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吳三桂明明可以踏實安穩的過日子,為何要在花甲之時起兵造反呢?

關於吳三桂的傳說,在大家普遍的認知裡,可能還是來源於他“衝冠一怒為紅顏”。

身為平西王,如果吳三桂不造反,安穩的偏安一隅,是否能壽終正寢呢?

當然歷史是一個無法說清楚的問題,康熙皇帝不下令撤藩,吳三桂肯定也不會在花甲之齡起兵造反了。

吳三桂明明可以踏實安穩的過日子,為何要在花甲之時起兵造反呢?

所以這是一個互命題,問題就在於康熙不可能不撤藩,吳三桂也不可能接受撤藩,這兩個人也不可能互相妥協。

但是吳三桂為何不接受康熙的命令呢?其實這也非常簡單,一個人習慣了逍遙快樂的日子,怎麼還能接受管束呢?

一、自己做主的日子無比暢快

吳三桂好歹也是偏安一隅的王者,誰又願意甘心被人管束,自己做主的日子無比幸福,為人所驅遣,自然少了趣味。

縱觀歷史,沒有幾個藩王是心甘情願接受撤藩的,燕王朱棣在燕地做藩王,本來也是逍遙自在,可是他侄兒建文帝非要削藩,結果讓朱棣在又恨又怕之時起兵造了反,隨後還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靖難之役”。

無論是歷史上的燕王,還是雲南的吳三桂,在自己的地盤上都是“土皇帝”一般的待遇,手中權力一旦被剝奪,那些到手的利益就成了擺設。

兵權對於藩王來說就是命根子,把他們的兵權削弱,讓他們看別人臉色行事,這完全是挑戰他們的底線。

吳三桂明明可以踏實安穩的過日子,為何要在花甲之時起兵造反呢?

曾經康熙也向吳三桂借過兵,可是他卻不同意,這都不是最讓康熙惱恨的地方,吳三桂還每年都向朝廷索要大筆軍餉,等於朝廷拿錢養著吳三桂的軍隊,而找他要兵時,他就萬般推辭。

康熙也看出了吳三桂打的如意算盤,所以決定要削藩,理由也很簡單,防微杜漸,不能養癰為患。

二、吳三桂的部下也不會答應撤藩的舉措

就像一個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後,有些事情就不僅僅是老闆一個人的意思了,會牽扯到更多的利益集團。

就撤藩這件事情上來說,即便是吳三桂可以放下臉面,與康熙達成一致共識,而他的部下又會不會讓康熙遂願呢?

一般一個權勢滔天的集團,總會有一個利益集團環視在身邊,有些根基還動不得,有句話叫做“動一發而牽全身”。

吳三桂的利益集團就不僅僅是他一個人做主了,比如王安石變法,他的出發點是好的,可是到最後牽扯出太多的利益集團,就會讓變法也複雜起來。

在一個大集團形成之後,很多事情已經不是一個人可以左右的了。

吳三桂明明可以踏實安穩的過日子,為何要在花甲之時起兵造反呢?

吳三桂如果被成功撤下,那他身邊的人又會何去何從呢?這就變成了一個死結,一個人從低處到高處容易,可是要從高處降到低處,這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吳三桂從雲南一走,留下那些“散沙”,他們怎麼生活?他們能接受迴歸平淡嗎?

那曾經優渥的生活,以及快樂的日子,將隨著吳三桂的離開而離開,與其這樣灰溜溜地走掉,還不如反抗一場。

吳三桂的部下組成複雜,除了跟隨自己降清的舊部,就是各個政權留下的殘餘實力。

這些人如果跟隨吳三桂的話,日子尚且過得去,可一旦讓他們刀槍入庫的話,日子也沒有什麼盼頭了。

吳三桂明明可以踏實安穩的過日子,為何要在花甲之時起兵造反呢?

所以吳三桂削藩事件,根本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後面還有一幫吳三桂的老部下,他們是無法忍受削藩後的清苦的。

在這些壓力下,吳三桂只能尊重大家的意思了。

三、吳三桂想效仿明朝的“沐王府”

吳三桂的平西王做得好好的,康熙也一直讓他待得好好的,突然就下令要他退回遼西養老,吳三桂的主觀意願是無法接受的。

吳三桂也有自己的打算,他想像明朝的“沐王府”一樣,世代鎮守雲南。

雲南遠離京城,自己佔據天時地利人和,安享一切福利,可是康熙偏偏要把這把“如意算盤”給打碎,吳三桂肯定就不同意了。

吳三桂明明可以踏實安穩的過日子,為何要在花甲之時起兵造反呢?

當然吳三桂也不是說沒有向清政府表示過自己的誠意,可偏偏康熙給他的態度也含糊不明,吳三桂認為只有起兵才能與康熙談條件。

但是康熙又是另外一番打算,他之所以要撤藩,恰恰是三藩勢力過大,不得不防,而且軍餉耗費驚人,“天下之賦,三藩耗其二”。

反正兩方的打算都不一樣,利益驅使之下,康熙要撤藩,吳三桂不同意,那怎麼辦呢?只好動武了,最後雙方的打算都差不多,用武力使得對方屈服。

四、即便是同意去遼東休養,吳三桂今後的日子也並不好過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這句話形容君王的疑心再合適不過了,沒有哪個君王是希望臣下與自己分庭抗禮的。

都認為如果吳三桂乖乖的接受康熙的安排就一定會相安無事,可事情肯定不會是那麼簡單的。

吳三桂做了半生的“平西王”,突然在花甲之時被康熙給撤掉了,他心中又如何能忍得下這口氣。

當時如果不是吳三桂開啟山海關,清兵又怎麼能進來得那麼順利?

吳三桂明明可以踏實安穩的過日子,為何要在花甲之時起兵造反呢?

這世界上的事情,變化太多,即便是吳三桂自己認命了,那些散落各地的部下呢?他們又會不會讓吳三桂輕易的放下。

而且帝王的疑心有多重?想必大家也是明白的,歷史上那些投降後死去的將領並不在少數,特別是在大權穩定之後,帝王就會處理掉一切威脅江山政權的勢力,哪怕這個威脅遠在天涯,也要盡最大的努力清除乾淨。

這也不怪康熙會疑心,因為吳三桂在雲南坐鎮多年,其關係也是錯綜複雜的,他能做到“擁兵自重”,那證明吳三桂有一呼百應的能力,這種能力在需要之時,絕對是朝廷的棟樑,可一旦不需要了,這就是隱患。

康熙撤藩,是各方面勢力的較量,康熙不是不知道撤藩會帶來什麼,但是為了清廷的利益,他不得不這樣做,無關乎個人的情感。

吳三桂明明可以踏實安穩的過日子,為何要在花甲之時起兵造反呢?

而吳三桂呢?在面對康熙如此強硬的撤藩態度下,他要怎麼做呢?只能造反,造反可能會爭得一點利益,可是不造反什麼也沒有,在皇權面前,功勞不算什麼,吳三桂太瞭解權力帶來的東西了,與其坐以待斃,還不如奮而反抗,這就是吳三桂為何在花甲之年,也要起兵造反的原因。圖片來自網路,若有侵權必刪除,再見藍橋day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