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什麼是六璽、八寶、二十四寶?簡說皇帝璽寶及明代符印

作者:史遇春

一、六璽

1、秦璽

秦制,天子六璽。

據唐人杜佑《通典·嘉禮八·天子諸侯玉佩劍綬璽印》記載:

秦人將印稱作璽;因為玉是不與臣下共同使用的,所以,就用玉製作天子六璽。

六璽分別如下:

1、皇帝行璽

2、皇帝之璽

3、皇帝信璽

4、天子行璽

5、天子之璽

6、天子信璽

另外,秦始皇獲得藍田白玉之後,又製作一璽。

此璽之鈕為螭虎。螭虎,乃異獸,傳說為龍子之一,性好文采。

璽文為:受天之命,皇帝壽昌。

系印的帶子(韍fú)壞掉之後,便用彩色的絲帶挽結成穗狀,“光明表章、轉相結受”,遂稱之為“綬”。

2、漢璽

根據東漢衛宏所撰的《漢舊儀》可知:

漢沿秦制,天子六璽,皆白玉製成,鈕作螭虎,文與秦同。

漢高帝劉邦進入關中之後,獲得了秦始皇的藍田白玉璽,佩帶在身邊,稱作“傳國璽”。

什麼是六璽、八寶、二十四寶?簡說皇帝璽寶及明代符印

二、八寶

唐代皇帝有八寶。

八寶,也就是八璽,在原來六璽的基礎上,加了神璽、受命璽,合而為八。

璽而寶、寶而璽,唐人杜佑《通典·嘉禮八·天子諸侯玉佩劍綬璽印》有載:

武則天長壽三年(公元694年),璽改稱為寶;唐中宗(李顯)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寶恢復稱璽;唐玄宗天寶十載(公元751年),璽又稱寶。

唐代皇帝八寶,大要如下:

1、神寶:用來臣百王、鎮萬國,因珍愛而不使用。

2、受命寶:用來修封禪、禮神祇。

3、皇帝行寶:答疏於王公,則用之。

4、皇帝之寶:勞來勳賢,則用之。

5、皇帝信寶:徵召臣下,則用之。

6、天子行寶:答四夷書,則用之。

7、天子之寶:慰撫蠻夷,則用之。

8、天子信寶:發番國兵,則用之。

什麼是六璽、八寶、二十四寶?簡說皇帝璽寶及明代符印

三、九寶、十一寶

1、九寶

大宋立國之後,還在遵循唐朝的舊制,皇帝八寶。

到宋徽宗(趙佶)時,增加一寶,由八寶而成九寶。

據載,宋徽宗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宋廷從於闐得到一塊二尺見方的大塊美玉。這塊玉的質地和顏色非常好,就如同切開的脂肪一般。宋徽宗遂用這塊玉又製作了一寶。此寶之鈕為赤螭,寶文為“範圍天地,幽贊神明,保合太和,萬壽無疆”。寶上篆刻有蟲魚,製作精美,幾乎接近於秦璽。此寶九寸,法式也與秦璽相似,定寶號為“定命寶”。合前八寶而為九,皇帝下詔,以“九寶”相稱,並將“定命寶”作為九寶之首。

2、十一寶

宋室南渡之後,又有十一寶之制。

據宋人王應麟《玉海》卷八十四《車服·十一寶》載:

御府藏有玉寶共十一:

1、鎮國神寶,寶文“承天福,延萬億,永無極”。

2、受命寶,寶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以上二寶,封禪用之。

3、天子之寶,答外夷書用之。

4、天子信寶,舉大兵用之。

5、天子行寶,封冊用之。

6、皇帝之寶,答鄰國書用之。

7、皇帝信寶,賜鄰國書及物用之。

8、皇帝行寶,降御札用之。

以上,即所謂的“八寶”,全都是趙構製作,宋高宗紹興十六年(公元1146年)二次郊祀時,才八寶齊備。

9、大宋受命之寶,宋太祖(趙匡胤)製作。

10、定命寶,宋徽宗製作。

11、大宋受命中興之寶,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製作。

對於宋室皇帝之寶,《萬曆野獲編》的作者、明人沈德符認為,全都不符合規制。

什麼是六璽、八寶、二十四寶?簡說皇帝璽寶及明代符印

四、十七寶、二十四寶

明朝初期,皇帝有十七寶。但查閱史料,十七之數,多有遺缺。參酌《明史·輿服志四》、《明史·職官志三》等史料,簡單辯證,十七寶或如下列:

1、皇帝奉天之寶,為唐宋傳璽,用以威鎮萬國,祭祀天地。

2、皇帝之寶,用以下發詔、赦。

3、皇帝信寶,用以詔親王、大臣、調兵。

4、皇帝行寶,用以冊封、賜勞。

5、天子之寶,用以祭享山川、鬼神。

6、天子行寶,用以封外國、賜勞。

7、天子信寶,用以招外服、徵發。

8、制誥之寶,用以下詔書、識誥命。

9、敕命之寶,用以下敕書、識敕命。

10、策命之寶,用以下策書、識策命。

11、廣運之寶,用以識黃選勘籍、獎勵臣工。

12、御前之寶,用以進御座、從車駕,御前雜事封識。

13、皇帝尊親之寶,用以上尊號、答賜宗人。

14、皇帝親親之寶,用以諭親王、賜親藩書。

15、敬天勤民之寶,用以訓迪有司、敕諭朝覲官。

16、表章經史之寶,用以圖書文史之事。

17、欽文之寶,用以敕封丹符出驗四方。

據《明史》記載,以上十七寶中,“皇帝親親之寶、皇帝奉天之寶、誥命之寶、敕命之寶”四寶為明成祖朱棣所制,既然如此,那麼,明高祖永樂、明惠宗建文朝各有幾寶,暫難辨明。

除上述十七寶外,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明世宗朱厚熜又新制七寶:

18、奉天承運大明天子寶

19、大明受命之寶

20、巡狩天下之寶

21、垂訓之寶

22、命德之寶

23、討罪安民之寶

24、敕正萬民之寶

前後相合,所以,沈德符說是:到明神宗萬曆(公元1573年~公元1620年)時,皇帝有二十四寶,材質金、玉兼有,為符臺所掌管。

何謂符臺?

按照明制,中央官署設有尚寶司,掌管寶璽、符牌、印章及其使用,別稱符臺。

五、明代皇后及百官符印

1、明代皇后之璽

皇后之璽,為女官所收存掌管。

按,《史記·秦始皇本紀》裴駰集解引衛宏曰:“秦以前,民皆以金玉為印,龍虎紐,唯其所好;秦以來,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由文獻與出土漢印可知,漢代除皇帝外,皇后、諸侯王、王太后亦得稱璽,並亦可用玉。沈德符有“中宮之璽”一說,明代皇后之印,或亦可稱璽。

朱元璋曾制白玉印一方,印文“厚載之紀”,賜予孝慈高皇后馬氏。至萬曆時期,此印仍傳授珍藏。

歷朝太后,每上徽號一次,就按照新的稱號,另行鑄造印章一次。印章材質,全是純金。這是舊例,全都如此行事。

2、明代百官符印

明代臣下的官印,大體如下。

一品、二品的文、武衙門,其印可用銀造。

三品以下的文、武衙門,其印全都用銅造,只是用規格大小來區分級別的高低。

兩京兆(當指順天府、應天府)雖然是三品,但是,其印也是銀鑄,主要是因為,此兩府為朝廷重地。

以上印文,全都採用九疊篆。

沈德符說是:這種九疊篆文不知取自何意,唐宋以來,並沒有這種篆法,大約是本朝所創。猜想,九疊篆,是不是借用《易經》中“乾元用九”之意。

從資料看,有人認為九疊篆創於宋,以沈德符之史識,其雲九疊篆“蓋創自本朝”,或有其據,亦或同文異事。

巡按御史(秩正七品)使用方印,規格最小。這種方印,與從九品巡檢僧道衙門的印相比,還小了四分之一。百官之印,只有一顆,唯獨巡按御史有迴圈二印;因為這樣,巡按御史拜官之後,即可佩帶印綬。巡按御史的印文為八疊,這也與大小文武官的印文樣式不同。難道是因為巡按御史事關執法、職位重要,而特意改變規制了嗎?

此外,各鎮掛印的總兵官,例如徵南、徵西、鎮西、平羌、鎮朔、徵蠻、平蠻、徵虜等將軍,全都用銀印,其規格比一品之印稍小、比二品之印稍大,且獨獨以虎作為鼻鈕、篆文為柳葉(篆書的一種),這也是百官中未見的。

其他添設大帥,雖然事體一樣,但是會另外給予關防(印信的一種),式樣與督撫文臣的沒有差別。

明朝建立之後,沒有正任的大將軍。

立國初期,只有徐達曾領受過一次大將軍之號。其他的大將軍,必須帶上軍號,比如,徐達、藍玉、馮勝、邱福、盛庸均曾領受徵虜大將軍,楊洪、朱永曾領受鎮朔大將軍,仇鸞曾領受平虜大將軍。不過,這些大將軍的印製,已無可考據。

明代的內閣大學士,品秩不過就是正五品而已,其所用的文淵閣印臺,規格僅有一寸七分,大略與御史接受差遣、巡視四方時所用之印相似,但是,其材質卻為銀,與一品、二品文、武衙門的官印材質相同,由此可見,其位之重;並且,印文為玉筋(篆書的一種)篆文,與皇帝的御寶書法相等同,也就難怪其權力超過百官了。

————————————

主要參考資料:

1.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

2.《明史》

3.唐·杜佑《通典》

4.宋·王應麟《玉海》

5.明·徐應秋《玉芝堂談薈》

(全文結束)

什麼是六璽、八寶、二十四寶?簡說皇帝璽寶及明代符印

相關文章

頂部