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甘茂為什麼會力勸秦國援韓?給自己鋪好後路才行

上一期談到,雍氏之役如火如荼,張翠肩負韓襄王的委任出使秦國,輕輕一句話點醒了甘茂。甘茂趕緊去見秦昭襄王,請求抗楚援韓。

而在這個時候,秦昭襄王尚未成年,執掌國政的宣太后要麼因為自己的楚國血統,不願意和祖國兵戎相見,要麼因為韓國沒開出合適的價碼,不值得派出援軍。張翠算的賬和宣太后算的賬顯然指向了不同的答案,接下來,事情到底會向著哪個方向發展呢?

甘茂為什麼會力勸秦國援韓?給自己鋪好後路才行

我們需要首先回顧一下韓國的高層政局:前邊講過,韓國存在著公仲和公叔兩大貴族勢力,公仲是連橫派,公叔是合縱派。兩派勢力此消彼長,近年來一直都是公仲當國,那麼可想而知的是,只要在連橫道路上栽了跟頭,公叔一派就會捲土重來。甘茂就是抓住這個痛點向秦昭襄王進諫的。

甘茂進諫

甘茂的意見是:公仲正在韓國執掌大權,正因為跟秦國講了和,服了軟,有了秦國做靠山,這才有底氣和楚國硬抗。但秦國如果對韓國的困境坐視不管的話,就等於拋棄了韓國這個盟友,公仲在韓國自然也就說不起話了。

這樣一來,以公叔為首的合縱派就會走上前臺,拋棄秦國,轉而跟在楚國屁股後邊當小弟,而楚國既然收服了韓國,實力大增,魏國也就不敢不從了。

甘茂不知道“馬太效應”這個概念,如果知道的話,一定會提醒秦昭襄王說,一旦放任楚國吞併韓國,那麼楚國接下來就會呈現出強者愈強的發展勢頭,最後贏家通吃,秦國可就不好辦了。

甘茂確實是從這個邏輯出發勸說昭襄王的,提醒昭襄王最該注意的是,楚、韓、魏形成合力之後,對秦國絕對不利。但如果宣太后熟知近代史,就可以叮囑昭襄王說:別說楚、韓、魏形成合力,縱然山東六國合縱伐秦,又能把秦國如何呢?

甘茂為什麼會力勸秦國援韓?給自己鋪好後路才行

所以,到底要不要援救韓國,思考的癥結其實在別處。

在甘茂而言,必須首先考慮到自己的去留問題,所以能賣韓國一個人情,就該賣韓國一個人情。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在秦國的國家利益而言,楚國才是最棘手的對手,韓國已經不足為慮,所以,就算拼著讓韓國佔點便宜,也不能由著楚國發展壯大。

在宣太后而言,自己是楚國人沒錯,但在孃家並沒有什麼背景,雍氏之役也分明見得出楚懷王並不拿自己孤兒寡母太當回事。作為女人,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就算沒學過三從四德,至少也明白在丈夫死掉之後,兒子才是自己後半生唯一的保障,所以就算再怎麼犯傻,也不至於犧牲兒子的利益去維護孃家的利益。

歷史上的女主當權,都會面臨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那就是到底兒子更親,還是孃家兄弟更親。以正常的血緣親情而論,顯然兒子最親,比丈夫和爹媽都親。

宣太后,這位有史以來第一位當權的太后表現出了很正常的親情意識:兒子的利益排在第一位,孃家兄弟再親,也只是幫兒子打天下的,不能越俎代庖,孃家那些不親的親戚跟陌生人沒區別,至於自己,當然更要為兒子的利益著想。

兒子既然已經登基為王,秦國利益自然就變成了兒子的個人利益,所以該不該救援韓國,張翠和甘茂算的賬才是對的,自己先前太小女人習氣了,不應當。

甘茂為什麼會力勸秦國援韓?給自己鋪好後路才行

經過甘茂的勸諫之後,秦昭襄王果斷髮兵援韓,這才使楚懷王知難而退。但是,昭襄王畢竟還沒有親政,宣太后和魏冉才是秦國的實際操盤手,所以,真正形成的決策很可能是宣太后、魏冉和昭襄王的共同意見,宣太后反省到自己先前跟尚靳講的那番話有點短視了。

但我們很容易生出一個疑問:既然秦國有餘力出兵援韓,那又為什麼不在楚國圍攻雍氏的時候趁火打劫,從已經到手的宜陽和武遂出發繼續東侵,擴大戰果呢?

事情的關鍵很可能就在甘茂身上。前邊講到,林胡王向趙武靈王獻馬的同年,秦昭襄王派向壽管理宜陽,派春裡子和甘茂進攻魏國。甘茂建議昭襄王把武遂還給韓國,向壽和公孫爽趕緊阻攔,說這可萬萬使不得。

禽困覆車

如果秦武王在世,甘茂應該不會提出這種建議,但時局變了,甘茂顯然有心緩和秦、韓關係,甘茂因此成為了秦國政治核心裡的親韓派。所以當韓國因為雍氏之役向秦國求援的時候,張翠才會透過甘茂完成遊說,而不是直接拜見秦昭襄王。

歸還武遂的提議還可以傳遞出這樣一個訊號:先前強攻宜陽,斬首6萬,只是執行秦武王的政策,甘茂只是一名忠實的執行人而已,跟韓國沒有私仇。現在秦武王死了,永珍更新,有必要重建秦、韓之間的睦鄰友好關係,恢復美好的連橫狀態。

甘茂為什麼會力勸秦國援韓?給自己鋪好後路才行

甘茂沒辦法,先前銳意進取,全副心力都在哄好秦武王這一位老闆上面,全不介意開罪同僚,哪料到這麼快就變了天,必須趕緊給自己鋪好後路才行。既然新老闆的口味還摸不準,同僚之間的仇怨不好化解,可不能再開罪外國了。

高階經理人各有各的私心,秦武王的兄弟們各有各的野心,這就讓宣太后和昭襄王母子只剩下一個選擇,那就是自己人牢牢抱團。

自己人並不多,魏冉是一個,向壽是一個,這都是血濃幹水,從小玩到大的夥伴。還有一個流落在外的羋戎,趕緊找回來封官好了。還有,昭襄王還有兩個弟弟,雖然年齡太小,但也要儘快給他們封官授爵才好。於是,以宣太后為核心,正在形成著一個有著楚人血統的權力集團。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既然有著楚人血統,那麼最便利的事情就是和楚國建交。從這個角度來看抗楚援韓,顯然,這裡一來藏著甘茂的私心,二來和楚國建交是一回事,對楚國壯大實力坐視不管就是另一回事了。大約就在楚國從雍氏撤軍之後,向壽出面跟楚國達成和解,然後才去坐鎮宜陽。

這就讓公仲緊張了起來,派人勸說向壽,拿“禽困覆車”的道理說事。

所謂“禽困覆車”,是說野獸被逼入絕境之後拼死一搏,能掀翻獵人的車子,這就和俗話說的“狗急跳牆”一個道理。

甘茂為什麼會力勸秦國援韓?給自己鋪好後路才行

如果你需要在比較文雅的語境裡表達“狗急跳牆”、“兔子急了能咬人”的意思,那麼“禽困覆車”就是最佳選項。

公仲既然已經敗了,服了,事情也該到此為止了,但向壽又去促成秦、楚建交,秦國和楚國一旦聯合起來,這可是一副要活生生吞掉韓國的架勢啊。韓國亡國的話,公仲就只能“禽困覆車”,率領私家軍隊到秦國拼命去了。

公仲的言下之意是,現在還遠沒到拼命的時候,所以你們秦國別把事情做得太絕。

公仲的使者又對向壽說:“論親疏遠近,您不如公孫爽跟秦王親;論才幹,您不如甘茂。但遇到國家大事,秦王只跟您商量,不跟那兩位商量,這是為什麼呢?還不是因為公孫爽在韓國結黨營私,甘茂在魏國結黨營私嘛,秦王信不過他們。

如果您跟楚國走得太近,秦王也該懷疑您了。而您打過韓國,跟韓國有仇,韓國又跟甘茂和公孫爽走得近,所以呢,如果您能幫韓國說說話,推進一下秦韓關係,那就顯得‘外舉不避仇’了,沒人懷疑您有私心。”

向壽聽了進去,說自己不介意跟韓國搞好關係。

於是關鍵問題出現了。使者說道:“甘茂已經許諾公仲,把武遂歸還韓國,讓宜陽居民遷出宜陽,返回韓國,而您卻想霸住武遂不還,這還怎麼能跟韓國和好呢?”

甘茂為什麼會力勸秦國援韓?給自己鋪好後路才行

這裡需要一點前情回顧:甘茂想把武遂還給韓國,向壽和公孫爽拼命攔著,這是甘茂和向壽的核心政見之爭。向壽現在聽了勸,想跟韓國和好,但一來還是不願意放棄武遂,二來就算改變立場,不再阻撓甘茂了,這份人情也只會算在甘茂頭上,自己沾不到好處。

向壽該怎麼辦,才能給自己爭來最大的利益呢?我們下一講再談。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