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孫子兵法:02作戰

孫子兵法:02作戰

不宜長期用兵

《孫子兵法》先是算“五事、七計”,看有沒有勝算。勝算在握,決定打了,再接著算軍備開支。

19、 打仗不是打兵馬,而是打錢糧

孫子說:凡是興兵作戰的規律,要動用輕車一千輛,輜重車一千輛,士兵十萬,還要能向千里之外運送糧食。那麼前方和後方的開支、招待外交使節的花費、作戰器材的補充、車輛甲冑的修護,每天都要消耗千金。這些都齊備了,然後才能調動十萬大軍行動。

孫子的時代,馬鐙還沒有發明,人騎馬廝殺不穩當,所以中原基本沒有騎兵,多是戰車。《司馬法》說,一輛戰車配備甲士3人,步卒72人,總共75人。所以“馳車千駟”就是75000人的部隊。而一輛革車配10個炊事員,5個保管員,5個管養馬的,5個管砍柴打水的,共25人。所以,一千輛革車是25000人,再加上“馳車千駟”,就是“帶甲10萬”。

《孫子兵法》第一篇講實力對比、風險評估,第二篇就講費用預算、資源保障

張預注:“計算已定,然後完車馬,利器械,運糧草,約費用,以做戰備,故次計。”

20 、久戰得不償失

用這樣的軍隊作戰,要求速勝。作戰時間久了,就會造成軍隊疲弱,士氣銳減;攻城就會力竭;如果軍隊長久在外,必使國家財用不足。

孫子拼命勸人別打,因為他是真正的智者、仁者。治世就是文景之治或唐太宗的貞觀之治,簡單說,就是自由和自治社會。人們對盛世津津樂道,卻不知道治世才是人間天堂,盛世對於百姓來說,反而可能要家破人亡。警惕盛世福兮禍所依,人往往衝昏頭腦、驕傲放縱、鋪張浪費、窮兵黷武,從盛而衰。

21 、用兵需求速決

如果兵疲氣挫,物資窮竭,列國諸侯就會乘你的危機而起兵進攻,到那時,再有智謀的人也束手無策。所以,用兵只聽說過老實地速決,沒見過持久地賣弄巧計的。

所謂的功夫都在平時,都在基本面。

22 、先考慮避害,再考慮趨利

長期用兵而對國家有利的,是從來沒有過的。所以,不完全瞭解用兵有害方面的人,就不能完全瞭解用兵的有利方面。

孫子認為先能避害,然後才可趨利。在關鍵點上失利後,重新再來的代價往往要大了很多。

賈林注:“兵久無功,諸侯生心。”

算好戰爭成本

23、 把戰爭成本降低,就能提高勝算

善於用兵的人,兵員不用多次徵調,糧食不用多次運輸。軍用從國內取得,而糧草補給從敵國那裡徵用,所以糧餉就充足了。國家之所以因軍隊出動而貧困,就是由於長途運輸,長途運輸,百官及其親屬就會貧困。而且軍隊集中的地方物價昂貴,就會使百官及其親屬財物枯竭,國家財物枯竭,就會急於加重賦稅和徭役。

一次把事情做對,不返工。

部隊駐紮的地方因為人多,周圍的物價就會飛漲上去。大營一圍就是好幾年,周圍茶樓酒肆煙館物價飛漲,老百姓也得跟著忍受那麼高的物價。

24 、吃自己的,不如吃敵人的

國力耗盡,財物枯竭,國內家室空虛。百官的家產要耗去十分之七;諸侯公室的耗費、車輛損壞、馬匹疲勞、甲冑弓弩、戟盾、蔽櫓和運輸的牲畜及車,也要耗去十分之六。所以高明的將領,力求用敵人的物資來補充自己。吃敵糧一石,抵得上本國的二十石;吃敵人一石草料,抵得上本國的二十石。

25 、激怒與利誘的妙用

要想士卒奮勇殺敵,就要激勵他們;要想將士奮力奪取敵人資財,就要獎勵他們。

孫子認為有兩種感情可以讓人忘記生命危險:一是憤怒,怒氣上來,怒就是同仇敵愾;二是貪婪,正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26 、吸收對方,為我所用

在車戰中,凡繳獲戰車十輛以上的,就獎賞最先奪得戰車計程車卒,更換敵戰車上的旌旗,讓我方計程車兵和俘虜來計程車兵夾雜乘坐;優待俘虜,供養他們。這就能既戰勝了敵人,又使自己日益強大。所以,用兵速勝有利,拖延長久則不利。因此,懂得用兵的將帥,是民眾命運的掌握者,也是國家安危的主宰者。

懂得如何賞賜將士和安撫投降兵士,也是降低戰爭成本的一項手段。沒有奪得敵方資源,光是殺敵戰勝,那不算功勞。

孫子的思想是“求全”,如果殺敵一千,自傷八百,那不是勝,是兩敗俱傷,只不過對方敗得更慘而已。保全自己之餘,最好把敵人也保全,才是“勝敵而益強”。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