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諜戰三國 諜戰三國

諜戰三國

臧磊

版次:B03來源:揚子晚報

轉載▼

標籤:雜談

分類:

桃花塢戲文木刻年畫諸葛亮《空城計》

最近,三國諜戰片《風起隴西》在網路熱播,該劇圍繞諸葛亮一出祁山失敗,展開講述魏蜀兩國的諜戰。在《風起隴西》中,間諜機構、間諜暗鬥故事多是藝術虛構。而真實的三國間諜故事又是什麼樣的呢?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臧磊

間諜與蜀漢立國

諜戰三國 諜戰三國

在《風起隴西》中,作者分別為蜀漢和曹魏虛構了兩個不同的間諜機構:司聞曹和間軍司。並將“用間”和蜀漢政治鬥爭聯絡在一起。而在歷史上,這樣的案例的確發生過。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朱子彥曾專文論述,“孟達案”的背後就暗藏著蜀漢政治內鬥。

孟達,原是劉璋部下,劉備入蜀後,成為劉備部下。在關羽樊城一戰中,孟達因路遠拒絕出兵相救,由此遭到劉備記恨,再加上受同僚的打壓,最終他投奔曹魏一方鎮守邊境。但賞識他的魏主曹丕去世後,與孟達有仇隙的魏興太守申儀向新帝屢進讒言,稱孟達叛魏。孟達為此心不自安。諸葛亮聽說後,用間諜去信勸誘孟達歸蜀。同時,李嚴也寫信給他,有勸降之意。

蜀漢立國後,國內政治派系大致有三:荊州集團、益州舊有的東州集團和益州集團。李嚴、孟達(叛國前)都屬東州集團,諸葛亮屬荊州集團。劉備死後,諸葛亮獨攬中央大權,重用本派系的馬謖、楊儀、蔣琬、鄧芝,而同為輔政大臣的李嚴卻只能坐鎮永安、江州等地,無法更多地參與朝政。

在這種情況下,李嚴“憂深責重,思得良伴”,寫信盼望孟達歸來。他希望孟達及其統領的東三郡一同歸蜀,以助東州集團重新取得與荊州集團平衡的資本。

但諸葛亮顯然不希望有這樣的結局。當他得知孟達不光和蜀漢有聯絡,還和吳國勾連後,“惡其反覆,又慮其為患”,於是用起了反間計。他遣郭模詐降魏興太守申儀,將孟達欲叛魏歸蜀的機密洩露了出去。郭模說,孟達送給諸葛亮一塊玉玦、一幅織成、一盒蘇合香。“玉玦者,謀已決;織成者,言謀已成;蘇合香者,言事已合”。

孟達這邊聽說事情要洩漏了,將要舉兵。司馬懿忙寫封信給他,表示自己根本不信他要叛魏的事,先穩住孟達。之後再率部星夜趕來。圍城之下,孟達外甥鄧賢、部下李輔開門出降。孟達被斬,傳首京師。

諸葛亮的反間計讓孟達敗亡,東州集團沒有如願,此後也無力與荊州集團相對抗。3年之後,諸葛亮又找到機會廢黜了李嚴,東州集團自此敗落。

在《三國志》中,蜀漢用間的故事不算太多。但據《三國志·蜀書·劉璋傳》、《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裴松之注引《吳書》,蜀漢之所以能立國,間諜是立了大功的。

在三國分治形成之前,漢朝疆域早已處於諸侯割據的局面。當時的益州(成都)被劉璋所據。劉璋手下有個“別駕”名為張松,認為劉璋平庸,又自感懷才不遇,便想去投靠聲名日隆的曹操,沒想到遭到冷遇。而在順道與劉備見面時,則受到了熱情接待。張松確認劉備是一位賢能之主,於是下定決心投奔劉備。他將益州的地理、人情等重要情報資料,和盤托出。從此之後,張松就開始了他的間諜生涯。

張松回到益州,在劉璋面前詆譭曹操,並勸他與劉備結盟。最終劉璋上當,派張松好友法正出訪劉備。法正也投奔了劉備,將蜀中動態及兵力部署情況、山川地圖,都洩密給了劉備。

公元211年,曹操攻打張魯,擬奪取漢中一帶富庶的土地。漢中與益州毗鄰而居。劉璋深感焦慮,張松、法正趁機提出請劉備入蜀助守益州。劉備入蜀後不久,便和劉璋鬧掰了,到214年,劉備吃下了益州。之後又擊敗曹操攻取漢中,並將關中軍閥馬超納入麾下,進而建立蜀漢政權。

曹操非常重視“用間”

間諜,古已有之。《周禮》一書中,就記載了“邦汋”“邦賊”“邦諜”這些專職間諜的名稱。“邦汋”主要從事盜取敵國機密;“邦賊”用於擾亂敵國秩序;“邦諜”從事迷惑他國間諜的反間工作。

春秋時期,弒君36,亡國52,242年間戰爭達483次。如此干戈頻仍,誰都想以小代價贏得大勝利。因此,各諸侯國競相設定用於偵察敵國軍情的間諜職官,稱為“候騎”或“候”。

到漢末三國,軍隊中的專職間諜基本繼承前代,主要包括“候”一類的“斥候”“候騎”等偵察間諜。而針對國內的臣民,曹魏一方,曹操首創了“校事”這個機構,用於充當耳目,刺探臣民言行。

曹操熟讀《孫子兵法》。東漢末年,戰爭頻繁,頗有眼力的曹操從大量兵書戰策中,選出精深的《孫子兵法》,去掉附益各篇,獨存十三篇,加上簡明註解,編成書冊,分發部隊。《孫子兵法》中專有“用間”一節,即如何使用間諜。曹操認為:戰者必用間諜,以知敵之情實。後人稱他:神機猛絕,這和“用間”脫不開關係。他的手下蔣濟、董昭、司馬懿等人也都是用間的行家裡手。

官渡之戰對曹操的崛起非常重要。當時劉表與袁紹聯合,劉表的功曹桓階為曹操服務,他遊說太守張羨:“曹公雖弱,仗義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討有罪,孰敢不服?今若舉四郡保三江以待其來,而為之內應,不亦可乎!”張羨聽從勸說,臨陣倒戈,與曹操聯合對抗劉表,使得袁紹與劉表的聯盟實力大減。

曹操和袁紹開始交戰時,謀士許攸就勸說袁紹:趁曹操大軍來襲,其後方許都防備空虛,不如派一支隊伍連夜奔襲,奉迎天子;即便不成功,也可使曹操首尾不能兼顧,疲於奔命。但袁紹不聽。這時,許攸家人犯法被捕入獄,許攸大怒,投奔曹操。他向曹操提供了袁紹一方的糧草運送以及守備等等機密情報,曹操據此火燒袁紹軍糧,袁紹大敗。

間諜不光能偷情報,還可盜取人身。典韋是曹操愛將,其雄武壯烈,不在張遼、許褚之下。建安二年(197年),張繡背叛曹操,典韋為保護曹操,率十餘人擋叛軍,擊殺多人,終因寡不敵眾力戰而死。曹操“聞韋死,為流涕,募間取其喪”,派遣間諜往敵營盜取典韋屍身安葬。

作為曹魏的老對手,東吳也長於用間,周瑜、黃蓋、呂蒙等人,多精於此道。《三國演義》中的黃蓋,在赤壁之戰中雖沒有遭受周瑜戲劇化的棒打,但也確有“詐降”曹操之事,最終火燒曹營。

東吳還曾設立“察戰”這一間諜官職,裴松之在註解三國志時寫道:“察戰,吳官名,今揚都有察戰巷。”由此可知,當時東吳的“察戰”是有組織的,且有固定的活動地點,那個地點被後人稱為“察戰巷”。察戰巷現在南京何處,已不確切,有學者推測,可能是現在的嘉兆巷。

此外,東吳還在邊境設有反間諜組織:刺奸屯。“每刺奸屯有五兵,賊曹(屯長)一人”,負責邊境的反間諜工作。

離間與聯合

三國中,曹魏和孫吳之間的間諜故事最為精彩。

隱蕃是曹魏一方的人。魏明帝曹叡看中了他能言善辯這一點,讓他詐降叛入吳國,謀取吳國廷尉一職(類似於現在的司法部部長),伺機離間大臣,挑起內鬥。於是230年,隱蕃奔吳國。孫權與他談話後,知道他對刑獄有很深的見解,果真將他劃撥到司法部門,任職廷尉監。當時的廷尉郝普很是賞識隱蕃,甚至認為他只任一個廷尉監,實在是屈才了。

不久,隱蕃便策劃發動叛亂,事發後,隱蕃在逃亡途中被捕,最終被處決,一向對他青眼有加的廷尉郝普也受責自殺。

三國之間,離間與聯合的事常常發生,其中也活躍著間諜的身影。比如關羽水淹七軍後,司馬懿對曹操說,劉備、孫權,外親內疏,關羽得志,孫權必然不樂意,“可遣人勸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

當時,劉備與孫吳聯盟,三國之間成一巧妙的平衡。若關羽在江東繼續擴張領地,且佔據長江上游,那麼對處於長江中下游的孫吳來說,勢必構成威脅,於是曹魏派人送信離間,由此破壞蜀吳聯盟,迫使關羽面臨兩面夾擊之勢,從而破解樊城困局。

當時,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將軍士仁屯公安,平素都遭到關羽輕視。孫權又用間諜引誘二人反叛,斷絕關羽後方支援,最終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身亡。

在三國曆史上,間諜活動常見不鮮。對內的間諜活動,因其特務性質,遭到臣民一片反對,“校事”一職只存在50年便被廢置。對外的間諜活動,主要見於軍事,在三國以後的時代,但凡有戰爭,就不乏間諜的身影。一般認為,間諜活動在宋代達到成熟期。宋太祖趙匡胤南征北戰,對後蜀、南漢、北漢、南唐等地方作戰前,均派出間諜蒐集情報;南宋間諜獲取金兵修造兵船、訓練水師的情報後,就斷定他們將從海路侵襲江浙;金人派秦檜為內間,將岳飛等大將迫害致死;名將種世衡以法崧為間,除掉西夏兩員猛將,激起西夏內亂,等等。可以說,宋代朝野上下,都十分重視用間,其範圍遠遠超過了以往各個朝代。

而到明代,間諜活動達到高峰。錦衣衛、東廠、西廠等等,我們在影視劇、通俗讀物中見得太多太多。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