小人,為了自己的前程,勾結童貫殘害不少梁山好漢,如果你讀過歷史,就會發現此人並非是壞人,還是一個抗金名將。

王稟,河南開封人,出生於世家大族,是唐朝宰相王摶的七世孫,宋朝的抗金名將。宣和元年,在軍中表現出色的王稟升為騖州觀察使,在童貫手下任職。兩年後接到軍令,率兵鎮壓方臘起義,很快攻陷杭州、睦州、青州等地,打敗了起義軍。

《水滸傳》中的奸臣,實際是抗金名將,被後人錯怪幾百年

由於作戰有方,王稟很快得到朝廷賞識,派往遼國戰場作戰,參與了白溝之戰,當時童貫、种師道等人不懂作戰,亂指揮一通,使得宋軍在戰場上節節敗退,幸好王稟的到來,合理地調兵遣將,終於將宋軍的傷亡降到最低。此戰過後,王稟的名字被天下人熟知。

過了不久,後金率領軍隊進攻太原,準備一舉滅亡大宋,王稟被調到太原與張孝純守城,兩人指揮作戰,誓與太原共存亡,守住了一波又一波的進攻。然而,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童貫看到金兵來勢洶洶,直接連夜棄城回京,就是一個貪生怕死之徒。

《水滸傳》中的奸臣,實際是抗金名將,被後人錯怪幾百年

由此,城內的居民不到兩萬人,在王稟的指揮下,在城中築起高牆,城外挖掘戰壕,十五到六十歲的百姓,每個人都能分發武器,在各個方向日夜守城。為了不引起騷亂,對城裡的糧食實行軍事管制,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每日按人口數發放。

王稟帶領太原軍民萬眾一心,一起守住這座太原城,從春天到秋末,一共過了二百五十多天,面對金兵的九次攻城,全都將其打退。王稟“王總管”的大名,也傳遍了此城的每一個角落,就連金兵也非常佩服。但最令人氣憤的是,眾人守護宋朝的領土,卻被在京城貪生怕死的宋欽宗拋棄,遲遲不見援軍的到來。

《水滸傳》中的奸臣,實際是抗金名將,被後人錯怪幾百年

宋欽宗為了與金人求和,答應割讓太原、定州、滄州三鎮,王稟等人誓死守城,等來的卻是一封聖旨,內容是要求放棄抵抗,開啟城門。王稟立即大怒,仗劍而起說道:“朝廷棄子民於不顧,有何臉面面對天下人,我等寧死不做金鬼”。於是下令拼死守城,堅守了九個月之後,城中因斷糧、軍民死傷慘重,導致城門被破。

《水滸傳》中的奸臣,實際是抗金名將,被後人錯怪幾百年

面對金兵的到來,王稟誓死不降,帶著一支小部隊突圍,城中殺到了城南,身上早已有數十次傷口,依舊奮勇殺敵。直到被敵軍團團包圍時,王稟慢慢說道:“大丈夫為國盡忠,為民盡義,一生復有何求!”於是把寶劍往脖子一抹,就此壯烈犧牲。

從歷史上可以知道,王稟守城寧死不降,最後以身殉國,是一個抗金英雄,而在《水滸傳》中被描繪成大奸臣,實在是冤枉他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