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關注】元代大運河究竟是如何開通的?郭守敬是誰設計的?誰設計的

【關注】元代大運河究竟是如何開通的?郭守敬是誰設計的?誰設計的

【關注】元代大運河究竟是如何開通的?郭守敬是誰設計的?誰設計的

元代大運河的開通,南北兩端都是利用自然河流和舊渠道,唯有中間濟寧至臨清400裡河段是人工開挖,其對於京杭大運河全程貫通具有關鍵的意義。今天,有幾個疑問有必要弄清楚:元代大運河究竟是如何開通的?又是誰規劃設計的?

有些學者認為,“郭守敬是京杭大運河的總設計師”“郭守敬是京杭大運河之父”“京杭大運河線路的真正設計或規劃者便是郭守敬。透過對隋唐大運河的截彎取直,京杭之間縮短行程近800公里,初步奠定了元代迄今京杭大運河的走向和格局”等。

元代京杭大運河是由一人規劃設計的嗎?有一個“總設計師”嗎?對此筆者的看法是否定的。實際上,元代山東運河的開通,是因不同時期的需要分多次開挖而成的,並非成於一時一人之功。

郭守敬是元代著名科學家、發明家,其在天文曆法、水利、地理、數算等多方面都有傑出的成就,至元二年(1265年)被任命為都水少監,五年後又升任為都水監,主管全國的水利事務。但郭守敬對整個京杭大運河線路的規劃設計,尤其是在山東運河開挖中的作用,文獻中卻未有記載。據《元史·郭守敬傳》所記,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廷為支援丞相伯顏的南征,打算建立水運站,曾“命守敬行視河北、山東可通舟者”。但郭守敬的行視提出了什麼方案,其與運河的開掘有什麼關係?對此並未有歷史記載。

認為郭守敬是山東運河的勘測、策劃者的依據,主要是說他曾受命勘察山東水情,“前後六次往返於濟寧和東平之間,行程數千裡。”然而關於他的這次勘察,無論是《元史·河渠志》還是《元史·郭守敬傳》等正史中都無記載,只是在《元文類》文獻中有一篇《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狀》有所記述。該文所記的考察,與《元史·郭守敬傳》之記載比較契合,但其中並無“前後六次往返於濟寧和東平之間”的記載,而只是行視了山東六個地方。從此文中還可得知,他在這次行視中畫了地圖獻奏給朝廷,但圖的內容,在後來開渠中是否被採用,都並無下文。

濟州河的開挖卻是在其後八年的事,有記載說明濟州河方案是直接由都漕運副使馬之貞勘察上奏的。實際上,濟州河的線路是經南旺至安民山,這與郭守敬所行視的線路根本不同,因此可以說該工程與郭守敬並無重大關係。

元代京杭大運河貫通,濟州河只是前期工程,而會通河的開鑿才是真正的標誌。會通河自安民山至臨清全長250裡,開通以後,江南漕船從濟州河透過會通河到臨清入衛河,然後經德州、天津直到通州,基本實現了京杭之間全程的水運貫通。會通河的開挖,其實並無任何預先的設計和規劃。其中,更無郭守敬的策劃和參與。

在會通河開通之後,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郭守敬重被任命為都水監,並於次年主持修治了通州至元大都的運河,即通惠河。通惠河全長40裡,其作用雖然重要,但與山東運河以及整個京杭大運河比較,不能視之為具有決定性的地位。把通惠河的設計主持者視為京杭大運河的設計主持者是言過其實的。

從整個元代大運河的開掘歷程來看,是在不同階段上分別有多人主持實施的,是一步一步形成的。其線路也是經過了幾次變化、修改,先後有多人參與規劃和設計,而並非始終依照某一種規劃或由一人設計而成。其中尤以畢輔國、馬之貞、韓仲暉、張孔孫、李處巽等這些具有當地背景的官員,他們的勘察、建言和策劃更起了重大的作用。

京杭大運河的開通包含著眾多的官員、專家和百姓作出的傑出貢獻(有名者和無名者),實為群體的智慧結晶,最根本的還在於廣大勞動人民的創造性成果。盲目將一個群體的偉大成果歸為某一人規劃、設計,屬一人之功,而忽視了其背後眾多人的貢獻和作用,是違背歷史真實的。

(作者系山東省運河經濟文化研究中心專家組成員)

●來源:大眾日報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