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似場春夢過,自語足威獰—比肩趙盾的晉國權臣欒書之人生結局(中)

周簡王十一年(前575年),楚共王親自率軍從郢都(湖北荊州)來到武城(河南南陽),以重兵壓境之勢,逼迫鄭國背棄和晉國的盟約,改為依附楚國。為了打動鄭成公,楚共王向鄭成公許諾,兩國結盟的話,楚國的汝陰之田(河南郟縣、葉縣之間的良田)可以劃歸鄭國。鄭成公被楚國主動送來的大餡餅砸得七葷八素,簡直不知道如何表達內心狂喜的心情,於是不假思索地答應了楚共王結盟的邀請,直接和楚國達成盟誓。

似場春夢過,自語足威獰—比肩趙盾的晉國權臣欒書之人生結局(中)

但鄭成公總還是一國之君,基本的政治素質還是具備的,自然知道老東家晉國不好惹,假如晉厲公知道自己背盟投靠楚國的話,之前秦桓公的下場,就是自己的下場,甚至更慘。於是,鄭成公向楚國前來會盟的使者公子成表達了自己的憂慮,並請楚國考慮支援鄭國。

公子成則拍著胸脯向鄭成公保證說,假如晉國敢來攻擊鄭國的話,那麼楚國絕不會坐視不管,楚王一定會親自率大軍前來救援鄭國,將晉國擊敗,保衛鄭國這個盟友的安全。

在公子成言辭鑿鑿的承諾下,鄭成公再無擔心,公開背棄晉國,和楚國結盟。鄭成公還在周簡王十一年(前575年)的春天,以執政子罕為帥,出兵攻擊晉國的盟國宋國,向楚國獻上了“投名狀”。

原本晉厲公已經在韓厥的勸說下,準備暫緩攻楚,先預備春耕、儲備糧秣、整理後勤、積蓄力量,等到秋後再出兵伐楚。可自己這邊還在籌備伐楚救鄭,那邊就傳來了鄭國居然和楚國結盟、還攻擊原本的盟友宋國的訊息。晉厲公頓時氣得發昏第二十一,羞辱感當即爆棚!於是,晉厲公立即召集諸卿士召開緊急軍事會議,宣佈寡人不等春耕之後再伐楚了,現在就要出兵伐鄭,並連帶教訓楚子(即楚共王)那個挖牆腳的小人!

周簡王十一年(前575年)五月、仲夏之時,在晉厲公的嚴厲督促下,晉國緊急開展戰時動員,釋出了伐鄭軍令。為了維護霸主的尊嚴,晉厲公又一次親自從軍出征,朝堂八卿之中,除留下下軍佐荀罃在國內佈置農事、安定後方以外,中軍將欒書、中軍佐士燮(前中軍佐荀庚已經去世)、上軍將郤錡、上軍佐中行偃、下軍將韓厥、新軍將郤犨(前新軍佐趙旃也已經去世)、新軍佐郤至七人全部出動,率軍隨晉厲公出兵伐鄭。出兵前,晉厲公以霸主地名義,派使者出使齊、衛、魯三國,要他們一起出兵,協同作戰。

聞聽晉厲公大發雷霆、已經率大軍浩浩蕩蕩前來、準備教訓自己背盟的訊息後,鄭成公頓時慌了手腳,急忙按照公子成當時的承諾,向楚國發出求救訊號。楚共王接連攻伐鄭、衛,其實早就存了和晉厲公一決勝負的心思,於是在得到鄭國的求援訊息後,也決定遵守和鄭國的盟約,出兵救鄭,並順勢擊敗晉軍,穩固楚國的霸主地位。於是,楚共王親率楚國三軍,出兵救鄭,反擊晉國的攻擊。

當年六月,晉國的大軍渡過大河,抵達鄭國境內,同時,楚國軍隊也北上到達鄭國,和鄭國軍隊會合,準備和晉軍展開作戰。兩軍在鄢陵(河南鄢陵)相遇,隨後各自紮營,做好了戰前準備。晉楚爭霸的第三次大會戰一觸即發(前兩次是城濮之戰、邲之戰)。

似場春夢過,自語足威獰—比肩趙盾的晉國權臣欒書之人生結局(中)

其實,當時的晉國內部,因為之前的多次內訌(比如下宮之難),諸卿族之間矛盾十分尖銳,都有儲存實力以便在國內爭權的小心思。雖然晉厲公自己想要一鼓作氣打敗楚國,但卿士們的意見並沒有統一,對楚國的作戰態度也不一樣,且避戰儲存實力者居多。其中,新任中軍佐士燮不想耗費範氏(士燮是範氏家主)的實力,於是在大戰在即之時,向晉厲公提出暫時避戰,等齊、魯、衛三國軍隊到來後,再和楚國舉行和議,各自劃分勢力範圍、保持雙方利益,達到和平解決爭端的目的。

但在戰前會議中,新軍佐郤至對士燮這種儲存自身實力的做法嗤之以鼻、強烈反對,認為未戰就向敵人示弱,是晉國的奇恥大辱,如果其他卿士不願出戰的話,自己寧願率郤氏私兵單獨出戰,即使陣亡也是光耀晉國,而不像有些人(就是指士燮)那樣當縮頭烏龜。

晉厲公贊同郤至的意見,欒書也想再次建功立業,擴大自己以及欒氏家族在晉國內部的影響力,於是附和郤至,建議晉厲公和楚國在戰場上見個高低,維護霸主的尊嚴。因此,晉厲公在軍事會議上一錘定音,決定出兵打擊楚鄭聯軍,維護晉國的霸主地位。

晉厲公準備用武力擊敗楚國,而楚共王更加心急,想趁著晉國的盟友——齊魯衛三國軍隊還沒到達鄭國境內時,就迅速出兵擊敗晉軍,鞏固霸主位置。

周簡王十一年(前575年)六月二十九,楚共王釋出了總攻命令,楚、鄭聯軍趁著早晨的大霧,直撲晉軍的大營,意圖在霧氣的遮掩下,一舉擊敗晉軍。

得知楚軍來攻後,晉中軍將欒書奉晉厲公親歷前線,並下令全軍嚴陣以待,以待楚軍來攻。

楚鄭聯軍趕到晉軍營壘前時,見晉軍嚴陣以待,無懈可擊,於是楚共王下令強攻,一定要打破晉軍的防守。晉厲公則命中軍將欒書、中軍佐士燮率中軍精銳加強左右兩翼的防守,從兩側向楚軍發起進攻,幾乎在同時,晉厲公和楚共王都下達了開戰命令。晉楚鄢陵之戰正式打響。

接戰中,欒書親率欒氏私兵護衛晉厲公,向前突擊。當時晉厲公的座車不小心陷進了沼澤,於是欒書想請晉厲公到自己的指揮車上來,繼續指揮作戰。但隨軍的晉厲公車右(保鏢)、同時也是欒書次子的欒金箴(針)大聲斥責父親,讓欒書不要放棄自己指揮三軍的職責,而輕易地去援救國君。欒書羞愧不已,認為兒子說對,便繼續指揮晉軍向前,欒金箴則奮力抬起晉厲公座車,脫離了泥沼,隨大軍繼續突擊。

似場春夢過,自語足威獰—比肩趙盾的晉國權臣欒書之人生結局(中)

開戰後,晉新軍佐郤至奮勇衝殺,三次殺到了楚共王的車駕旁,並向楚共王致敬。楚共王對郤至很是欽佩,便向郤至贈送一把長弓,作為慰問禮物。

隨後的激戰中,晉國大夫呂錡(呂相之父)接近了楚共王的王率,並引弓射傷了楚共王的一隻眼睛。楚共王受傷後,命楚國神射手養由基為自己復仇。養由基在戰場上尋找到了呂錡的戰車,也發箭射向呂錡,射穿了呂錡的脖子,使呂錡當即斃命。

激戰中,晉下軍將韓厥打敗了鄭軍,迫使親自出戰的鄭成公帶著敗軍狼狽逃跑。而鄭軍逃跑後,晉軍繼續進攻楚軍,同時晉厲公也趕到了戰場,加入戰鬥。晉厲公命車右、欒書之子欒金箴前往楚中軍,以敬酒的名義諷刺楚令尹子重,子重從容回禮,把欒金箴送出營後,繼續指揮軍隊攻擊晉軍。

這場空前激烈的戰爭,整整打了一天,也沒能分出勝負,晉楚雙方都傷亡慘重。夜幕降臨之後,因為是月末,沒有月光,戰場上能見度不高,所以晉厲公和楚共王都下令罷兵,脫離接觸,回營休整。

晉國軍隊在晉厲公、欒書的調配下,一邊讓士卒休息,一邊安置傷員、準備軍械車馬,準備次日再戰。而楚共王也準備繼續作戰,於是召見令尹、司馬等商議對策,可楚軍司馬子反因為白天作戰時疲憊不堪,休兵後喝酒解乏,不慎喝醉,不能前來議事。楚共王無奈,並認為這是上天給楚國的警告,不如趁著損失不大、勝負未分的時候撤軍,也好保護楚國的元氣。當夜,楚共王命令撤軍,和晉軍脫離接觸。

第二天清晨,當晉厲公起床後,預備發起向楚軍的再一次進攻時,愕然發現楚軍早已撤退,對面的營壘中空無一人。中軍將欒書隨後也得知了這個訊息,於是立即出兵佔領了楚軍的空營,歡慶勝利。晉楚兩國在春秋時期的最後一次大會戰——鄢陵之戰,就這樣虎頭蛇尾地結束了。

似場春夢過,自語足威獰—比肩趙盾的晉國權臣欒書之人生結局(中)

晉厲公在莫名其妙中擊敗了楚國,穩固了霸主位置後,在中原諸侯中的風頭一時無兩,甚至比先君文公、襄公當年都要強,晉國的四方外患(楚、齊、秦、狄)都在晉厲公手中吃了癟。晉厲公志得意滿之下,準備趁著自己的威望如日中天之時,整頓國內那些尾大不掉的卿族,限制他們的實力,將大權徹底收回到公室手中(就是自己手裡)。

但晉國的侈卿們,早在晉文公時期就掌握了晉國朝堂上的相當大一部分權力,並因此壯大家族、擴大封地、攫取利益,豈能因為晉厲公的一些對外作戰勝利,就輕易放棄祖宗好不容易才傳下來的基業。

就這樣,國君要收權,卿族要維護家族利益,晉國消除了外患後,君臣之間的內部矛盾反而開始顯露,並最終再一次激化,重現了“桃園之禍”(當年晉靈公被趙氏弒殺之事)。

原本晉國自晉獻公之後,就“無公室”(公族子弟都要去國外居住、出仕),因此,晉國朝堂是由國君和異氏卿士們共同掌握。在晉厲公時期,晉國侈卿中的狐氏、先氏已經敗亡,趙氏也幾乎滅亡、正在恢復中(大宗只剩下趙武一人、別支邯鄲氏也因為趙旃去世而衰落),胥氏則已經中衰;現今的晉國朝堂,是晉厲公和郤氏、欒氏、荀氏(中行氏、智氏)、士氏(範氏)、韓氏等卿族共同掌握(魏氏尚未發跡)。

鄢陵之戰時,晉中軍佐士燮(範氏)就曾經擔憂——假如晉國外部安定,國內必有內憂,卿士們一定會為爭奪權力利益而內訌,國君也不能制止。所以士燮才勸晉厲公和楚國議和,留著楚國這個威脅,時刻警醒晉國君臣。但晉厲公年輕氣盛、一心稱霸,士燮的良苦用心沒能打動他。結果晉厲公有如神助,居然順利擊敗楚軍,鞏固擴大了晉國的霸業。獲勝後,晉厲公更加堅信自己的天命,“去群大夫,立己左右”的想法不可抑制。

士燮回國後,眼看君臣之間的權力鬥爭矛盾日益惡化,對勸解國君之事徹底絕望,但是他又不想親眼看到自己預言過的“若外寧、則必有內患”情況發生,於是痛苦地向士氏(範氏)宗廟先祖們祈禱,請求先祖快一點將他帶走,以免日後自己親眼看到晉國爆發內亂,和慘烈的君臣傾軋。

未完待續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