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2005年,湖北發現一弩機,到現在有1700年

冷兵器時代的特點是士兵的體力、軍隊的畜力和指揮官的排兵佈陣能力。 而隨著火器的發明和使用,冷兵器時代開始向機械化方向發展。到了秦漢時期,由於社會生產力的提高,軍事技術得到進一步完善,從而使得冷兵器時代成為一個相對穩定的歷史時段。 戰國晚期,中國正式進入冷戰成熟期,冷戰屬於鐵器。

與戰國前的青銅器時代相比,鐵器的廣泛使用導致了騎兵的迅速崛起。 隨著技術進步,鋼鐵材質逐漸取代青銅成為戰爭中主要兵器之一,而鐵製騎乘工具更是以其堅固耐用、輕便靈活等優勢得到廣泛運用。馬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戰鬥裝備。 鐵質武器更鋒利,更容易塑造。防護裝具使戰馬在戰場上發揮重要作戰作用。最好的重甲騎兵應該是漢武帝的騎兵。

然而,在近身肉搏時代,擁有殺傷性器械、遠投裝備等的能力似乎更勝一籌。

這促使古代英明的軍事家和發明家總結上一代武器的優點,加以改進,然後不斷地加以更新換代,創造出敵人所害怕的重武器。

例如,從遠處發射的殺傷性武器——弩機、攻城戰“巨無霸”的臨衝呂公車、遠投武器——拋石機,都是世界上遙遙領先的重武器。

2005年,湖北發現一弩機,到現在有1700年

湖北挖掘出巨大的東吳墓,古代先進的弩機再度出現

當我們跟隨書卷進入浩瀚的歷史長河時,我們總是會驚歎古人的智慧和心靈手巧。

沒有偉大的冶煉和鍛造技術,但是古代的技術師總是能夠從他們自己的實驗中學習並製造出即使是現代人也現代人用先進的高尖端科學技術驚歎不已的裝置。

從三星堆在數千年前的古墓中發現的大量文物,到適合遠距離射擊敵軍的弩機,不一而足。

2005年,湖北發現一弩機,到現在有1700年

1972年初夏,天氣晴朗,荊楚地區仲夏已經開始升溫,但早晚溫差很大,山上的工作人員大多穿著薄外套。

他們是湖北省鄂州市博物館的文物工作者,正在濟南出土一座三國時期的大型古墓。 從早上7點開始一直到晚上9點多鐘才結束這次考古活動。我們來到這裡的時候正是深夜12點多。整個工地都籠罩在一片夜色之中。四周寂靜得像進入夢鄉一般。 工人們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前進,在他們前面不遠的一個小山丘上,有一個磚室,看起來像一座墓頂的頂部,那就是他們今天工作的三國時期的偉大墳墓。

2005年,湖北發現一弩機,到現在有1700年

直到今天,工作人員還記得第一次發現三國大墓時的激動心情。 在這之前,人們都認為它是一座古墓。但現在,經過多年來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已經基本確定了這座墓葬為東漢晚期至西漢時期的大型墓群。 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考古工作考古工作,可以投入的資金也越來越多,專家們也越來越注重對大墓的保護性發掘。

這意味著,對中華民族5000年曆史的研究不會停留在史書文獻上,而是隨著技術的日益成熟,將會發現更多的東西來支撐曾經存在的燦爛華夏文明史的輝煌歷史。 “古者,國之大事也;考古之業,無小事也!”這句話可以說是中國人對古代文化傳承的最好詮釋。那麼,為什麼要進行這樣一場大規模的考古工作呢? 三國時期墓葬的出土就是明證。

為了避免磚室墓進一步損壞,工作人員立即向上級文物局報告,試圖搶救性挖掘。

2005年,湖北發現一弩機,到現在有1700年

很快,得到了湖北省文物局的批准和大力支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規定:在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和歷史文化名鎮(村),應當劃定保護區域並建立文物保護單位。 為避免古墓進一步損壞,鄂州市博物館工作人員立即開始搶救、挖掘和清理陵墓。

墓室面積大,結構佈局嚴謹,內部規制複雜。 從墓葬形制、墓室建築、隨葬品等方面來看,都與西漢初期長沙王劉安陵墓極為相似。但其規模卻要比後者大得多,甚至可以說是一座巨大的“金字塔”! 陵墓中的文物種類繁多,令人歎為觀止,因此墓主人的身份也很高。

即使有被盜的跡象,但只有遺物留在湖北是罕見的,還有一把三國時期的弩!

2005年,湖北發現一弩機,到現在有1700年

在現實生活中出土的黃武新年弩機展示了三國時期的兵器威信

考古發掘證實,它確實是三國時期的一座古墓。 它所出土的文物和遺蹟為我們瞭解當時的戰爭情況、政治狀況以及社會生活等方面都提供了大量珍貴的第一手資料。這些材料也正是後來人們進行學術研究的重要依據之一。 陪葬品中的隨葬品無疑為研究三國的歷史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素材,尤其是埋藏在兵器陪葬品中的三國弩機,它是僅有文字記載的大型重武器,幾千年來一直沒有實物原型。

在不久的將來,工作人員將看到真正的十字弓,這意味著未來對三國時期弩機的形狀和原理的研究不僅可以基於文獻記載,還可以基於物體。

雖然大家都很興奮面對東吳大墓,但發掘清理才是首要任務。 吳興博物館館長陳學忠告訴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收穫了很多寶貴的考古發現,也看到了不少值得思考的問題。比如:如何更好地保護好這些出土物? 興奮之餘,大家都開始關注東吳大墓的發掘和整理,更興奮的是,一件又一件的文物能為以後的三國志研究帶來多少方便和事實。

隨著每一件文物被清理掉,人們的興奮之情逐漸消退,轉而專注於手頭的考古工作,並以應有的專業水準面對弩機的清洗和維護。 在這一過程中,考古人員使用了各種工具對這些出土器物進行著細緻而全面地保護和修復。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還發現了一些新事物——青銅兵器。它們是什麼? 當墓地清理接近尾聲時,重武器的真面目映入眼簾。

2005年,湖北發現一弩機,到現在有1700年

原來是黃武元年弩機用的十字弓,出土時儲存得不好,大部分木臂都不見了。 當時的考古人員經過多次實驗發現它已經無法使用。為了修復好這件文物,他們將其整體從博物館裡搬到了實驗室。可是由於年代久遠,這個專案遲遲不能啟動。最後只能停止工作。 後來,專家們深入研究了文獻,並將其與實物進行了比較,一個接一個複製還原複製了弩機。

修復後,一起來看看三國時期弩機,弩機是由兩部分組成的,木弩臂和銅弩機,原來缺失的部分被專家進行了完美的修復。

黃武新年弩機弩臂長54釐米,最窄處4。4釐米,最寬處6。6釐米。 弓弦長28毫米,弦子直徑22毫米,弓弦和弩都採用金屬製成,沒有使用任何粘合劑。這種材料製作的武器,在當時來說,是世界上最好的。它的質量相當好。 弩臂的整個平面呈略近亞腰形,從側面觀察弩臂,上方扁平,下方彎曲,兩端厚實,中間很細。

在弩臂的一側,從前面約9。5釐米處有一個長方形的穿孔,長4。5釐米,寬1釐米;弩臂從尾部正好4釐米,裡面嵌著一個銅機郭。 從上面可以看到它是用一種特殊方法制作而成,即採用了古代青銅器中常用的鑄鍛技術製造出來的。這種青銅弓形器與我們現在所用到的弓有所不同。 銅機郭長17。3釐米,寬4。1釐米,機郭平面呈狹長“凸”字形。 該銅弩機由望山和齒、牛、懸刀、樞軸等部件組成。

該弩為研究三國時期弩機的專家提供了實物參考,修復後儲存在湖北博物館。 它是一件使用銅製成的弓形弓箭。據考證,其年代為東漢晚期至西晉初期(公元220—316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這件箭桿長50釐米、直徑30毫米。 從這把黃武元年弩機的整體結構,結合史料記載,我們可以窺見三國時期大型重武器的原始面貌,包括文獻記載的神奇弩。

然而,黃武年夜弩作為同時期的弩機,雖然與諸葛年夜弩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在實際應用上卻有很大的差異。 因為,它是由弓和箭組成,而不是由槍,劍等其他兵器構成;也不是用弓來代替箭桿,而是用箭來取代了弦。所以,可以說是兩種不同的工具。 那麼,作為同時期的大型重武器,兩者有什麼區別呢? 我們需要了解諸葛連弩。

三國時期,弩機的種類很多,不同的結構可以相互彌補

《魏氏春秋》中記載,諸葛連弩都是以鐵為箭,八寸長,十箭齊發。

雖然這是諸葛亮計算出的最大尺寸,連弩史為了適應和配合弩臂長度結構的變化,它在原理和結構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2005年,湖北發現一弩機,到現在有1700年

其次,諸葛連弩的““以鐵為矢”也可以說是一大改進型變化。

矢頭是銅的,矢身是鐵的,這不僅解決了羽毛裝備會影響箭飛行速度、高度和穩定性的難題,還大大提高了箭的殺傷力因為它們本身是金屬箭,而且鋒利程度得多。

鐵箭矢底部的磁石結構也解決了箭矢向相反方向下落或發射時脫落的問題。 此外,在發射管與箭桿之間設定一個緩衝裝置可以有效地防止發射過程中發生碰撞現象。最後,還介紹了一種新研製的自動調焦機構。該機構採用光電控制實現精確調整。 這些改進確保了箭矢的連續供應和連續發射。

除此之外,諸葛連弩還增加了連桿,採用槓桿原理,這樣弓弦(否則需要很大的拉力)可以很容易地扣緊,箭矢可以連續發射。

這種連桿不僅取代了幾個世紀以來對十字弓不可或缺的銅質弩機,而且還確保了向下擠壓箭袋的力量將用於發射箭袋中的箭矢。

2005年,湖北發現一弩機,到現在有1700年

諸葛連弩的另一個偉大發明應該屬於箭匣,它實際上是現代槍支彈匣的前身。

在國內外武器史上,諸葛弩前沒有彈匣的記載! 然而,這並不妨礙我們對它進行一番研究和探討。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他的軍事理論與實踐也很有特色。他的一生都同彈匣有關。 [Steven解說詞]Linda,Linda,Linda,Linda,Linda,Linda,Linda,Linda,Linda,Linda,Linda,馬均,Linda,Linda,Linda,Linda,Linda,Linda,Linda,Linda,Linda,

我還對諸葛連弩進行了改進性實驗,我覺得只有十支箭是不夠的,改良後的弩至少能裝50支箭,可以廣泛使用。 這是在“五四”運動前夕提出的一個建議,當時認為這是一件好事,能促進中國人對西方文明的瞭解和認識,推動中國近代化程序。後來這個想法被採納了。 但最終還是被忽略,該專案被擱置。

2005年,湖北發現一弩機,到現在有1700年

劇照;劇照

三國時期的弩展示了古人的智慧,諸葛亮也做出了改良發明

由於箭匣安裝在弩臂上,這就模糊了普通連弩的放哨位置,所以我們偉大的發明家似乎只是簡單地拆除了望山,甚至不用擔心會看到什麼。

顯然,沒有望山,弩的射擊準確性會大大降低,看起來比其他弓弩更好,這似乎不是諸葛亮的作風。

面對這種“退步性”改善,原因還不是很清楚。 “進步”一詞究竟有哪些含義?它又是如何在軍事上發揮出作用的呢?這些問題都需要從古代歷史中去尋找解答。那麼,為什麼中國會出現這樣的一個現象呢? 但只要翻閱一下當時有關戰爭和武器的古籍,就能找到答案。

2005年,湖北發現一弩機,到現在有1700年

據書中記載,諸葛連弩發明後,蜀漢仍在大批次生產。 而諸葛亮卻將自己的一些技術改進了,使之更適合於蜀中作戰使用,從而大大地提高了它的命中率和殺傷力。而且還對這些弓進行重新設計,使得它們更加實用有效。 所以,這不僅是因為弩的製作難度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彌補的。

俗話說,“天下武功,只爭朝夕不破”。 諸葛亮在指揮作戰時講究以少勝多、以弱制強。他認為快則勝之,慢則敗之;速戰速退可以克敵制勝。這正是《三國演義》所強調的。 諸葛連弩雖然缺乏針對性,但在部隊或城市的攻防中,瞄準能力往往不是關鍵,而是在短時間內掌握好戰鬥的先機和節奏,是制勝的關鍵。

根據這個推論,弩看起來並不重要。

2005年,湖北發現一弩機,到現在有1700年

這可能是黃武元年弩機與同時期諸葛弩最大的區別。 從製作工藝來看,兩者都採用木質材料製成,但其結構卻有著較大差異。弓弦部分使用木製材質,而劍鞘則由竹製而成,二者相比,前者更為堅固。 黃武新年弩機保留了望山,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射擊的準確性,這一特點可以補充當時諸葛連弩的不足,在戰爭中實現取長補短。

諸葛連弩火力壓制,黃武新年後又弩機進行精準射擊,達到了殲滅敵人等關鍵性指揮作戰和作戰的目的。 諸葛亮對三國時期的軍事思想有了深入認識和理解,並將其運用於實踐中,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戰略戰術體系。 才能掌握戰爭的節奏,才能取得對敵人的最後勝利。

2005年,湖北發現一弩機,到現在有1700年

專家尋找銘文雕刻制度系統支援的弩機機身銘文

事實上,在黃武新年弩機被發現之前,這種先進的重武器在三國之前曾經被懷疑過。 但是,經過考古發現證實了這些兵器確實存在,而且還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所以說,我們可以相信歷史上的確存在著類似於現代意義的弓弩。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在關於三國時期的古書中,甚至在三國之前,關於弩機魔法的描述,人們曾經有過疑惑。

無怪乎在三國之前,中國的科技發展還停留在青銅器和鑄鐵時代,冷兵器戰爭剛剛進入成熟階段,能否實現技術的飛躍,能否發明出威力強大的遠端射擊殺傷武器,都是有爭議的。

更不用說,三國時期的弓弩以前從未出土過,也沒有實物證據支援。 由於這些發明的奇思妙想和先程序度,在文獻中缺乏能夠站得住腳的科學資料。 所以,對於這種兵器的研究是非常困難的,而且也不可能得到任何一個人的認同。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它的確存在著巨大的威力。甚至超過當時最先進的弓矢。 與黃武元年弩機相比,諸葛連弩更為先進,增加了對三國時期弩機真正殺傷力的質疑。

更不用說其他的弩機了,但是諸葛連弩的魔力可以透過濾鏡來看到。 在歷史中,有許多關於孔明連箭的故事流傳至今,但真正能讓人記住的恐怕要數《三國演義》裡那把號稱天下第一弓的七絃琴了。那麼,什麼才是真品? 由於劉皇叔的身份,古人對血緣信仰的異想天開,使得諸葛亮,坐在“第一軍師”之下,必然會被神化。

如今,結合實物研究,翻閱古籍資料不難發現,三國時期的弓弩確實是非常先進的,而且殺傷力非常強。 據史料記載,曹操曾使用過“三絃”和“七絃箭”兩種型別的弓箭,並將其作為主要武器加以應用,其中有一種型號還被製成了兵器模型進行展示。 從機身上的四個銘文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很多關於弩機的知識。

刻有官署、監造官和工匠的姓名、生產日期、使用者的身份和姓名以及關於弩機的力量和臂師的資料。 這些都是我們研究中國古代軍事文化的重要資料。《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秦)始置弓矢以御天下。”那麼,秦代是否有弩呢? 從黃武元年弩機的題詞中可以看出,當時的十字弓的管理制度是完善的、嚴格的,而且是專人使用的。

結論

經過漫長的戰鬥,現場勘探和挖掘人員完成了工作,將文物密封起來,準備打道回府進行下一輪的仔細保護研究。

黃武新年弩機的發現,為三國時期弩機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物質基礎。 從目前發現的情況來看,它是一座規模巨大、結構精巧、儲存完好的古代墓葬。其形制與佈局也很有特色,在中國古史乃至世界古代史中佔有重要地位。 無論研究如何曲折,三國墓葬的發掘都為三國文化、軍事、武器、經濟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實物證據。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